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董必武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一九二○年三月,他为了宣传革命思想,培养革命人才,克服重重困难,在当时反动军阀统治的武汉,创办了一所革命的学校——武汉中学。一九二○年秋,董必武、陈潭秋等同志组织了湖北共产主义小组,次年七月,董、陈又赴上海出席了党的“一大”。在这期间和以后几年,武汉中学一直是董必武、陈潭秋等同志进行革命活动的重要据点,董必武同志还亲自在武汉中学担任国文教员。武汉中学所培养出来的一些学生在后来“黄麻起义”、“鄂东南暴动”、以及建立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都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在我们纪念董必武同志创办武汉中学六十周年临近的日子里,我们缅怀董老在武汉中学的革命实践,分别走访了一些当年在这所学  相似文献   

2.
试看天地翻覆,工农革命,武装割据,人间历史话剧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教师功不可没。革命的播火人董必武出身于书香世家,作过武汉中学教员,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共和国代主席,自不必说。曾经参与创建湖北共产主义小组的张国恩,也是红安人,也是教师出身。大别山500多位将军的成长,或直接或间接的,皆源于师。井冈山同样如此,原本就是一所革命的“青山大学”。一位党史专家告诉记者一个道理:真正属于文化贫癠的土地上,肯定不可能有成功的革命。  相似文献   

3.
董必武对中共一大有着特殊的历史贡献,他在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时,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他是一个有抗争意识的晚清秀才,他革命的启蒙老师是革命党人刘静庵,后追随孙中山革命多年却屡遭失败,最终在李汉俊的影响下,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为培养革命中坚力量,他创办了私立武汉中学,组织创建了武汉共产主义小组,代表武汉共产主义小组出席中共一大,并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为了还原真实的中共一大,他一生都在自觉地回忆和研究那段模糊的历史。  相似文献   

4.
"朴诚勇毅"是董必武教育思想的灵魂。朴诚的家风熏陶和严酷的社会现实是董必武"朴诚勇毅"教育思想形成的重要渊源。董必武"朴诚勇毅"教育思想的基本内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将"朴诚"作为修身处世的基本原则;将"勇毅"作为救亡人才必备的革命品质;将"朴诚勇毅"作为教育救亡的根本要求。董必武"朴诚勇毅"教育思想的实践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在办学过程中体现"朴诚勇毅"的革命精神;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朴诚勇毅"的革命品质;在革命实践活动中锤炼学生"朴诚勇毅"的革命品质。  相似文献   

5.
较之于枯燥的理论说教,革命史是一部最鲜活的教科书。从历史的角度,通过梳理董必武、郑位三等革命先辈在红安大革命期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案例,探析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之源。  相似文献   

6.
董必武教育思想的发展经历了两次历史性转变。第一次历史性转变发生在1905年前后,由“个人本位”的教育观转变为“社会本位”的教育观,促使其思想转变的是其民主革命的“良师益友”刘静庵。第二次历史性转变发生在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由民主主义革命教育思想转变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教育思想,促使其思想转变的是其“马克思主义老师”李汉俊。在武汉中学任教期间,董必武教育思想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7.
红安一中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于1937年秋亲自创办的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地方名校。将军县里英才园,红安一中革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董必武、李先念多次来校视察。2002年5月4日,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长李鹏同志到学校视察工作并题写校名。 学校位于红安县天台山麓,倒水之滨,集天地之灵秀,采日月之精华。占地面积11.6万平方米,建筑面  相似文献   

8.
红安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也是大别山有名的贫困山区。这里是曾任过国家主席的董必武和李先念的故乡,是孕育过二百多位将军的摇篮。是著名的“黄麻起义”策源地。 新中国刚一成立,党和国家为了帮助红安人民尽快医治战争创伤,一边从全国各地选派大批优秀干部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支援红安建设,一边大力给予财力物力支持,使全县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人民得以安居乐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十分关心红安人民脱贫致富,把红安列为重点扶持的贫困县。  相似文献   

