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11年8月初,中宣部等五部门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布置在全国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这段时间以来,记者走基层如火如荼地展开。从中央媒体到地方媒体,贴近实际、贴近群众、鲜活的新闻让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2.
刘意婷 《报刊之友》2013,(9):117-118
新闻界“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开展一年多来,在全国新闻系统产生了强烈的反响,也产生了一大批锐意出新的好记者和“接地气”的好新闻。作为最基层的县区媒体,虽然身处基层,却受客观条件制约,往往又脱离基层,更需要贯彻“走转改”的精神实质,制作出贴近民生的好新闻。本文从县区新闻媒体的现状出发,深入分析基层新闻单位“走转改”的必要性和基本方法,探讨如何进一步提升新闻报道的质量、产生有活力、有影响力的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3.
在即将过去的2008年,大众报业集团各媒体认真落实集团党委“全方位提升媒体舆论影响力”的要求,坚持“三贴近”,坚持按新闻传播规律办事,打赢了一场场大仗、硬仗,赢得了中央和省委的充分肯定,得到读者的广泛好评。  相似文献   

4.
“走转改”活动开展到一定阶段后.如何让“走”形成常态行为?如何让“转”见到真实效果?如何让“改”提升媒体影响力?2012年以来,荆门日报围绕这个课题展开探索,上到社长总编,下到记者编辑,人人参与到“走转改”活动接受磨炼。一年来,“走转改”记者精心策划报道选题,带着思考下到基层,努力为基层办实事,先后推出14组“记者走基层”系列报道,深化了“走转改”成果,提升了媒体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在即将过去的2008年,大众报业集团各媒体认真落实集团党委“全方位提升媒体舆论影响力“的要求,坚持“三贴近“  相似文献   

6.
林兆毅 《东南传播》2014,(12):131-133
走基层是基层媒体记者淬火的过程、是基层媒体创新的利器。在基层工作不一定就深入基层,人在基层更要心在基层。本文以漳州电视台在开展“走基层”活动的探索为例,为我们提供一些借鉴参考。其中包括:加强策划,新闻报道民生化;改进方式,贴近百姓生活;快速应对,深入一线传民情;强化服务,帮忙传递正能量;制定机制,推进“走基层”常态化等。  相似文献   

7.
走进报社,担任驻站记者和要闻版编辑已经二十多年了,我却时常想起当年在乡村当业余通讯员时,陪同中央媒体三位记者在基层采访的事儿。特别是今年初新闻系统开展“三项教育”和“三贴近”活动以来,当年陪同三位中央媒体记者采访的情形更加清晰,久久难以抹去。  相似文献   

8.
走进报社,担任驻站记者和要闻版编辑已经二十多年了,我却时常想起当年在乡村当业余通讯员时,陪同中央媒体三位记者在基层采访的事儿。特别是今年初新闻系统开展“三项教育”和“三贴近”活动以来,当年陪同三位中央媒体记者采访的情形更加清晰,久久难以抹去。  相似文献   

9.
2011年8月初,中宣部等五部门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布置在全国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这段时间以来,记者走基层如火如荼地展开。从中央媒体到地方媒体,贴近实际、贴近群众、鲜活的新闻让人耳目一新。曾几何时,新闻记者跑基层的脚印  相似文献   

10.
陈影 《声屏世界》2004,(7):44-44
为使广播新闻节目更具可听性,记者们将目光和话筒投向了广大基层群众,重视采写“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社会新闻,这些内容如果采用传统的播音方式播出,往往会拉大广播新闻与听众之间的距离。使新闻从采写到播出产生严重的影响力衰减。但如果让广播记者“说”新闻,直接  相似文献   

11.
湖北日报开展的“记者走基层”活动,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视和各方好评,中央领导同志要求,对湖北日报这样深入基层采访,受到人民群众欢迎的新闻工作者的经验,要综合起来予以公开报道。2月以来,中宣部《新闻阅评》发表了《坚持“三贴近”亲近老百姓湖北日报“记者走基层”专栏受欢迎》的文章;新华社播发了肯定这项活动的通讯《贴近人民才能不忘人民》;人民日报发表了清华大学教授李希光的文章《贴近些,再贴近些》;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以《记者走基层贴近百姓心》作了报道。此文对“记者走基层”等“三贴近”系列报道,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上作了深入探讨,现予刊发。  相似文献   

