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司马迁基于探究战争的历史作用、重视将帅的个人品格等原因,最早为孙武立传。《史记·孙子列传》叙述了孙武的生平事迹,记载了《孙子兵法》的成书和篇幅,银雀山汉简的发现,充分证明了《史记》记述的正确性。司马迁借用孙子思想评价白起、张良、韩信等军事人物,比较分析一些重大战例。司马迁的这些记述与对孙子思想的运用,使之成为孙子学研究第一人,奠定了孙子学的基础,也为中国兵学研究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
通过古今名家对《孙子兵法》军事思想体系不同文化解读的回望,揭示出这一问题在孙子学研究上的重要地位和特殊价值。其所以重要与特殊就在于它关系到包括《孙子兵法》在内的传统军事文化如何实现现代性转型。面对西方强势军事文化的冲击和信息化战争形态的飞速到来,在对《孙子兵法》的文化解读上既要保持自己的特色,又要吸收外来文化,做到“洋为中用”,从而建立起跻身于世界军事之林的共同话语体系,使之成为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3.
杜佑作为唐代一名杰出的兵学家,其所著《通典·兵典》对孙子研究及孙子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具体内容包括:倡导"德主兵辅""仁为兵本",完善了《孙子兵法》战争观理论;融合"天、地、人"之道,总揽《孙子兵法》思想内容体系;贯通古今,史例佐证,丰富了《孙子兵法》战略战术思想体系;注重实用,大胆质疑,创新发展了《孙子兵法》理论观点。  相似文献   

4.
晚唐社会,藩镇割据,边防虚弱。杜牧继承了祖父杜佑作《通典》经世致用的家学传统,又结合唐代的政治形势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用兵建议。他的军事思想在其诗文中也有所体现。杜牧的论兵建议以及在其诗文中所体现的军事思想与《孙子兵法》有密切的关系。本文从以下两个方面对此加以论证:一、杜牧论政言兵的缘起;二、杜牧诗文中的军事思想与《孙子兵法》。  相似文献   

5.
《福乐智慧》中的军事思想与先秦《孙子兵法》军事思想有许多共性,说明这两种著作之间存在影响与继承的关系;同时《福乐智慧》中的军事思想与《孙子兵法》又有许多差异,这说明《福乐智慧》不是完全照搬《孙子兵法》的,它根据自己本民族的居住环境、生活习惯和独特的民族气质,独创性地提出了适合自己本民族的一些军事思想。  相似文献   

6.
《滨州学院学报》2018,(3):27-35
陈任旸译注的《孙子十三篇直讲》是清代孙子学文献中较有特色的兵学读本,其译注具有提要以将领用兵之法为旨归;内容不乏具有时代特色的创见;译注与原文联成一贯,拆解原句并重新标点后成一新句;以直译为主,辅之以意译;多次使用口头语体译注《孙子兵法》;偏好运用设问的方式译注《孙子兵法》等特点。《孙子十三篇直讲》对民国时期的孙子学研究产生一定影响,在近代孙子学史上也具有承前启后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刚  葛庆英 《考试周刊》2011,(34):142-143
军事是体育运动的起源之一,通过对《孙子兵法》的研究发现,五千年前《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对现代体育运动有明显的指导和借鉴意义,尤其是在技能主导类同场对抗类向群比赛中,《孙子兵法》军事思想的指导和借鉴意义更加明显。本文通过将《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与技能主导类同场对抗性项群项目比赛过程中的临场指挥,以及在赛后总结及奖励等普遍问题相结合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了《孙子兵法》军事思想能够丰富现代竞技体育运动理论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三国演义》是中国军事智慧在文学创作中的主要体现,它的战争描写在各个方面潜移默化地受《孙子兵法》的影响,二者之间有深厚的结缘关系。探讨《三国演义》对《孙子兵法》思想的运用,对理解《三国演义》的丰富价值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前一章已论述了《孙子兵法》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在本章中再论述一下《孙子兵法》的军事辩证法。《孙子兵法》在论军事时,不仅含有大量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同时含有内容丰富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10.
孙子对《周易》军事思想之吸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武的高祖父陈文子精通《周易》,孙子有条件在家族中学习《周易》。春秋时期已有运用《周易》军事思想直接指导战争的事实。《周易》中"师出以律","同人于野","左次无咎","击蒙","罔俘,裕如无咎"等思想在《孙子兵法》中都有更为明确的阐述和发挥。这证实,《周易》是孙子兵法的思想源头之一。了解孙子兵法对《周易》军事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有益于我们今天对孙子军事思想的正确理解和运用,有益于运用孙子兵法维护世界和平。  相似文献   

