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际     
《教育》2010,(7)
欧盟:发布《欧洲创造与革新宣言》作为2009欧洲创新年的主要成果之一,欧盟委员会日前发布了一份《欧洲创造与革新宣言》。宣言提出的行动纲领包括,在终身学习过程中理论结合实践,培养创新精神;使学校成为学生和教师进行创造性思维和做中学的  相似文献   

2.
2009年是欧盟委员会确定的“欧洲创新年”。近日,欧盟委员会发布《欧盟创造与创新宣言》,提出一系列涉及教育、文化、科学、设计、工作场所和企业的政策理念,强调把教师再培训和鼓励终身学习作为优先发展领域,更加重视各级教育系统的批判性思维及规划。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认为,宣言与新一届欧盟委员会设定的优先事项相当一致,会将宣言体现到面向2020年的欧盟战略之中。  相似文献   

3.
学习岛——工作场所学习的一种新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作场所学习不同于传统的学习和培训形式,它将学习与工作角色联系起来,强调核心能力的培养,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学习岛”则是德国对工作场所学习模式的一种创新,它既具有工作场所学习模式的特点又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本文通过对“学习岛”这一新的培训理念做简单的介绍.对其产生背景、内涵、特点、实施实例的分析,以求对我国的职业教育带来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共产党宣言》是创立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之作,是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逻辑原点。全面分析《共产党宣言》的科学理论与精神,发现其中蕴含的政党建设思想与党史、初心使命思想与新中国史、全球化思想与改革开放史,以及“两个必然”思想与社会主义发展史之间具有内在逻辑一致性。《共产党宣言》为“四史”学习教育提供价值意涵,对学习“四史”规划了实践进路,是新时代学好“四史”的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一次学习、终身享用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在工作场所中学习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13年10月20-23日在北京召开了首届国际学习型城市大会,并通过了《建设学习型城市北京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宣言》第六条就提出了要大力推进工作场所学习的建议。一、工作场所学习内涵解读工作场所学习的说法始于美国,后于20世纪90年代在  相似文献   

6.
知识型欧洲:欧洲高等教育区改革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增强欧洲高等教育在世界上的竞争力,进入21世纪后,欧洲各国进一步加强与完善欧洲高等教育区的建设。从《索邦宣言》、《博洛尼亚宣言》、《柏林公报》、《卑尔根公报》到《伦敦公报》,欧洲各国加速了一体化进程,特别是在学位制度、跨国教育、资格鉴定、质量评价、学分体制的流动性上形成了较为统一的体系。同时,欧洲各国还实施了“伊拉斯谟计划”、“达芬奇社区计划”和“塔姆普斯计划”,以实现“知识型欧洲”这一宏大目标。  相似文献   

7.
进入21世纪,世界范围全球化、知识化、信息化的浪潮,对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变革与革新的要求,正如1998年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宣言中所指出的:人类社会正在转变为知识型社会,“高等教育本身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且必须进行从未要求它实行过的最彻底的变革和革新”(引自《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世界宣言》)。创新正是教育回答时代要求的必然选择。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21世纪的教育创新不仅是教育形态的整体性转变,也是人类文化传递方式、学习方式的革命性变革,即探索如何架构信息时代、知识社会的教育与学习。对于中国教育工作者来说,我…  相似文献   

8.
新型职业农民与“三农”制度创新相伴而生。在厘清新型职业农民和工作场所学习概念的基础上,从参与式实践、情境性知识和拓展性学习三个层面阐述新型职业农民和工作场所学习之间的耦合关系,从改变学习观念意识、完善政策保障制度、营造创业培植环境三个角度提出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外部环境优化路径,并从内容和形式的完善、对象和师资的优化两个方面挖掘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内部系统完善路径,对数字技术赋能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教育心理学认为,人的一生中概括起来主要从事两类活动:一是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二是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前一类活动统称为"工作",后一类活动统称为"学习",架起这两者间桥梁的正是近年来异军突起的"工作场所学习"。拓展性学习是工作场所学习中应用最广、影响最大的一种新兴学习模式,而革新实验室则是将拓展性学习应用于实践领域的一个基础模型。在实体上,革新实验室是一个嵌入在工作场所之中,拥有众多干预工具,用于构建新型实践活动模式的微型实验场。在形式上,革新实验室是不同主体在同一空间的真实情境中考察不同时间段的实践活动形式,并通过维果斯基"双重刺激"的方法激发新思想、产生新概念、形成新实践活动,进而催生拓展性学习的一套形成性干预方法。  相似文献   