12.
新闻战线开展的“走转改”活动,为媒体注入了活力。“走转改”报道深入群众“接地气”、走进基层“抓活鱼”,践行了党的思想路线和“三贴近”原则,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最为壮美的画卷。“走转改”报道体现了人本思想,增强了新闻宣传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走、转、改”,当下已是媒体记者们使用频率最高的流行语了,伴之出现在版面上、广播里、屏幕前的是“记者走基层”、“记者在基层”等栏目的频繁亮相,映着记者们深入一线、体验基层的身影.  相似文献   

14.
左国辉 《新闻窗》2012,(1):17-18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是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重大举措,是新闻媒体把握新闻舆论导向、提升新闻队伍素养、密切联系群众关系、提高媒体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在深入开展的“走转改”活动中,作为面向城市读者关注城市生活的城市周报,结合实际大力推进“走转改”。努力践行“三贴近”,是提高媒体影响力和公信力的重要途径,更是以市场为重要特征的非时政类报刊采编策略的不二选择。  相似文献   

15.
编者的话 楚天都市报“阳光求职行动”成功地为8000余人找到工作。湖北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周年丰同志在有关材料上批示:“楚天都市报在非常时期做了一件好事,是本集团实践‘三贴近’的一个范例。”本刊特登载下文,旨在为媒体实践“三贴近”提供借鉴和思路。  相似文献   

16.
社区新闻的报道直接传递民声、反映民意、沟通民情,也是媒体履行社会责任的直接手段,其报道内容要求记者必须践行“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走基层、进家庭,与居民交朋友。2010年《平顶山晚报》社区新闻版自改版以来,在探索社区新闻报道方面做了以下尝试。  相似文献   

17.
赵金 《青年记者》2009,(15):53-55
1999年8月9日,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在青岛创办半岛都市报。经过十年的发展,半岛都市报已成为山东半岛地区信息量最大、发行量最大,影响力最强的报纸。近年来荣获“中国十大创新都市报”、“最具品牌传播力强势媒体”、“中国都市传媒影响力状元媒”、“中国最具品牌价值报纸媒体”等荣誉称号。2008年,被列入世界日报第55强。  相似文献   

18.
今年初,解放军报记者部、政工部联合开办的《记者与指导员对话》(以下简称“对话”)专栏,与读者见面以来,因文章内容贴近读者、贴近基层、贴近当代军人生活而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编辑部收到不少基层连队官兵来信反映,读了“对话”很解渴,很受启发。军报的“通讯员之友”专栏还发了评论性文字。  “对话”专栏是军报过去《记者蹲连》、《记者当兵》、《记者代职札记》等传统栏目的延续和发展,所不同的是,今年的这个专栏更着眼于基层连队的思想政治建设,主题来源于基层官兵的日常生活,语言非常朴实,文风非常亲切。应该说,这个栏…  相似文献   

19.
魏艳文 《新闻前哨》2022,(22):22-24
<正>在媒体环境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下,县级媒体融合的改革发展已步入“深水区”,有必要进一步摆脱固有的传统观念和行为方式束缚,在媒介融合产生的新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中寻求新路径,进一步开发媒体的功能价值。县级融媒体的覆盖有限,走什么样的深化融合之路?县级融媒体的可持续发展在空间在哪里?动力在哪里?县级媒体融合的基础在基层,融合的空间在基层。应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向基层深入延伸,不断贴近用户需求,进一步丰富内容生产方式,贴近用户开发运用场景,深度参与社会基层治理,获得媒体功能价值的再释放,进一步提升县级融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相似文献   

20.
姜新 《新闻世界》2011,(11):43-44
大牌明星是指行业的翘楚、领军人物。对于明星,尤其是大牌明星甚至大腕等,记者都想写出独家新闻来提高媒体的吸引力,提升媒体的品牌影响力。但明星的光环和资源的稀缺使得省级报媒记者很难采访到,尤其是独家,更不要说最基层报媒的县市报记者了。笔者结合自己十多年的采访经历,归纳出“我来帮您忙”法、正面不成迂回法、见机行事“导游”法等五种方法,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