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作为中国记者协会赴老山前线采访团第二批的成员,于一九八五年十一月八日至十九日,在前线采访了十二  相似文献   

2.
十月五日,战斗在老山前线主峰高地的四十八名战地土记者全部看到了江苏省广播电视厅总编室编印的《视听界》。今年八月,老山前线的江苏籍战士委托我给家乡报刊电台投寄一组反映前线江苏籍战士坚守南疆的新闻稿件,稿件投  相似文献   

3.
朝拜你,老山     
去年11月份,作为中国记协组织的赴老山前线采访团的成员,我参加了战地采访。至今回想起来,那些不平常的日日夜夜仍历历在目。献旗参加这次采访的各省新闻单位的记者,给前线将士带来了后方人民的问候、崇敬和感激之情。福建人民广播电台的记者带来了数百封小学生写给前线“英雄叔叔”的信,《甘肃日报》记者带来了团甘肃省委、甘肃省青联的慰问信和专门录制的音乐磁带,还有一面日夜赶绣出的锦旗。在昆明的时候,采访团定做了一面锦旗,上面写着:“全国人民理解你们,热爱你们,学习你们。”11月10日上午,我们来到老山前线指挥所,向部队首长献旗。首长接过旗后,意味深长地说:“前线战士喊出的十个‘万岁’中,第一个就是‘理解万岁’。我代表老山前线全体将士谢谢你们,并通过你们向全国人民表示感谢。”说完,两鬓斑白的老军人举起手,行了一个军礼。  相似文献   

4.
1986年12月15日,芜湖市阀门厂业余通讯员翟宗会登上南下列车,开始了自费前往云南老山前线战地采访活动。翟宗会是芜湖市阀门厂的一位年轻的政工干部,多年来他一直热心于宣传道报工作,先后被地方报社、电台和《中国机械报》聘为通讯员,并多次获得新闻单位和芜湖市机械系统优秀通讯员称号。近年来,他从报刊、电台、老山英雄报告团,以及由前线回家探亲的战士口中,听到了老山前线将士们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使他对浴血奋战  相似文献   

5.
在我四年多的新闻记者生活中,曾收到过上百封各种身份读者的来信,其中最令人难忘的,要算去年我收到的一封老山前线同龄人的来信。来信者,是我在去年九月参加成都军区“保卫边疆优秀儿女”的采访中,结识的一位刚从老山前线、被称为“八十年代上甘岭”阵地猫耳洞下来的解放军某部班长、二等功臣梁成亮。从他那里,我了解到前线同龄人的生活,以《他从老山来》为题,写了一篇通讯,发表  相似文献   

6.
由首都女记协组织的女记者赴老山前线采访团,最近结束对老山前线的采访回到北京。这支采访团由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解放军报、中国教育报、中国少年报、全国妇联《妇女工作》杂志、北京日报、北京日报《宣传手册》,北京晚报等9家新闻单位的10名女记者组成。她们5月17日离京奔赴老山前线后,不畏艰难困苦,冒着40摄氏度高温,在隆隆的枪炮声中,翻山越岭,深入前沿阵地采访。在血染的军工路上,闷热潮湿的猫耳洞中,野战医疗所的病床边,战地小学的防炮洞里,距敌只有几百米的边疆小镇,都留下了她们的足迹。前线战士不怕流血牺牲的英雄事迹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使她  相似文献   

7.
去冬今春,中央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报纸、电台纷纷开辟“老山前线纪事”、“来自老山前线的报告”、“新一代最可爱的人”等栏目,连续发表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赴老山前线采访团成员采写的报道。笔者作为采访团团长之一,每当读着这些催人泪下、令人激奋的稿件时,就不由得回想起那战地采访的日日夜夜。牛年深秋时节,采访团来到老山前线的第一件事,就是拜谒烈士陵园。苍翠的山坡上,  相似文献   

8.
一支由女记者组成的队伍,5月17日赴老山前线采访。这次采访活动是首都女新闻工作者协会组织的,有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解放军报等9家报刊、通讯社的12名女记者参加。  相似文献   

9.
去年十月,我随中国记协老山前线首批采访团,来到了西南边境的最前哨——老山、八里河东山,实地采访戍边卫国的英雄将士。在那里的见闻,一直在深深地震颤着我的心。采访活动虽然早巳结束,但前线将士的身影却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时时在激励着我搞好自己的工作。是的,忘不了你们啊!八十年代最可爱的人! 由于工作和职业的习惯,此次战场之行,我们的目光随时注意搜集战场上多方面的情况,我们的笔,随时记录下每一个感人的细节,我们总想把自  相似文献   