9.
董必武和张国恩都是武汉地区早期中国共产党组织的筹建者和主要负责人之一。两人在早年的学习和革命活动中形影不离,患难与共。辛亥革命前后,他们同上武昌文普通中学堂并参加日知会组织的革命活动,同时积极参加辛亥革命并加入“同盟会”,同东渡日本学法律并加入“中华革命党”,因反袁计划泄露而同时被捕入狱。五四运动之前,他们曾在武汉合办一家律师事务所,当时在社会上声誉很高,从而赢得了“硬笔头”和“灵舌头”的美称。建党前后,他们同主持湖北善后公会、同办武汉中学、同筹武汉共产主义小组、同组武昌社会主义青年团等等。作为同乡和好友,董必武和张国恩在革命活动中互相支持和鼓励,即便是在随后的两次国共合作期间,也一直保持着友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董必武经历了晚清与民国的政治大变局,在思想上从民主主义走向马克思主义,此后迅速投入到以马克思主义思潮改造中国的进步运动中。青年时期的董必武创立武汉中学和湖北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成为推动中国社会变革的典范和急先锋。新时代的思政课教师应以董必武为范,勇担使命,争做中国精神培育的急先锋,做好青年学生先进思想的引领,打造思政课教育教学特色,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  相似文献   

11.
和风送细雨,春意满校园。2002年5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偕夫人朱琳在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等领导的陪同下,来到革命老区红安县视察,并考察了红安县第一中学。 红安是著名的革命老区。红安人民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在这片洒满革命烈士鲜血的土地上,孕育  相似文献   

12.
1920年3月,董必武为了宣传革命思想,培养革命人才,克服重重困难。在当时反动军阀统治的武汉,创办了一所革命学校——武  相似文献   

13.
红安精神的各种表述从不同视角总结了革命战争年代红安人铸就的宝贵精神财富,最具代表性的是"一要三不要"、"一图两不图"和"万众一心,为党为民,朴诚勇毅,不胜不休"的革命精神。深刻理解红安精神的丰富内涵,将为当代大学生在成才道路上提供精神支持,给予他们克服困难、开创新局面、团结协作等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4.
从董必武出生到新中国建立前后这段50余年的时间,恰是我国的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这一时期,也正是董必武民主法制思想从萌芽到初步形成的时期,董必武在这一历史时期的主要活动是阐明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法律观和国家观.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中包含着董必武的重要理论和实践成就,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5.
教坛简讯     
四月的一天,武汉市武昌区教研室在董必武的母校——武汉中学召开了一次高中备考会议。会议由武昌区教研室负责人陈文清同志主持,与会者均为武昌区各中学高三语文负责人。大家在交换备考复习情况之前,武汉中学高级教师王永烈同志上了一堂公开课。  相似文献   

16.
董必武是从红安走出来的伟人,他一生留下了数量颇丰的诗篇,其诗歌充满了革命的爱国主义豪情、现实主义真情、浪漫主义柔情,具有深刻的红色诗化艺术底蕴和审美旨趣。结合社会时代背景,对其中一些诗歌予以文本解读,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透视其诗歌的红色诗化艺术创生元素、气质秉赋和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现代教育科学》2005,(4):61-61
红安一中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同志于1937年秋亲自创办的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地方名校,湖北省首批重点中学,黄冈市示范学校。  相似文献   

18.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是一所文理科综合大学,是全国重点高等院校之一。她位于武汉市近郊珞珈山;创建于1913年,始名武昌高师,后改名为国立武昌师范大学、武昌大学、武昌中山大学;1928年定今名。武大有光荣的革命传统。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董必武、陈潭秋、罗荣桓等同志在校从事革命活动,学校曾被誉为武汉地区的“革命摇篮”。党的五大曾在这里秘密举行。抗日战争爆发后,学校成  相似文献   

19.
在1924年至1927年的大革命时期,董必武同志(又名董用威)在武汉担任中国共产党湖北省委委员、国民党湖北省党部和省政府常委,在建立和发展湖北的革命统一战线、开展工农群众运动,捍卫无产阶级领导权、巩固武汉革命政权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中,为中国的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一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与孙中山为代表的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推动  相似文献   

20.
安波  赵杰 《教育教学论坛》2014,(15):127-128
红安精神是我们党保持其先进性的一份宝贵财富,在今天我们改革创新的攻坚时刻,继承和弘扬红安精神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在湖北省政府和红安当地政府的重视下,挖掘红色资源,传承与弘扬红安精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主要就红安精神在当代的传承和弘扬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