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常听到一些领导和老师讲.现在职业学校招的学生大多是“差生”。记得有一次参观一所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校长当着众多学生的面.大谈面对“一群不懂事的孩子”的教育经验,似乎只有用改造这些“差生”的说法,才能说明学校的功绩。所谓“差生”,习惯上是指那些文化考试分数不高的学生,有时也指行为有过失的学生。说实话,比起普通高中的学生来,职业学校学生的文化基础一般都比较差。但是。我们是否就可以由此得出职业学校的学生是“差生”的结论呢?  相似文献   

2.
这里所谓"差生",是指学习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老师对"差生"要关怀、体贴.对他们的学习成绩,对他们的进步,那怕是点点滴滴的,也要满腔热情地给予鼓励.有的老师对"差生"要求得过高,态度过严,拔苗助长,达不到目的.有时反而会闹成僵局,收拾不了.还有些老师怕"差生"影响"及格率"、"升学率",总是忧心忡忡,甚至"威逼"他们、"排挤"他们,这更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3.
"差生"并不是指生理有缺憾的弱智青少年,而是指身体健康,由于后天原因致使品德行为、心理倾向等非智力因素形成的偏差或学习成绩差的学生. 作为班主任要想转化好"差生",首先就要了解"差生"形成的原因,他们从初中到高中,随着环境的改变,课程的增多,任务的加重,一部分学生遇到或多或少的困难.因种种的原因,导致这些学生不但没有及时克服遇到的困难,而且学习上思想上出现了滑坡,成为学生中的后进层,究其成因,具体有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差生"辩     
报上有过这样一个统计:我国现有的学生中,被列为"差生"的有5000万人. 我怀疑这一数字的真实性. 5000万是什么概念?它相当于一个法国人口数,或7个瑞士、10个挪威的人口数.我国现有学生3亿人,5000万"差生"不就是6名学生中就有一位吗?中国人并不笨,能有那么多"差生"吗?  相似文献   

5.
教师要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尤其要平等公正地对待"差生",要相信每"差生"都是能够教育好的.只要我们教育者多给他们一份肯定,多一份爱,让"差生"向积极方向转化是完全做得到的.  相似文献   

6.
"差生"不差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真正被认定的"差生"是很少的,一般认定的"差生"有三种类型:一类属于思维尚未"觉醒"的学生.如被他提到的一位叫费加的学生"最大的障碍是算术应用题和乘法表",是对乘法表的迅速遗忘,因此被定位为"差生".  相似文献   

7.
<正>很多人把中职教育看成是"差生"教育,把中职学生看作是"差生"。譬如,广东现代社会调查与评价研究院曾经联合腾讯教育,对全国9668名公众进行了专题调查。调查结果发现,84.6%的人认为只有差生才读职校。不仅社会这样认为,职业学校内部一些教师也持这种观点。接受调查的河南郑州一位职校老师就明确表示:"我是职业学校的老师,职业学校确实是差生的集中营。"(羊城晚报,2014-12-29)把中职生看作是"差生"已不是个别和偶然现象。2016年9月,《中国教育报》发表一位中职  相似文献   

8.
陈艳丽 《考试周刊》2008,(17):46-47
随着普高(普通高校)热的升温,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社会地位日渐低下,中考后半段考分的学生进了职业学校,学习上的"差生"、品德上的"差生"和行为上的"差生"成为现阶段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构成的主要成份.职校生中的大多数是基础教育中经常被忽视的弱势群体,这也造成了现阶段职高生的整体素质下滑,学生在很多方面都体现出了问题,可以说现在的职高生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特殊群体.  相似文献   

9.
"发展特长无差生"是立足于多元智力结构的科学理念,面对一般的普通中学的学生学业成绩较差的客观现实,紧扣中小学"减负"要求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它否定传统的"差生"观念,承认学生的发展多向性和差异性,因材施"教",因材施"评",发展学生特长,特别是挖掘那些所谓的差生的潜能,通过充分的"扬长",实现尽量的"补缺".因而促进学生的全体发展、全面发展和生动活泼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职业学校的学生难管,难教.他们中的多数人上中学时上课永远坐最后一排,那是个被教师、同学遗忘的角落,可以尽情地玩耍,尽情地快乐……这些中学里的"边缘人"最后都汇集到职业学校,职业学校的班主任也就成了差生专业户.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总结出一些管理中职生的经验:班主任带班既斗智又斗勇,既讲策略又用计谋.  相似文献   

