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家风""家规",这些散发着古典气息的字眼,无疑是2014年马年春节期间最火的词汇。央视的系列报道,触动了当今国人社会价值观的敏感神经,引发了华夏子孙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新一轮怀旧浪潮,反映了公众对日益式微的传统美德教育的隐忧,也反映了对重建社会优良道德根基的热盼。"家风""家规"不仅深深地触  相似文献   

2.
刘永和 《现代教学》2014,(5X):63-65
<正>最近,"家风"成为一个热词,从深宅大院走出来,走进了千家万户,引起全社会特别是教育界的广泛关注。笔者以为,"家风"是一种既重要又必要的教育资源,不可或缺,值得深入研究。一、家风——一种优秀的家庭文化"家风"就是"门风"。"家风"是指一个家庭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换句话说,"家风"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尚、风格等。"家风"有别于"家训",因为"家训"是成文的,可以写出来;而"家风"却是通过家里每一个成员的言行举止表现出来的。"家风"也有别于"家规","家规"  相似文献   

3.
正发现一初中生对家风家规的知晓程度不高,其根源在于家庭和学校对初中生家风家规教育的引导不足,家长对初中生有成绩至上的要求,学校具有重智育轻德育的偏颇。发现二家风家规德育功能被严重忽视,其根源在于家长言传身教的榜样作用不够,学校德育未能将家风家规教育纳入德育内容体系。发现三初中生家风家规的践履状况不佳,其根源在于家风家规在内容制定上脱离学生成长实际,学校在某种程度上忽略通过家风家规教育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相似文献   

4.
家规家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教育以家规家训为载体,以家长的言传身教为引领,以家风的涵养为保证,以德育人,以情化人,以志养人,以事成人。《治家格言》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一。《治家格言》文约意深,通俗易懂,被尊为"治家之经",其主要思想内容体现在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等三个方面。新时代要以"文化自信"的视角来审视其继承与发展,用扬弃的观点继承精华、批判糟粕。  相似文献   

5.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家训家规家风是文化流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以及优良家风的核心。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具有优良的传统美德,学校积极发挥指导和协助作用,引导学生在学校中更好地落实家训家规家风,使学生能够形成一个正确的思想观念。同时,也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和意识到家训家规家风的重要性。本文主要介绍了家训家规家风,并且阐述了学生落实家训家规家风的重要意义,最后研究学校如何促进学生落实家训家规家风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家风不仅是民风社风的组成要素,也是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家风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石。优良家风是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滋养。正家风更是领导干部必修课。培育良好家风,关键在立家规、正己身、懂真爱。  相似文献   

7.
正将家风家规教育融入学校现行德育体系之中,促进学生在家守规,在学校守纪,在社会上守法,通过家风树正风、促学风、清校风,收到"风吹草仆,相率从善"的德化效果。策划者说家风家规蕴含着在家庭日常生活场景中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和言语行为,是家庭成员立身行事的规矩和标准。家风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熏育陶冶和家规对一个人行为的指导约束,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每位作家背后都有一个会讲故事的老祖母",这话真的一点也不假,我的文学启蒙就是从祖母给我讲述的故事里开始的。我的祖母不但故事讲得让小时候的我陶醉,而且她还是个家风家规的传承与践行者,虽然她离开我们已经三十年了,但她老人家那慈祥的威严至今还深深地印刻在我的心底里。祖母在世时,可以说是我们村里数得上号的德高望重的老人,她以特别注重家风和家规严格而有名。祖母和爷爷共养育了  相似文献   

9.
正如果不是央视记者四处追着别人问"你们家的家风是什么",相信很多人根本就想不起来还有"家风"这档子事。后来又有一些专家学者写文章旁征博引地进行论证,谈"家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作用等,一时间,"家风"变成了媒体宣传中的一个热词。媒体所言的"家风",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讲的"门风",字典上对"门风"的解释是: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看了这样的解释,相信很多人会泄气,因为实在想不起来自己家庭或家族的老祖宗留传下来的道德准则和为人处  相似文献   

10.
王守玉 《中国德育》2014,(10):35-36
正所谓家风,即是家庭的风气、风格与风尚。家规则是一个家庭约定俗成的法则、规定等行为规范。在我看来,家风家规就是家庭的核心价值体系,是家族传承的一种精神。在一个没有良好家风家规的家庭中成长的学生,缺乏做人做事的规矩和标准,在行为上就可能会经常出现偏差。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曾说过:"生命不是一个可以孤立成长的个体,它一面成长,一面收集沿途的繁花茂叶。它又似一架灵敏的摄像机,沿途摄入所闻所见,每一分每一寸的日  相似文献   

