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随着数学建模在社会各领域的影响力逐渐扩大,数学建模竞赛在全国高校学生中越来越受到青睐,在高职院校开设数学建模课程也成为必要。阐述高职院校开设数学建模课程的必要性,对我学院开设数学建模选修课的情况作了实践研究,提出了高职院校开设数学建模课程的益处和有待改进的问题,为高职院校全面开设数学建模课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高等职业院校开设数学建模课程,旨在培养高职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探讨高职教学数学建模课程,因此,分析了数学建模课程在现今教学中产生的一些问题,并对高职数学建模课程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及课程考核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冯超玲 《广西教育》2014,(35):150-151
调查当前高职院校数学建模课程的开设情况,结合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实践和数学建模课程的教学,提出数学建模课程教学改革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4.
调查当前高职院校数学建模课程的开设情况,结合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实践和数学建模课程的教学,提出数学建模课程教学改革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开展数学建模课程能够改变传统高职院校在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陈旧教学方式,能够摆脱理论脱离实践的缺陷。因为数学建模课程主要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让高职院校的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知识,并且进行知识的创新。在高职院校开展数学建模课程实际上能够更好的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增加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能力。数学建模课程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丰富高职院校现有的教学方法,让课堂教学更加具有内涵,能够有效的提高高职院校数学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刘浪  吕扬 《考试周刊》2013,(51):61-62
数学是高职院校的重要基础课程,如何逐步实现由基础理论型学科向实践应用型学科的转变,成为高职院校数学工作者研究的课题。本文介绍了数学建模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探讨如何将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融入高职数学教学中,并以数学建模为切入点推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从而让高等数学更好地为实现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服务。  相似文献   

7.
立足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和文化积淀,推行数学建模必修课程的教学存在一定的困难。本文从数学建模必修课程开发的角度,多维度探究了适合高职学生特点的建模课程设置,并从课程开设的必要性、课程定位、课程作用、重难点划分、教学内容选取、教学方法和手段应用等全方位展开了研讨,以此推进高职院校数学建模必修课程的开发.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高职数学建模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数学建模课程思政教学的适用性及注意点,最后以线性规划模型为例进行了教学实践,以期为高职数学建模教学实现课程思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肖满红 《现代教育》2012,(10):34-36
本文通过学校开设数学建模课程、成立数学建模社团、组织参加全国建模大赛的研究与实践,探究数学建模课程在高职教育中的核心作用、开设方法及其对于提高教学质量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0.
高职院校开设数学实验课程很有必要,高职院校数学实验与传统数学教学也有很大的区别。数学实验课程教学策略,一是选择好的数学软件,二是结合所学专业选择数学实验,三是正确处理好数学实验和数学理论教学的关系,四是积极开展数学建模活动。  相似文献   

11.
抽屉原理是组合数学中一个重要的基本理论.介绍了抽屉原理的常见形式,并结合实例探讨了这一原理在代数问题、数论问题及几何问题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当代教育心理学、教学论、学习论为理论依据,探索研究了创设问题情境的基本原则,供实践中借鉴。  相似文献   

13.
“问题解决”作为一种新的数学教育理论,在世界上受到普遍的重视,在一些国家已成为一种主要的数学教学模式。基于建构主义的学习观,郑毓信先生认为,就数学学习而言,“学数学就是作数学,也即我们应当让学生通过问题解决来学习数学”。目前,怎样应用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改进我们的数学教育,仍然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现实课题。本文试图从建构主义的视角,对此作一探索。  相似文献   

14.
“问题解决”作为一种新的数学教育理论,在世界上受到普遍的重视,在一些国家已成为一种主要的数学教学模式。基于建构主义的学习观,郑毓信先生认为,就数学学习而言,“学数学就是作数学,也即我们应当让学生通过问题解决来学习数学”。目前,怎样应用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改进我们的数学教育,仍然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现实课题。本文试图从建构主义的视角,对此作一探索。  相似文献   

15.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否达到预期的目的,与受教育者——大学生的心理活动和思想密切相关。在教学中学生表现得比较突出的心理问题主要有逆反心理和厌学心理。运用心理学的相关原理可以解读学生的心理问题,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6.
哲学基本问题是任何哲学都不能回避的问题.西方近代哲学因从知识论的立场出发来解决这一问题而陷入困境.冯契立足于马克思哲学的基础上,一方面以实践为基础,通过人在实践活动中对象的实在感来论证物质第一性原理;另一方面,冯契又借用西方哲学中内在性与外在性概念以及中国哲学中"体用不二"的原理论述了人的认识是可以把握对象的,从而很好地解决了哲学基本问题,为自己的智慧说奠定了科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文献[1]在研究带Carleman位移和复共轭值的四元素边值问题可解的性时没有像对仅带复共轭值的四元素边值问题的研究那样完善,为了解决系数更具一般性的带Carleman位移和复共轭值的四元素边值问题的可解性,引入一组Carleman型问题,借助Carleman型问题的可解理论,完善了文献[1]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联的基点在于真实的教育问题,这是重构理论与实践互动关系的新视角。教育理论源自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教育问题意识的弱化是我国教育理论贫困的深层原因,教育理论的贫困加深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鸿沟。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联系的重构需要教育研究共同体进入教育场景发现和思考本土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9.
问题类型连续体与数学教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美国学者梅克等人提出一种问题分类理论——问题类型连续体.该理论着眼于教学过程,从师、生两方面,就问题本身、解决问题的方法、问题的结论3个维度,把问题分为5个类型.将各种教学模式统一到一个框架下,为我们在实践层面研究教学的过程、模式、目标及评价等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教育理论研究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是教育问题本身,教育问题的本质是教育实践活动中的矛盾。对教育问题的判定需要理论前提的支撑,教育理论与教育问题互为前提和结果,而教育研究者的教育观则是发现教育问题的关键前提。当前,教育问题研究中需明确三个意识:研究教育问题,应确立教育意识;研究中国教育问题,要确立中国意识;学术研究,需确立研究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