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意义]比较不同经典阅读推广模式的效果,推动经典阅读推广实践卓有成效地开展。[方法/过程]根据阅读推广活动对于受众阅读过程与效果的把控程度,将当前的经典阅读推广方式分为经典书目推荐模式、常规阅读交流模式、阅读项目模式、阅读共同体模式,采用实验研究、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比分析4种模式的推广成效。[结果/结论]阅读共同体模式是大学经典阅读推广的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2.
文章回顾了《中国阅读通史》的编撰过程,简要概述了该套丛书的主要研究内容,指出其填补了我国学界在阅读史研究领域的学术空白,创造性地构建了中国阅读史的研究模式,并首次从文化视角再现了不同历史时期中国阅读历史概貌,揭示了中国阅读思想、阅读方法的传承与演变.  相似文献   

3.
提升阅读理论构建阅读社会   总被引:42,自引:6,他引:42  
论述“阅读”、“阅读习惯”等理论研究的缺失。分析当前社会阅读率下降的原因,提出阅读研究要注重实际,国家应将阅读作为文化教育发展的基本指标,加强图书馆读者工作,完善阅读环境,在社会开展阅读活动,养成阅读习惯与提高阅读修养,着重“从娃娃抓起”等有关营造阅读社会的十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空间促进阅读是图书馆借助自身空间环境支持、激励和促进用户阅读,推动空间阅读服务发展的新研究主题。文章运用归纳、演绎的方法对我国公共图书馆空间促进阅读的研究背景、政策支撑与实践探索展开调查和分析,从图书馆、用户和政策三个维度提出“公共图书馆空间促进阅读”的建议:加强公共图书馆空间促进阅读的理论支撑,分析公共图书馆空间促进阅读的各项因素,关注公共图书馆特殊人群的空间促进阅读,重视公共图书馆空间促进阅读的标准规范。表1。参考文献47。  相似文献   

5.
王芳 《兰台世界》2017,(16):77-79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阅读形式逐渐形成,并受到青少年的广泛欢迎,因而数字阅读低龄化成为普遍现象。通过对数字阅读低龄化的现状、数字阅读与纸本阅读的比较分析、业界对于数字阅读与纸本阅读关系的不同声音及如何解决这一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并给出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6.
中学图书馆所开展的文学阅读指导,是在了解和研究学生阅读需求的基础上,对其阅读目的、内容、方法等给予积极影响的教育教学活动。文章主要探讨如何指导高中学生阅读文学名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意义]比较有声阅读与数字阅读、纸质阅读在阅读效果及认知负荷上的差异,为不同场景下阅读方式的选择及阅读资源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过程]运用对照组实验方法,选取两种不同类型的阅读材料,借鉴PISA阅读理解测评框架编制问卷测试阅读效果,利用NASA-TLX量表对认知负荷进行测量。而后通过描述统计与混合模型方差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结果 /结论 ]有声阅读在简单记忆阅读效果上与数字阅读、纸质阅读没有显著差别,但在深层次阅读效果层面不如数字阅读和纸质阅读。有声阅读的体力负荷与受挫负荷显著高于纸质阅读,有声阅读的努力负荷显著高于数字阅读。据此提出不同阅读方式的适用场景。  相似文献   

8.
时下某些研究阅读的文章中,存在着大量习得的概念性误读,动辄将纸质阅读与网络阅读根本对立,将“浅阅读”混同于数字阅读,不但混淆了阅读载体与阅读对象、阅读方法的差异,还将阅读效果与阅读载体混为一谈。细究起来,这种想当然的研究,结论总是牵强。阅读研究的首要前提,是必得厘清阅读的内涵与外延,高屋建瓴,把握阅读本质。本文针对阅读研究中常见的概念性误读,就阅读、阅读载体与阅读方法以及阅读宗旨展开辨析。  相似文献   

9.
关于阅读史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对阅读进行学理分析的背景下,着重讨论了阅读的时代变迁、阅读传统及阅读的象征意义,试图构建中国阅读史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0.
老年人阅读是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和图书馆学等学科共同关注的研究课题,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外学界取得了较多的成果。本文通过文献梳理指出,生理学的研究集中在阅读与老化的相互影响、降低老化对阅读的影响,心理学主要研究工作记忆老化及不同阅读策略、不同文本体裁、不同文本元素对阅读效果的影响,社会学聚焦于老年人阅读的社会价值、阅读状况、影响因素、社会障碍与社会促进研究,教育学关注老年人的阅读能力、阅读行为和阅读策略研究,图书馆学主要研究老年人的阅读兴趣、老年人阅读与图书馆利用的关系及图书馆的老年阅读促进。各学科在研究视角、对象、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存在分野,但在思想基础、研究取向、研究主题、研究方法上也存在相互交融和借鉴之处。参考文献96。  相似文献   

