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题是课堂教学的灵魂,一节课中学习资源的整合、学习程序的设计、学习方法的选择和学习内容的编排等,都需要围绕着主题展开。"(刘俊利《史学素养:历史教学的新视角》)教学主题是教师构思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依据和根本意图,是贯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完美结合的灵魂,是学生学习过程的主线,在教学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那么,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该如何找寻教学的主题?  相似文献   

2.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特别是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教师要保证整个教学过程的优化,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使学生逐步地从"学会"到"会学",让乐学、能学、善学贯穿教学的始终,从而实现课堂的高效教学。  相似文献   

3.
外语是学会的,不是教会的。本文以反思性教学理论为依据,结合教学实际,探讨了教师如何进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树立创新教学理念,重视解决教学问题,把教师要"学会教"和学生要"学会学"的目标有效结合在一起,以达到在我国教育部新制定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提出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4.
正在英语教学行为过程中,教、学、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教不再是教师的行为,学也不再是学生的行为,教和学都要为学生的做而考虑,而学生的做也要服务于教与学,最终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学习到新的知识和技能。一、让"做"服务于教1.做中导入新课。以学生为主体是素质教育永恒的主题,在初中英语的教学中,我们也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慢慢进入对课堂知识学习。比如在中考  相似文献   

5.
郑敏 《中国教师》2010,(Z1):432-433
<正>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将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而在这个共同体中,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如何做好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真正参与到学生学习过程之中,这就要求教师扮演好"学生"的角色,以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知识现状为前提,以学生的眼光去审视要学习的新内容,和学生一道成为新知识、新技能的探索者。  相似文献   

6.
"预学后教",是指学生在课前利用预学单预学,进行自主学习和亲身尝试,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新范式。实施"预学后教"教学策略,教师要理清"为什么要预学""预学学什么""预学怎么学""预学改变了什么"四个方面的内涵及关系,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凸显"预学后教"的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7.
在新课程观的引导下,课程设计更加突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许多一线教师转变了教学观,教学中努力创设有效的学习环境,支持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实际上,这也正是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教"教学思想的体现.这就要求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数学知识,更要教他们学会学习数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邹红 《教师》2014,(6):111
有效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客观规律的前提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效率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最主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大胆探索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教学过程不仅是让学生学会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会学"的过程,"会学"是重点,是"教"的目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确立"以人为本"、"以学论教"的教育理念,遵循"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的原则,不仅要传授知识,同时要进行学法指导.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0.
王素娟 《语文天地》2012,(24):43-44
新"课程标准"颁布以来,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理念已逐渐深入人心,学校也实行了自主分层教学的模式,目的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变教师教为学生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这一模式中,课堂上有一个环节,就是"析疑解难",很多时候,当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了疑难的问题,向老师请教时,有些  相似文献   

11.
新课标与原教学大纲相比,对教学目标阐述的角度及落脚点发生了根本变化。原教学大纲的教学目标是从教师"教"的角度提出来的,规定的是教什么,如何教,缺乏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现在新的课程目标直接从学生"学"的角度提出,以学生为主体直接指向学生学习活动本身,关注的焦点是学什么、怎么学、学得如何。这就要求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扮演"教"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知识、探究  相似文献   

12.
<正>我区初中汉语教学的课堂效率在哪里?是先教还是先学?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传统的教学,教师先讲,学生后学,然后就是练习巩固。此种模式让学生处于被动状态,课堂教学的主动权仍在教师身上,这与新课程强调"要促进学生主动而富有个性的学习"显然不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有效率,关键在于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众多新课程教学模式中,"先学后教"是老师们公认较为行之有效的一种模式。笔者结合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3.
郭智辉 《快乐阅读》2013,(30):78-79
自学是学生为了获取知识而独立展开学习的方法。"教"是为了"不教",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而且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十分重视从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培养学生自学数学的能力,是以老师教学行为的变化为前提的,因此关键在于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我在平时教学工作中,抓住课前、课中、课后这三个环节,有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中的一切的教学策略、教学手段、教学过程的设计均应指向学生.一切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的,这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学目标的落实最终是体现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之中.课堂教学评价要改变传统的以"评教"为重点的现象,把评价的重点转到"评学"上面,以此促进教师转变观念,改进教学.  相似文献   

15.
近些年来,"少教多学"的教学方法引起了教育界的注意。"少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具有创造性、发展性、针对性、以及启发性;"多学"是指教师要引导学生,使学生独立、积极和有深度地开展学习活动。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少教多学"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独立学习能力,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  相似文献   

16.
教学是教与学的矛盾统一体。教是外因 ,学是内因 ,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学”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而“教”是为了“学”。在教学过程中 ,主体是“学” ,关键是“教” ,要通过教师的“教”来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精神。要想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积极主动地发展探求新知识的能力 ,课堂上学生的活动应大大多于教师的活动。教师的主导作用应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激发兴趣 ,改进教法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 ,选取恰当的教学方法 ,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求事物的好奇心。因为兴趣和好奇心是学生…  相似文献   

17.
正伴随着新一轮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进行,更多教师认识到传统教学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在学生的发展。在以往的传统教学中,更多教师关注的是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如何教,忽视了学生的学。如果说教师的教是"一时"的,那么学生的学就是"一世"的。笔者就如何在新课堂教学模式下关注学生的学浅谈自己的观点:一、在新课堂教学模式下,要关注学生的"自学"自学就是学生在没与同学讨论、教师讲解之前独自通过思考、查阅相关书籍、互联网等方式自主获取所需知识的  相似文献   

18.
正唯有"用教材教"才能反映教学过程中教材的性质。这是因为,教学过程是一种社会交互作用的过程。知识不是教师通过传递信息强制性地灌输给学生的,而是学生自身以及在与教师的交互作用之中建构的。教师究竟是"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这是区分新旧教学的分水岭。在"教教材"的场合,教师回避了教育研究的根本问题——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师的责任就是如何把教科书提供的教材经过自身咀嚼之后再喂给学生。这是一种"告知式"的技术主义的教学方法,反映了"教科书中心主义"的教育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也就是说,新课程下的教学是一种合作共建、以教促学、互帮互学的活动。在课堂上,教师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  相似文献   

20.
田芳 《考试周刊》2015,(18):73-74
<正>《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的研究重心不再是怎么"教",而是怎么促进学生"学",教师要想方设法保证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最佳的学习方式。那么新课改理念下,教学设计的着眼点就应立足于学生需要,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设计、安排学习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一、新理念下,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要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