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大新闻往往专挑我们的节假日或者休息时间,突如其来地发生.然而,作为摄影记者,却时时刻刻准备着,在突如其来的事件面前,同样能够突如其来般地出现在新闻现场.  相似文献   

2.
去年5月7日晚上9时24分,中国北方航空公司的一架客机在大连海域失事,机上103名乘客、9名机组人员全部遇难(或失踪).面对这起突如其来的空难,各报在报道时,显现了对时事报道不同的重视程度和对突发新闻的反应能力.  相似文献   

3.
罗燕 《民生周刊》2020,(8):26-27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课堂革命"中,教师队伍中的"新兵"——"90后"教师发挥了独特的优势。疫情之下,全国各地开学延期,很多学校开启了"网课"模式。在这场突如其来的"课堂革命"中,教师队伍中的"新兵"——"90后"教师发挥了独特的优势。作为在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他们能熟练地运用各种新兴网络技术,具有更好的"网感",也能更好地理解被称为"网络原住民"的"00后"学生们。  相似文献   

4.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等地发生8.0级大地震,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突如其来的灾害,牵动着每个中国人的心.……  相似文献   

5.
好新闻说来就来: 饭桌上听到美飞行员寻50年前救命 恩人的事 好新闻的出现往往是突如其来的,没有什么“可预见性”可言。面对突如其来的好新闻,第一反应应该是“抢”,否则,好新闻可能会擦身而过。 我从1981年开始写新闻,1984年调入杭州日报。10多年来我当过农村部记者、群工部记者、政法部记者,1992年10月调入文汇报,成了驻地记者。多元化的新闻采访线路使我有机会交了一大批对新闻感兴趣的朋友。他们知道我的电话,经常到我家串门,带给我无穷的新闻线索。当然,我自己也无时无刻地在寻找新闻线索。面对突如其来的新闻线索,我的第一反应是掂分  相似文献   

6.
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出现的数字化热潮,已经深深地影响到了现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每个行业和领域的从业人员在数字化的浪潮中,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开始思考,身处科技大发展时代的我们应当如何应对这些有时是突如其来的变化,以及我们如何借助数字技术向前不断地发展。  相似文献   

7.
一场甲型N1H1病毒的传播恐慌突如其来地席卷了全球,震动了人类脆弱的内心世界,也让人感慨起生命的宝贵和健康的重要。  相似文献   

8.
面对印度洋海啸这一突如其来的重大灾难事件,媒体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更多地体现在报道的策略和技巧上。解读平面媒体的做法对广播电视特别是对《读报》节目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非典的降临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抗击非典的侵害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这场战争赋予新闻记者真实记录、客观反映的历史使命,而此使命严肃地考验着记者精神。在这场战斗中应运而生的陕西日报抗  相似文献   

10.
王增如 《传媒》2000,(9):25-26
丁玲离开我们已经13年了,我曾有幸在她身边工作五年。回想她生前的音容笑貌,留给我最深印象的就是她的创新精神。《中国》是丁玲在八十岁这一年创办的大型文学双月刊。《中国》耗尽了丁玲晚年的心血,也鲜明地体现了她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1.
<正>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将传染病再度拉回人们的视野。但同年获批上市的中国新冠病毒疫苗为我国乃至全球抗击疫情注入信心。(1)目前,我国正有序地、逐步地为全民提供疫苗接种,这将逐步在全人群构筑起免疫屏障,阻断新冠病毒在国内的传播。  相似文献   

12.
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公共性和危害性三大特点,因此具备了极大的新闻传播价值。就突发事件而言,事件是突如其来,人们对突如其来的事件都有着强烈的获知欲望。在这关键性的时刻,新闻媒体若没有给出事件的真相,那么流言就会泛滥,极易在受众中造成恐慌情绪,突发事件报道,谁第一时间发出声音,淮就能掌握主动、占据主导。  相似文献   

13.
“非典”的图书馆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典”疫情虽已解除,但非典威胁并未完全消失。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也将会在较长的时间里给人们的记忆留下影像,但更多的应该是专业性的思考,应该以此为借加强图书馆的管理,应该客观地看待图书馆的职能,更好地发挥图书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太太生病     
太太经常突如其来地“生病”,是“病来如山倒”的忠诚实践者。白天,太太生不生病,取决于我下班回家的早晚。如果我比她下班早,将饭菜做好端上桌,太太回来后会精神百倍地坐到桌前吃饭,谈笑风生地讲这天的轶闻趣事。如果我下班比她晚,我十有八九会接到她  相似文献   

15.
沈可可 《青年记者》2008,(12):34-35
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灾难猝然降临,国人丝毫没有心理准备。在这场猝不及防的8.0级地震面前,成都媒体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及时、准确地报道地震信息,打破了以往灾难性突发事件的报道模式。作为地震灾区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成都商报》在汶川大地震报道中,发挥了主流媒体的品格、公信力以及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6.
《军事记者》2003,(5):1-1
一场突如其来的重大瘟疫,在“春风杨柳万千条”的时节里袭击了充满生机的中国大地。非典型肺炎这个恶魔.张牙舞爪疯狂地扑向一个个无辜的生命。中国人民正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万众一心与这一非同寻常的自然灾害进行顽强的斗争。同时,新闻战线上一场声势浩大的抗非典的宣传战役也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相似文献   

17.
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灾难猝然降临,国人丝毫没有心理准备.在这场猝不及防的8.0级地震面前,成都媒体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及时,准确地报道地震信息,打破了以往灾难性突发事件的报道模式.作为地震灾区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成都商报>在汶川大地震报道中,发挥了主流媒体的品格、公信力以及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8.
灾情险情总是突如其来。4月14日早上7点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里氏7.1级地震。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空军报社迅速启动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第一时间派出4名记者先后赶赴灾区,全力投入对空军一线救灾官兵的宣传报道工作。我有幸作为前派记者之一,在玉树度过了难忘的12个日夜。如今每每想起,感慨甚多。  相似文献   

19.
1976年震惊世界的唐山大地震,1998年嫩江、松花江、长江流域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2003年的突如其来的“非典”,以及美国的“9.11”事件和印度洋的海啸,这些突如其来的灾难已经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而最近发生在我国四川省的汶川大地震,更深深地刺痛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  相似文献   

20.
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不宣而战,在我们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肆虐横行,大多数行业都遭受了损失,作为图书发行主渠道的新华书店也不例外地经历了一次严峻的考验。虽然现在抗击“非典”的战役已告一段落,但是由此凸现的问题却发人深省,使得人们再次将目光聚焦到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