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小学语文课堂总是伴随着相应的情感与生命体验,师生对语言文字"感知-体悟-应用"的过程中,个体生命得到前所未有的释放.小学语文课堂是灵动的,欢悦的,有生命的,学生在美的时空与和谐的氛围中情感得到其鸣,思维得以飞翔,梦想获得展望.面对小学语文课堂"绚烂"、"迷人"的风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正确认识生命化课堂呢?笔者粗浅地谈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
"大语文"是面旗帜,我个人以为,它上面书写的该是那句名言:"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就是说,我们不能不生活,所以我们不能不语文."语文课程资源无时不在无处不有"(课标语),但是,语文课堂教学在具体的时间空间内如何操作,如何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合作探究,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积极地具体地发展,这才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当前的语文课堂缺乏情智性、缺乏建构性、缺乏语文味,面对这三个非理想的现象,执教者要倡导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情感与智慧,发展学生情感潜能和智慧潜能;整合解构与建构,更好地感悟文本;贯穿语文味,让语文课堂变得更鲜活、灵动。  相似文献   

4.
当前的语文课堂缺乏情智性、缺乏建构性、缺乏语文味,面对这三个非理想的现象,执教者要倡导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情感与智慧,发展学生情感潜能和智慧潜能;整合解构与建构,更好地感悟文本;贯穿语文味,让语文课堂变得更鲜活、灵动。  相似文献   

5.
语文是充满灵性与情感的学科,本应是学生放飞身心,释放心灵的所在,然而由于我们语文老师在演绎语文教学时,方法简单粗糙,导致语文课堂也俨然成了说教、填鸭的所在,课堂上学生昏昏欲睡,效果低下。新的课程理念呼唤语文课堂的多元化解读,从而让语文课堂重新焕发"语文味"。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实际上是世界观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的语文教学中大多数教师或多或少地忽视了情感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情感教育。下面就情感教学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现代中学生丰富的情感世界,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情感教育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以"情"为基础,重视"感"的过程,是语文教学人文性的最大特点。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心与心的交汇,是灵魂对灵魂的对白,是生命节律的和谐振动。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激发学生的情感呢?在课堂上,我们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堂离不开情感,语文学习也离不开情感。但是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未能很好地处理语文教学与情感的关系,使教学患上了情感错位症。【案例一】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船长》教学片段师:当时的场面是怎样的混乱呢?谁能用课文中的语言告诉大家?  相似文献   

9.
<正>"语文味"指的是在具体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地通过多种方式,例如情感熏陶、文字鉴赏、写作表达等,不断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语文综合水平的提高。具体来讲,我们可以通过尝试以下几种方法,让小学语文课堂散发浓浓的语文味。一、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想要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语文味",需要充分考虑到课堂教学和学  相似文献   

10.
语文是一门充满诗意的学科,语文的本性、本体和本色是诗意,语文的活力、灵魂和生命是诗意,语文的希望、出路和最高境界还是诗意。语文课堂故此离不开情感,诗意的语文课堂更需要诗情涌动。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只要教师抓住一个"情"字,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以情育人,促成适合学生情感发展的氛围,就能最大...  相似文献   

11.
情感,是语文课堂的生命,没有情感的语文课堂是没有生命的课堂。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有较深的语言艺术修养和丰富的情感,深入透彻地钻研教材,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从而达到"披文入情"的境界。如《船长》一课的导入: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在生死攸关的一刻,最能显示出一个人的崇高品质。19世纪法国文学大师雨果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伟大的人物。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船长》。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注重情感的体验和感悟。"情感"在语文教学中有特殊的作用,它是连接教师、文本、学生的纽带和桥梁、是培养感悟能力的"催化剂"。怎样去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焕发活力呢?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师应热爱语文,坚持严谨的教学态度,依托发自内心的语文感情,不断渗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配合默契,形成良性互动,从而激活语文课堂,使学生更加热爱语文,让语文课堂更加活起来. 一、依托情感艺术,和谐师生关系 在语文教学中,作为老师要耐心细致地进行渗透"情感",并且还要在"渗透情感教育"时讲究艺术,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情感情景,会对学生产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4.
<正>语言的生命力在于不断突破、不断变革。因此,作为教者,我们倒是应让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更加新颖、规范、与时俱进。这样才能保证语文课堂的生命力。一、创设学习情境,点燃学生情感火花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有着特殊的功能和特点。语文教学本应贴近学生生活和情感。但迫于考试的压力,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似乎与学生自身的生活渐行渐远。在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把大多数的精力用  相似文献   

15.
面对目前的高三语文教学,笔者不禁感慨万千:我们的语文教育丢失了传统文化和民族情感而让莘莘学子漠视和厌弃语文,我们的课堂教学迷失在应试的泥潭中而忽视了语文的厚重与美丽;我们有让孩子拥抱语文、回归母语的重任,我们呼唤高中教育"绿色语文"的到来,我们的高三语文课堂教学亟需蹈行趣法.  相似文献   

16.
杜花 《考试周刊》2007,(32):145-146
列宁指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也是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语文新课标,把语文定位在了"培养高尚的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陶冶情操,感悟人生,升华精神境界"上。这一定位决定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本质,不再仅仅是老师教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语文技能、强化解题方法,而且还是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在呼唤新的教学理念的今天,我们应该把情感培养,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去。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堂师生心灵融通,努力实现师生与文本情感的共振。课堂上,洋溢着诗的情感,诗的意蕴和创新的火花,学生的自主探究与教师的引导点拨恰到好处,那么这就是我们所要追求的"生态和谐"的语文课堂。语文课并不是枯燥乏味的,相反它具有数理化所不具备的审美性和情趣性。用艺术的方式让学生感受语文的蕴藉之美、体尝语文的探求之味、享受语文的发现之乐,才是我们不断追寻和谐语文课堂的真谛所在。  相似文献   

18.
谢梅芳 《考试周刊》2014,(43):34-34
<正>语文大纲指出:"培养高尚的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陶冶情操,感悟人生,升华精神境界。"这明确告诉我们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质,不应单纯地教一教语文的基础常识、技能训练、解题技巧等,而应加强培养情感及价值观。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情感熏陶呢?一、教之以情,激荡共鸣涟漪汉文艺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进行了深刻的阐述:  相似文献   

19.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充满浓浓的情感。"情者,文之经",文字就是情感的载体,文章就是作者感情的外化。学习语文应该是如饥似渴地畅饮源远流长的华夏文化的甘泉,走进文本及作者的心灵世界,体会其丰富的感情来滋养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健全人格。因此,情感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要让情感教育深深扎根于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通过"移情"来创设语文课堂的情感场,是强化小学语文情感教育行之有效的方法。移情说是西方美学家从审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学说,它是形象化地表现情感活动的一种极为常见的方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通过有效挖掘移情点、营造对话心灵场等,点拨移情,营造"物我两忘"的情感场,就能让教师、学生与课文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进而形成一种语文课堂的情感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