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指信息技术与教师组织、指导和帮助学生学习的学科教学过程的有机组合。它能够把信息技术手段完美、恰当地融人到学科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结合的有机产物,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技术,更是一种全新的教学观念。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必须立足新的高度来看待所教学的课程。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20,(A5):121-122
小学语文教学是每一个学生在进入学习阶段接受到的最基础的教学,而小学低年级对学生进行识字的教学以及训练,是为了给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打好基础,因此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对于小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使得小学识字教学方式有了新的变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师能够获取最新的教学资料,以多种手段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识字学科整合在一起能够使小学识字教学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识已深人人心,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方面的研究,在近几年相当多,也取得了许多成果,但仔细分析不难发现,大多集中在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方法的整合应用上.本学期,我利用网络资源的丰富多样性,结合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和信息素养,设计形式多样的语文作业,大大激发了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享受到了乐趣,也给教师带来了成功与喜悦.  相似文献   

4.
韦韬 《贵州教育》2013,(14):39-41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确实有着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能使抽象的东西更直观,能借助背景音乐营造一个良好的、宽松的学习氛围,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但它也有不足之处,尤其是一部分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原理、方法和途径等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影响了教学效果,值得引起重视。笔者在此谈谈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误区及对策。误区一:将学生主体性绝对化,弱化教师的主导作用。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个性,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然而在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整合实践中,  相似文献   

5.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是指以信息技术为工具与语文课程融为一体,将信息技术融入语文课程教学体系各要素中,使之成为语文教师教学的工具、学生认知的工具。这种整合能够把信息技术手段恰当地融入到语文学科课程教学过程中,是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结合的有机产物,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的改变,更是语文教学观念的改变。  相似文献   

6.
郭桂伶 《考试周刊》2012,(38):23-23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逐步与学科教学整合。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语文教学能够优化课堂教学,已经成为语文教师的共识。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或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或引导学生上网查阅资料,或进行网络教学,为语文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带来了新的生机。老师乐教,学生爱学,提高了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7.
信息技术和各学科教学的整合能够给学生、教师、学校带来一个新的教学模式和新的契机,但同时也应看到,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是一个新兴事物,还有许多问题需要去研究、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信息化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教学手段现代化的需要,是实施基于信息技术背景下新课程的需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研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3,(A3):41-42
信息技术是一个工具型的学科,日新月异的技术发展使信息技术的课堂产生了微妙的变化。学生的心理重心逐渐从理论基础、实践操作转移到了多媒体娱乐,这给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同时,数学课堂逻辑性强,学生疲于应付考试,出于兴趣的学习动机少之又少。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轻松地学,教师轻松地教,让教与学快乐有效?在翻阅大量文献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作者得出以下结论:淡化学科界限,使学科间的综合与联系更紧密,使学生在无界限的学科中有效学习。  相似文献   

9.
为适应社会发展及教学改革的需要,语文教师必须充分了解现代信息技术给语文课程与教学带来的种种变化,认清语文教学的转型势在必行,努力学习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基础理论,学会和掌握最基本的现代信息技术,具备现代信息技术的基本素养。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积极把多媒体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作文教学中,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真正体现学生在作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相似文献   

10.
创意背景 在现代学科教学中,信息技术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工具。通过将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进一步提高,这就是大家普遍知晓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更确切地说,是学科对信息技术的整合。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科技的发展,教育手段也越来越现代化。而教育手段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信息技术被广泛的运用到教学之中。广大语文教师也都自觉地运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给学生带来了更直观、更生动的课堂教学。不仅使语文教学过程生动有趣,效率提高,而且使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语文,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体现新课程思想。我们应该在这方面做更多、更新的尝试,让信息技术更深入、更广泛地助力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有效整合是目前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它与地理学科的有效整合,给地理教学带来了许多新变化,其中显著的变化就是它使地理教学真正“活”起来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意识、创造潜能等都被“激活”了,地理教学因此充满了学习的活力。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更新教育观念,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作用,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语文与信息化教学,本身就是一个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更需要环节与策略,否则,语文教学改革就难以实现。  相似文献   

14.
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层次整合,目前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层次整合就是要把信息技术课程与其它学科课程融合在一起,建构基于信息技术与信息文化的整合型课程新形态,以便在学习其它学科课程的同时能更有效地学习信息技术。另一种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层次整合,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结构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新的教学结构的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整合,实现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无缝结合,是当前推进教育信息化的一个突破口。要优化语文教学,应该使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更好地得到整合,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效地创新课堂教学。一、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必要性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已越来越凸显其优越性。首先,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程的整合,促进  相似文献   

16.
《学周刊C版》2017,(17):31-32
随着信息化的飞速发展,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已成为一座架设在教师、学生和教材之间的不可替代的桥梁,在“翻转课堂”“电子白板”盛行的今天,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更是势在必行。为了使“语文主题”教学的主题性发挥到极致,也为了能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教师应就如何更好地使信息技术手段同“语文主题教学”相整合进行探讨,提出信息技术与“语文主题教学”具体整合的模式与方法策略。  相似文献   

17.
当今社会已开始步入信息时代,以电脑、多媒体、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在走向课堂,走进教学.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为适应这一发展需要,语文教师必须充分了解现代信息技术给语文课程与教学带来的种种变化,认清语文"听说读写"教学的转型势在必然,努力学习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基础理论.  相似文献   

18.
课程整合是一种趋势,它对各个学科的教学带来新的思索,许多学科都在探索怎样将信息技术整合到本学科的教学中去,以促进学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而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同样促进了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发展,促进了信息技术课教师的成长。而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课的教师,我更渴望探索信息技术课本身的课程整合。  相似文献   

19.
余嘉 《考试周刊》2010,(19):39-39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突出强调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要求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改革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新课程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准上推进。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舍能够给学生、教师、学校带来一个新的教学模式和契机,对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和语文教师的长足发展将会产生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信息技术引入语文教学之中,无疑是语文教学的一场重大变革,将给初中语文教学带来诸多好处。下面就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整合问题,我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