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直接入题课件出示:《长城》四读。师请学生说说"四读"应该读什么。二、学习课文一读:认字识词。(课件出示:崇山峻岭、蜿蜒盘旋、嘉峪关、目燎望、屯兵、陡峭、凝结)(1)学生齐读词语。  相似文献   

2.
(课前谈话:在交流中初步了解抗日战争。)一、读题揭示感受"壮"1.引入课文,读题感受。河北蓟县峰峦叠嶂,奇峰林立。两千多年前,燕国太子丹曾在这里送别了刺秦的壮士荆轲,唱出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壮歌。两千多年后,五位八路军战士又在这铭刻着壮士遗迹的地方写下了更为壮丽的诗篇,他们就是——(感情读题)  相似文献   

3.
<正>一、谈话导入,提示课题同学们,我们第二单元课文学的都是有关规则的文章,"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今天,我们继续围绕规则这一个话题,学习一个与规则有关的故事。板书课题:《美丽的规则》1.读题2.问:什么是规则?3.引导质疑:读了这个题目,你想提什么问题呢?(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文中的"规则"指的是什么规则?(3)为什么说这规则是美丽的?……二、自主探究,读懂课文(一)初读课文,了解"美丽的规则"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苏教版)第十二册。【教学过程】一、猜题中揣意1.填空:(板书"风筝",齐读)说说有些什么样的风筝?(自由的、漂亮的、栩栩如生的)2.猜题:(把课题补充完整)课题给予的是"理想"一词,请大家猜测一下,课文会赋予风筝什么含义呢?  相似文献   

5.
教学重点、难点:能找出课文中描写图画的内容,能根据图画想象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引领学生读好人物对话,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老奶奶的感激之情;体会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及邻里之间的亲情是本课的教学难点。预设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设置悬念1.师:同学们,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亲人”。(有血缘关系的,有亲戚关系的,有救命之恩的……)2.揭题:亲人(齐读课题)师设疑:课文中谁称谁为“亲人”呢?请同学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二、初读课文,激起情感1.自由读课文,要求字字读准,句句读通。2.不懂的地方同桌交流或向老师、同学请教。3.全班交流。课文…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苏教版)第十二册. [教学过程] 一、猜题中揣意 1.填空:(板书"风筝",齐读)说说有些什么样的风筝?(自由的、漂亮的、栩栩如生的) 2.猜题:(把课题补充完整)课题给予的是"理想"一词,请大家猜测一下,课文会赋予风筝什么含义呢?  相似文献   

7.
一、读题释题 ,谈话激趣质疑定标1 同学们 ,这节课我们学习《两小儿辩日》。(板书)看到课题 ,你们有些什么疑问呢?2 学生提出各自的问题 ,教师调控引导 ,避轻就重 ,导入学习课文。二、以读为本 ,目的明确层次清楚1 请同学们自由把课文读一次 ,要求读准字音。2 大家在读好字音的基础上把课文再读一次 ,注意句子的停顿。(出示课文课件 ,在需要停顿的地方打上“/” ,学生在书上做好标记 ,练读。)读准字音注意停顿后 ,边读课文边看课后的注释 ,把课文读懂 ,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4 请位同学把课文读一次 ,学生评议。5 老师把课文范读一次 ,学…  相似文献   

8.
正一、初读课文,直奔重点1.映示课文插图,谁知道这是什么鸟?(丹顶鹤)2.为什么叫它"丹顶鹤"呢?书上有答案。请同学们先初读课文,做三件事:(1)拼读生字,读准音,看清形。(2)把生字放到课文中去,读通句子,读顺课文,想想生字、词语什么意思。(3)图文对照,再读课文,看有几个自然段,联系课题想想,哪几个自然段是主要  相似文献   

9.
一、激趣导入,设置悬念1.(出示课件)欣赏白天鹅的图片,说说感受。2.揭题板书,教学生字“丑”。3.教师用讨厌、同情、高兴三种不同的语气读课题。4.要求学生说说想问些什么。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自学课文,课件出示要求:(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2)想一想,为什么可用讨厌、同情、高兴三种不同的语气读课题?2.检查自学情况。(1)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2)检查读的情况:读一读你觉得难读的句子,选一两句最拿手的展示展示。(3)交流。(教师随机板书:丑、可怜、变)三、自主研读,理解体味1.再次速读课文,找出分别写“丑、可怜…  相似文献   

10.
一、品点中心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桂花雨》。(生读题)师:桂花雨非常地香,再读——(生再次读题)师:(深情地讲述)作者琦君在1949年离开大陆,去了台湾。她身在异乡,却常常想起家乡的桂花。课文一开头,就写到"小时侯,我最喜欢桂花。"(出示在黑板上)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标精读课文。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初步了解什么是石头书、石头书里有哪些学问以及研究化石的作用,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揭题,质疑1.揭题:(略)2.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读了《石头书》这篇课文,知道了石头就像一本厚厚的书。3.置疑:(1)关于“石头书”,这节课你还想进一步了解些什么?(2)初步感知“刨根问底”:问个明白,探个究竟。二、精读课文学习第6-14自然段1.自由读读课文6—14自然段,选择课文中的问句或回答的句子,多读几遍。2.学习问句,相机指导朗读。(1)川川不禁笑了起来,…  相似文献   