11.
现阶段的"差生"是指学生成绩偏低或思想品德欠健康、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形成的原因虽是多方面的,但差生的转化是一项长期、普遍而又特殊的艰巨工作.  相似文献   

12.
差生问题是世界上每一个实施普及义务教育制度的国家普遍存在的问题。对差生及其形成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专家学者的重视,本文首先对"差生"进行定义,接着以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来呈现目前上海市部分职业学校"差生"的现状,继而从课程的角度提出:职业学校"差生"的形成是源于"传递中心课程"的主宰和"潜在课程"的忽视,最后提出了预防与矫治的办法:实施"对话中心课程"。  相似文献   

13.
笔者所说的"差生"主要指学习成绩差、习惯差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对这一部分学生的教育,学校、教师甚感任务艰巨,苦口婆心,费时费力,但成效甚微.如何教育"差生"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大难题,要更好地教育帮助这些学生提高成绩,养成好的习惯,应仔细分析"差"的原因,如此方可找到破解"差"的措施. 一、差生成因 "差生"不是自小就差,其变差的原因很复杂,但就笔者观察分析,学校管理和教师的教学行为也对部分学生变差有着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在教育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有些学生因为学习成绩不好被称作学习"差生",有些因为调皮捣乱被称作行为"差生",如果两者都欠缺的话则是"双差生"了,这些在我们看来习以为常的称谓,对于一个身心正处于成长期,对是非观念还不是很明确的学生来说,可是一个很大的负担.这个称谓的存在不比对学生进行拳打脚踢而产生的心理伤害少,它是一种无形的内伤,既伤害了学生的心灵,也伤害了师生之间的感情.  相似文献   

15.
中小学校中普遍存在一些学业成绩不良,纪律性差的学生,人们称之为"差生".了解"差生"心态,积极做好转化工作,仍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极端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正>钟启泉先生在《差生心理与教育》一文中说:差生问题是世界上每一个实施普及义务教育制度的国家普遍存在的问题。在今日的中小学里,差生现象有增无减。一般认为,这类儿童约占学生总数的8%~10%。据说在美国,这类"偏离了文化常模"的学生大约占全部学龄儿童的10%~20%,甚至超过20%。在日本,有所谓"差生七五三"(指七成高中生、五成初中生、三成小学生为差生)之说,表明跟不上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学校教师对待"差生"关爱或关爱不当的现象,提出了要正确认识"差生",并注意爱的艺术,即注意关爱的方式方法,从而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教师评价学生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发展,是出于对学生深深的爱和关怀.传统的评价方式通常采用统一的标准、机械的方式和单一的方法来评价有着独特精神世界与心灵体验的学生,评价过程中往往会忽视评价的教育作用,甚至在评价中将学生简单地定向为"好生"或"差生",导致"差生"感觉被冷落,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  相似文献   

19.
<正>前段时间听到两位老师的谈话,说自己班上某某某是"差生",自己的班上还有多少"差生"。初听只是觉得刺耳,细想却让人非常震惊:"差生"的称号已经被明令禁止多年,但为什么还是屡屡出现?"差生"是指在学校教育中,学业成绩低下、行为习惯养成不好的学生。其中,同时在两个方面表现不好的学生又称之为"双差生"。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由于"晕轮效应"的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常常被忽视,"差生"则主要是指学生的学业成绩方面。在小学阶段,如果学生语数两科中有一科成绩低下,则会被冠上"差生"的称号,如果语数两科的成绩都较  相似文献   

20.
职业学校具有其特殊性,随着普高热的升温,职业学校的社会地位日见低下,中考后半段考分的学生进入了职业学校,学习上的差生、品德上的差生和行为上的差生成为现阶段职业学校学生构成的主要成份。面对这些素质各异、心态各异的学生,职业教育教师只有具备高尚师德、师风、爱学生、爱事业,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专业教学改革,提升专业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