11.
根据大学生读者的阅读目的和文献信息处理能力不同,把阅读周期划分为浅泛阅读期、学习阅读期和研究阅读期。针对每个阅读周期的阅读特点,图书馆要提供不同内容和层次的服务工作,达到既满足不同层次的阅读需求,又推动图书馆服务工作有序、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新媒体阅读时代,载体形式多元化,不同载体影响着读者的阅读习惯、阅读方式及阅读效果。研究载体对于读者阅读效果的影响有利于把握读者阅读行为,了解读者阅读喜好,从而准确判断读者的阅读需求。本文以问卷调查与读者利用馆藏数据为依据,从读者的主观意愿与客观数据两方面探究读者的真实阅读行为,拟揭示不同载体对读者阅读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关于推进全民阅读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研究了各种阅读媒介的利弊,指出图书馆应该尊重、融合国民不同的阅读方式,以务实的行动消除自身有碍国民阅读的因素,引导国民了解阅读,迎接全民阅读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14.
公共图书馆少儿读者阅读需求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少儿读者阅读心理、阅读需求进行调查分析,通过调查数据掌握少儿读者在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不同智力水平对阅读不同程度的理解和掌握,以此为根据来分析少儿读者的实际需要,并围绕这个主题展开论述,提出了满足少儿阅读需求的举措。  相似文献   

15.
高校图书馆是阅读推广的重要阵地,但对阅读推广的评估目前仍停留在数量、规模等层面,并且计量的方法还未深入到读者感知的层面。本文从阅读推广活动能够为读者带来的阅读体验出发,分析阅读体验概念并对其进行分类,结合微信传播指数WCI评定不同类型的阅读推广活动的传播效应,并探究读者在关注和参与阅读推广活动时的阅读体验取向。在此基础之上,为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工作提出建议。表6。参考文献32。  相似文献   

16.
华小琴  都蓝  毕赛 《图书馆》2023,(5):58-64
文章以优秀传统阅读文化的挖掘为出发点,介绍宋代不同阶层的阅读观念与阅读行为,突出宋人对阅读文化传承的追求,从阅读活动形式、阅读基地建设、阅读方法普及、都市化阅读等方面揭示宋代阅读文化的发展态势与特性,以更好地汲取传统阅读文化中的中国经验。  相似文献   

17.
移动阅读国内外研究综述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叶凤云 《图书情报工作》2012,56(11):142-127
从移动阅读发展趋势、影响移动阅读绩效的指标、移动阅读相关研究方法三个方面对国内外移动阅读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梳理出影响移动阅读绩效的指标体系、应用实验方法和调查方法在相关研究中的应用情况。研究发现,实验方法在我国台湾地区和国外移动阅读研究中应用相对成熟,调查方法在国内大陆地区相关研究中应用较多。最后对国内外移动阅读研究进行简要评析。  相似文献   

18.
王晓光  刘晶 《图书情报工作》2018,62(13):119-126
[目的/意义]对移动阅读行为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深入理解用户的移动阅读行为特征,把握移动阅读行为研究的趋势。[方法/过程]通过文献调研和追踪,收集国内外2007-2017年发表的移动阅读行为研究相关文献,经过仔细筛选得到目标文献254篇,对其发表年代、期刊来源、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进行统计,并对研究主题进行论述。[结果/结论]总结出移动阅读行为研究主题包括阅读动机、阅读偏好与习惯、阅读理解与绩效以及阅读实践与应用4个维度,在此基础上对研究特点进行了归纳,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文章探讨不同媒介条件下阅读效果差异的产生原因,以认知地图理论为指导,寻求提升数字阅读效果的途径。通过实验研究方法,选取110名大学生读者,设计纸本书阅读及其等效电子书阅读、弱化背景信息线索的Word数字阅读,对比3种阅读条件下的阅读效果和性别差异。研究发现,纸本书组和等效电子书组的阅读理解成绩、沉浸感得分均显著高于Word组,疲劳感均低于Word组;男女生在3种阅读条件下表现无显著差异。影响阅读效果的主要因素并非使用何种媒介,而是文本呈现形式能否促进认知地图的构建,在此基础上对图书馆数字阅读服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文章对国外消遣阅读的跨学科研究文献进行了系统爬梳,主要从消遣阅读的概念与特点、发展现状与影响因素、功能与作用、对特定人群的特殊影响与意义、对阅读教育的启发以及国外消遣阅读研究的整体反思等方面,对消遣阅读的研究脉络与成果进行描绘与评价,以期为我国阅读研究特别是消遣阅读研究提供问题意识、理论视野与研究方法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