11.
正我的孩子从小长到现在,有9条家规是我一直强调的,其中共包含了品德、习惯、好学、自信、耐心、责任、惜时、感恩、快乐等9个方面。这9条家规在我家被称为"华氏宝典"。(见下表)"华氏宝典"家规表这9条家规是基本家规,我希望孩子能在这9个方面有良好的发展,希望通过自己和孩子的共同努力,让孩子成长为一个有责任心、自信又阳光快乐的人。"华氏宝典"并不是什么苛刻的教条,而是为了让孩子能懂得遵守规则、学会做人、主动成  相似文献   

12.
2005年9月28日,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杂志社召开了“家规·家训·家风与公民道德建设”研讨会。来自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等机构的专家、学者,就家规、家训、家风与公民道德建设的关系展开讨论。与会的专家一致认为,家规、家训是一个家庭的成员需要共同遵守的生活准则,从家庭入手,通过确立既符合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又体现时代精神的家规、家训、家风,是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良好途径。本刊总编辑孙云晓研究员主持了研讨会。父母对儿童独立人格的尊重是必须的,但儿童是成长中的个体,父…  相似文献   

13.
介绍各方学者关于家风的有关论述,整体上把握家风的全貌,辨析"文化说""教育说""家规说""价值观说"等几种代表性的有关家风的内涵评说.概言之,家风是历史、具体的范畴,并非抽象和虚无缥缈的,与伦理道德密切相关的价值观居于家风的核心,在其中处于支配地位,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是家风涵养的主要范畴.家风是家庭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可以说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它是个体"三观"萌芽的驱动器、"三观"发展的调节器、"三观"形成的稳定器,对其影响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14.
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家庭都是如此。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家庭又是孩子的启蒙学堂,好家风会让孩子形成好品德。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如果没有良好的家规家风,肯定是长幼无序、儿女不才、家庭不睦、邻里失和。没有良好的家规的约束,甚至还会触犯国法。为传承家庭美德,展现学生家庭精神风貌,我校组织开展了"晒家训、助成长"主题月活动,丰富了校园文化,传递了向善力量。  相似文献   

15.
2005年9月28日,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杂志社召开了“家规&#183;家训&#183;家风与公民道德建设”研讨会。来自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等机构的专家、学者,就家规、家训、家风与公民道德建没的关系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6.
一诺千金     
在我的字典里本没有“家风、家规、家训”这样的概念。一个出生在普通家庭的孩子,一个在农村长大的孩子,接受的都是朴无华实的教育。所以对于“家风、家规、家训”的理解也是很肤浅的我认为那是只有大户人家才有的事情,与我这样的小户人家是不相干的。然而,我的父亲,一个土生土  相似文献   

17.
家庭具有重要的立德树人功能,并通过家风与家规得以实现。家风无形,重在言传身教,祖传子承,人文化成;家规有形,重在规范,指导约束,助益实践。现代德育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企事业单位等通力协作和社会成人、行政官员、公众人物在社会教化中起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8.
家庭具有重要的立德树人功能,并通过家风与家规得以实现。家风无形,重在言传身教,祖传子承,人文化成;家规有形,重在规范,指导约束,助益实践。现代德育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企事业单位等通力协作和社会成人、行政官员、公众人物在社会教化中起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9.
清代诗人蒋士铨与袁枚、赵翼并称为"乾隆三大家",其著作《忠雅堂集》中的诸多诗篇渗透了良好的家风主题,如孝老爱亲、乐善好施、尊师重教。在师范生中学习并传承蒋士铨诗歌中的"家风",有利于彰显师范教育的"二重性"、开拓师范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路径、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20.
张达明的《"没大没小"的家风》,先后被《劳动午报》(2019年12月3日)、《山东青年》(2020年第5期)、《杂文选刊》(2020年第7期)刊载了。该文开头一段是:上世纪80年代,汪曾祺佳作连连,《受戒》《异秉》《大淖记事》大受读者青睐,虽如此,他的作品却始终游离于主流文学思潮之外,和孩子们聊天时,他老是被"挤兑",这时他便嚷嚷道:"你们对我客气点,我将来是要进文学史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