11.
唐代是孙子兵学发展的重要时期,孙子位居兵学"亚圣"地位,《孙子兵法》实际上被视为兵书之首,传承广泛,影响深远。唐人注解《孙子兵法》达到高峰,注本丰富,有注释,有阐发,多有创见。唐代孙子兵学私学色彩明显,出现家兵学现象,还融合儒家、道家等思想,萌生道兵家流派。  相似文献   

12.
朝鲜半岛的文化很多方面受中国影响,中国汉字很长时间内是朝鲜唯一的书写文字,朝鲜五科考试《孙子兵法》列入其中,中国兵书传入朝鲜可能早于日本。朝鲜时代的知识分子把孙子思想作为哲学来学习,如今这部世界第一兵书创下韩国出版史的最高纪录,在韩国的普及率非常高,广泛应用于社会文化生活领域,影响一代又一代韩国人。韩国企业家崇拜孙武和毛泽东,用兵法创造"汉江奇迹",掀起了"孙子经营学"的热潮。韩国学者用孙子精髓诠释中韩军事关系,应对朝鲜半岛局势,构建和谐世界。  相似文献   

13.
历史上,曹操确是一将《孙子兵法》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典范,其生平战例中处处闪耀着孙子的身影;而《曹操注孙子》又是曹操“孙子研究”的最重要载体,所以,《曹操注孙子》在学术史上的地位非常崇高,其影响自然也异常巨大;但曹操毕竟不是一名专职的学者,且春秋战国时代的学术环境,学者们的认知特点及思维习惯,与秦汉以后是很不一样的,正源于那些学术断层、文献失落和“独尊儒术”的影响,使得身处汉末战乱时期的他,已难以去真正找回《孙子兵法》失去的“旨要”,这样,跨越曹操,还原孙子,成为当代孙子研究学者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4.
"兵者诡道"与"兵以诈立"思想是《孙子兵法》指导思想出发的原点,也是贯穿全书始终的权谋思想的核心,不仅在《孙子兵法》的思想体系中起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且对今日美国情报理论研究领域也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其思想精髓已远远超越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并不断焕发出熠熠光彩。  相似文献   

15.
王夫之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借鉴吸收孙子军事思想,并对其加以继承发展。王夫之继承孙子"慎战"思想,对战争持审慎态度,认为要兴盛取胜,必须推行仁德,这才是兴国治军之根本。继承发展孙子"任势"思想,强调作战要因势制敌。继承发展孙子"五事"中"法"的思想,重视足食足兵,教兵备战。此外,王夫之还发展了孙子有关主、将、卒的作用和相互关系思想,重谋思想以及奇正思想。王夫之的军事思想是在吸收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优秀传统军事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是我国传统军事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邓廷罗所作《兵镜或问》史论兼及,论兵亦论治国,阐释中有发微,不少分析深得孙子兵学之精要,较为全面地总结和探讨了自《孙子兵法》成书后千余年战争趋势的变化和军事思想的发展。围绕孙子兵学的概念范畴,在基本战争观念、治军理念和制胜之道三个方面展现了兵儒之间的相互调适与融合的特色,在学术上延续了明代兵儒相融的孙子兵学研究传统,是清初孙子兵学研究的代表之作。  相似文献   

17.
香港作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既是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又是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点,很多人都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此报告翔实反映了从香港特区行政官员到教育界、出版界、演艺界、商界和传媒界传播应用《孙子兵法》的理念和实践,其最显著的特色是文商并举,把孙子文化演绎得多姿多彩。台湾的孙子研究在20世纪50年代兴起,如今已汇集了一批研究专家学者,研究领域也从军事延伸至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台湾重视孙子书籍出版,在大陆文物出版社公开出版《银雀山汉墓竹简》后,台湾孙子研究兴起新一轮高潮,孙子应用研究也异彩纷呈,孙子文化广泛普及到学校和社会,孙子战略的活学活用在台湾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孙子奔吴后,对"句吴"强国争霸的历史经验与齐国军事斗争优秀传统进行概括总结,上升到军事理论与哲学思维,写出兵法十三篇,然后再进一步以十三篇兵法指导吴王阖闾争霸,最后取得成功。这一过程与"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相似。  相似文献   

19.
《孙子兵法》是古典兵学的一部杰出代表作品,被人们尊为"谈兵之祖",孙子在谈军事战略与战术的时候,无不渗透着儒家的那种人文关怀的仁爱思想与民本思想。  相似文献   

20.
《孙子》虽是兵学圣典,但兵法里面亦有哲学,故其能超越时代、跨越地域,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家庭教育是关系个人发展、家庭幸福、民族兴衰的大事,故为人父母亦需如将领般讲究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