12.
语文"阅读课文三步法"就是将阅读课文分为三步走:走近课文谈感知,钻进课文深理解,走出课文写作文。具体操作如下。一、走进课文谈感知感知的内容:感知写作思路,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感知语言。感知的方法:1.预习。预习是"走进课文谈感知"的开始,预习时提出明确要求:(1)标段,(2)勾画中心词句;(3)概括主要内容;(4)积累词语、走进作者。"1、2"记在书上,"3、4"写在积累本上,这四项内容每课必须提前做好,第二天上课才能水到渠成,不至于措手不及。2.自主阅读、以读代讲。在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多种阅读方式,如默读、个别读、齐读、竞赛读、快速度、分角色读、听录音读、教师范读、自由练读等等,使学生顺利完成"走近课文谈感知"的任务。谈感知不但要说也要写,只有落  相似文献   

13.
课文题目是课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课文内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很多课题是文章内容和主旨的高度提炼和概括,是课文的“眼睛”,也是指引学生进行阅读、感悟和探究的切入口。但是,不少教师却忽了它的价值,对课题的处理无非是读题、释题、疑,然后就进入课文阅读。其实,课题是一个潜的不可忽视的教学资源,如果巧加处理,就“巧”出一片新天地。一、巧用课题1.扩展课题,把握整体。(《飞机遇险的时候教学片断)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题是《飞机遇险的时候》(板书)。大家一起来读一这个课题。(生齐读)师:谁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  相似文献   

14.
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师生一贯以教材文本(课文)为主要依据展开教学,但往往忽视对课文题目的揭示——"揭题"。通常情况下,师生会在板题、读题后直接过渡到对课文的学习,课题似乎与课文内容没有太大关系。殊不知,课题是一篇课文的眼睛和灵魂。课前有效的"揭题"对师生教学时把握教学重点,培养问题意识,转变课堂教学模式等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一、导言、揭题——走进文本师:听说我们四(1)班的同学最喜欢读课外书,那么喜欢读民间故事吗?生:喜欢。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民间故事,好不好?生:好。(师板书课题:九色鹿;学生齐读课题)二、自由练读,整体感知——读通课文师:同学们课前预习了课文,现在老师想考考你们,看看你们是不是能把课文中的生字词的音读正确。(出示带有生字的一组词语,学生练读)师:你们真聪明,不要老师教就能把课文中的生字词的音读正确。课文中还有一些长句子,看看你们是不是也能读好。(出示能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两个长句子,学生练读)师:读得好!如果把这些词语和…  相似文献   

16.
好孩子》一课内容浅显易懂、贴近学生生活 ,教学方法应以学生自学为主 ,教师的引导点拨为辅 ,同时要突出“读”的训练。一、释题激疑 ,整体感知1 课文里谁是“好孩子” ?什么样的孩子是好孩子 ?2 范读课文 :听清生字词的读音 ,注意老师的读书语气。3 借助汉语拼音轻声读课文 (读准每个字的音。读过以后 ,在课文中画出生字、包括要求认识的字 )。4 边读边想 ,并标出自然段的序号。5 检查 :(1 )认读生字卡。 (2 )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二、品词析句 ,体会情感1 学习第 1自然段。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 ?每句话什么意思 ?教学这一自…  相似文献   

17.
正现以苏教版三上《第八次》课文为例,谈一谈构建"以写为本"的阅读教学范式课堂,即"2+1"范式课堂(一篇课文2教时完成+第3教时拓展)。第一课时:三读三问,理清课文脉络上课一开始,我以名言"有志者事竟成"引入别出心裁地讲故事:听说过这句名言吗?老师给你们讲一个发生在外国的有志竟成的故事吧。然后范读课文,字正腔圆,感情饱满,给学生以美的熏陶。初读课文环节,出示了不同层次的"三读"要求——一读: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根据拼音把生字多读几遍;二读: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读通句子,长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三读: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相似文献   

18.
《五彩池》是一篇讲读课文。文章以“神奇”挈领全篇,语言生动形象。教学时,教师应把握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的原则,以课文为例,教给学生抓住重点进行读文的方法,让学生自能读书。 一、以题激疑,整体感知 本文以所描述的景物名称命题,“五彩”一词点出了景物的特点。 首先,以题激疑:(1)从题目看,课文是写什么的?(写景)(2)读了课  相似文献   

19.
封潇 《教育艺术》2013,(11):9-11
一、一读识文师:今天我们用"读"这种方法来学习《两小儿辩日》。(板书"读"字)请全班同学先齐读课文。(全班第一次齐读课文。学生有些字音出错,多媒体显示第一部分:识文)师:好像在一些字的读音上我们发生了歧义,在初读文言文时,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字音问题,请一位同学读一下这几个字。(多媒体显示文中几个重要的字,学生读,教师指导)师:请齐读字词两遍!(学生齐读字词两遍)师:请同学们在扫清字词障碍的基础上齐读课文,注意读准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25课。教学目标1.诵读课文,感知语言特点。2.品读课文,体会知音深情。3.拓展阅读,感受知音文化。教学过程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古文——《伯牙绝弦》。(读题)师:课文讲的是谁和谁的故事?(板书:伯牙子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