10.
2014年4月,教育部提出将研制“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体系”作为课程改革深化发展的“DNA”[1]。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2];同年11月,《中国未来学校白皮书》首次公开发布。2017年1月,国务院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3],提出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行“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合作式、参与式和研讨式学习方式;同年,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发布了未来学校(中小学、幼儿园)实验研究课题,推动未来学校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纵观国家教育发展大势,展望未来学校的教育革新,核心素养视域下未来学校的发展与变革重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欧盟计划于2010年前建立一个趋同整合的欧洲高等教育区,以便实现跨国合作交流与人才流动,吸引更多的外国留学生,凝聚欧洲意识,增强欧盟的国际竞争力。建立欧洲高等教育区的构想最初由法、德、意、英四国外长在1998年的《索邦宣言》中提出。1999年,29位欧洲国家的教育部长联合发布《波隆纳宣言》,正式宣称要在2010年前建立欧洲高等教育区。《布拉格公报》、《柏林公报》和《柏根公报》进一步加快了建立欧洲高等教育区的进程。建立欧洲高等教育区是欧洲高等教育史上一次划时代的变革,对欧洲高等教育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与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朱越 《上海教育》2009,(13):50-51
当教师,可以有寒暑假。那么,“假”,究竟为何意呢?“假”者,“照规定或经请求批准暂时离开工作或学习场所”也。教师的假期便是照规定暂时离开工作场所,这段时间里,就会有许多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然而,教师在暑假中真能高枕无忧,彻底放松吗?非也。  相似文献   

13.
欧盟计划于2010年前建立一个趋同整合的欧洲高等教育区,以便实现跨国合作交流与人才流动,吸引更多的外国留学生,凝聚欧洲意识,增强欧盟的国际竞争力。建立欧洲高等教育区的构想最初由法、德、意、英四国外长在1998年的《索邦宣言》中提出。1999年,29位欧洲国家的教育部长联合发布《波隆纳宣言》,正式宣称要在2010年前建立欧洲高等教育区。《布拉格公报》、《柏林公报》和《柏根公报》进一步加快了建立欧洲高等教育区的进程。建立欧洲高等教育区是欧洲高等教育史上一次划时代的变革,对欧洲高等教育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与影响。  相似文献   

14.
新年头一个周末逛报摊,偶见某著名晚报的重要副刊,其首版通栏大标题,竟是《享乐主义者宣言》,而行文之布局与笔法,又刻意仿效《共产党宣言》。惊读之,虽类似“奇文”却难以“共欣赏”,需要的倒是“细思量”。《共产党宣言》这样开宗明义:“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为了对这个幽灵进行神圣的围剿,旧欧洲的一切势力,……都联合起来了。”“共产主义已经被欧洲的 一切势力公认为一种势力;”“现在是共产党人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并且拿自己的宣言来…  相似文献   

15.
创新学习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已被广为熟知。先是1998年重庆市启动了“创新学习区域化推进研究”课题,之后是2000年《人民教育》杂志刊登了《创新学习:21世纪的学习观——重庆启动创新学习研究与实验》一文,再之后是2001年到2002年《人民教育》杂志开辟了“创新教育”专栏。再加上其他各种媒体的竞相宣传,“创新学习”很快就掀起了一股学习热潮。  相似文献   

16.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开辟和成功实践是对《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光辉思想的继承和创造性发展,是《宣言》巨大生命力的生动体现;在新时期新阶段,党的十七大提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理念仍然离不开对《宣言》基本内容的进一步认识,主要通过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完善“四位一体”的发展布局、革新党的建设四个方面的论述,揭示《宣言》依然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7.
孙玫璐 《职教通讯》2017,(10):39-41
推进工作中的成人学习与教育是欧洲近年来实现迈向学习性社会战略目标的重要实践环节。为了应对企业动力不足、社会伙伴之间合作不充分、企业缺乏专业知能以及成人学习与参与度不均衡等挑战,欧盟和欧洲各国采取了多项举措,积累的主要经验有:强化社会伙伴之间的对话、协商、分工机制;强调工作场所关键能力的培育;量身定制各项支持和服务措施;重视企业内培训者的专业发展等。  相似文献   

18.
工作场所学习与情境学习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十年来,工作场所学习、情境学习等一些新的学习方式逐渐成为成人学习的新方式,这一新的研究领域也逐渐进入研究者的视野,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分析工作场所学习与情境学习的概念内涵及特点,试图对工作场所学习与情境学习有更深入的了解。笔者希望这篇文章能对成人利用这两种新的学习方式学习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生活场所学习作为工作场所学习的一种替代和补充已成为成人教育学领域关注的热点。基于生活场所学习概念及相关理论的梳理,结合对江西省10位成年女性的结构式访谈,探讨成年女性生活场所学习的动机、特点和困境具有重要意义。为解决女性在生活场所学习中所遇困境,必须付诸相应行动,即完善女性生活场所学习资源建设;提高生活场所学习质量;建立女性生活场所学习评估标准;构建女性生活场所学习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20.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也是我国“创造教育”和“生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开拓者陶行知先生在《创造宣言》中曾激情地指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他呼唤:“创造之神,你回来啊!只有你回来,才能保证参天大树之长成!”他的创造教育理论以生活为中心内容,旨在以开放式的教育环境培养一种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真善美的活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