10.
今年6月,我作为全国八省市青联慰问团团员,和北京日报另外一名记者邵镇军一起,奔赴云南老山、者阴山前线慰问子弟兵,同时采写战地报道。在前线,我们度过了令人终生难忘的十几个日日夜夜。到达前线指挥部以后,我们每天跟随各慰问小组上前沿,下连队,和战士们一起跨战壕,钻猫耳洞,一起坐在炮弹箱上吃罐头,啃压缩饼干,一面慰问,一面采访。6月26日黄昏时  相似文献   

11.
1987年6月以来,我在同老山前线指战员通信、邮寄廊坊日报和编辑《老山之声》专栏工作中,深深地被前线指战员不惜牺牲个人生命保卫祖国的崇高品德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所感动,使我加深了对人生价值的理解,坚定了做好通联工作的信心。通联编辑应该经常对群众进行各种调查,研究什么样的内容和形式容易被群众接受;与群众广交朋友,多方开辟联系群众的渠道,研究他们喜欢什么,反对什么,尽可能为他们服务。 1987年6月3日,我看到一封老山前线某部战士杜永和的来信,信中说:“我们是战斗在老山前线的廊坊籍战士,很想知道家乡的一些情况,报社是否办理邮购家乡报的业务?”我感到这不是一封普通的来信,是非常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2.
战区百日     
去年云南边防老山、者阴山地区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前后,我作为一名战地记者在前线生活了一百三十多天。这里记述的仅仅是与我们工作有直接关系的几个生活片断。在紧张的战地追踪采访对象是一件困难的事。但是我在采访一开始就碰到得不到采访对象回答问题的困难。  相似文献   

13.
去年12月,我报在一版显著位置开辟了《来自前线的报告》新栏目,刊登新闻图片连续报道。这个栏目前后共出九期,刊登了十八张我在云南老山前线拍摄的照片。这些照片的发表,在读者中引起了比较强烈的反响。我是去年10月中旬随同中国记协组织的采访团到前线采访的。刚接受任务时,我既兴奋又不安。由于自己在和平环境中生活了三十多年,对战争是怎么回事,没有亲身经历过,这  相似文献   

14.
南京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冯星源从老山前线采访归来了。尽管他身着西装,脚蹬皮鞋,但身上仍飘溢着战场的硝烟。他变  相似文献   

15.
5月13日,我们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赴云南记者团一行6人,在云南农垦总局宣传部部长龚继华同志的陪同下,驱车往老山前线采访。14日上午,到达麻栗坡县。老龚向我们介绍说:“麻栗坡县是与越南接壤的边境县,从这里再往前走,便是老山前线了。”汽车在盘山道上行驶。不久,便看到山下军营星罗棋布,一个个大炮阵地隐现在山谷的密林之中,粗大的炮筒昂首南天,令人有边防固若金汤之感。忽然,车前出现两个解放军战士在炮阵地旁的山壁上擦拭什么,我忙探头向车窗外看去,原来那山壁上用白石子镶嵌着“祖国在我心中”6个大字。  相似文献   

16.
采访不是记者的“专利”.这里,我要谈的是一个作家如何采访.具体地说,就是去年六月三十日至七月十日,我随八省市青年慰问团到云南老山前线采访期间,看到青年作家陈建功的采访活动,有他的特点. 老山归来,陈建功以“北京晚报特约记者”的名义,在北京晚报上发表了两篇通讯。我除了与他合写了一篇《盛其顺的“入党申请书”》通讯外,自己也写了两篇通讯。在采访过程中,我发现陈建功的采访方法与我们这些随团记者的采访方法不太一样.我想,请他写几篇通讯或是合作写,就可以更好地找出自己采访中的弱点. 果然,七月十六日,他的第二篇通讯《炮火硝烟中的抉择》发表的当天下午,北京日报原总编辑王力行在评报栏上写道:“陈建功的两篇通讯很动人,他善于捕捉到能震撼人心弦的情节、细节,用富于感染力的文学语言来描写.通讯并不长,但看后却感觉内容丰富.我们可以从中学到一些东西.”  相似文献   

17.
今年6月,我作为全国八省市青联慰问团团员,和北京日报另外一名记者邵镇军一起,奔赴云南老山、者阴山前线慰问子弟兵,同时采写战地报道。在前线,我们度过了令人终生难忘的十几个日日夜夜。到达前线指挥部以后,我们每天跟随各慰问小组上前沿,下连队,和战士们一起跨战壕,钻猫耳洞,一起坐在炮弹箱上吃罐头,啃压缩饼干,一面慰问,一面采访。6月26日黄昏时分,我们沿着新开出的盘山道,登上了者阴山主峰,晚上住在山上的席棚里。临睡前,指导员叮嘱我们,夜间出门,一定要先用手电筒照  相似文献   

18.
去年9月10日,我随南京无线电厂赴老山前线青年服务从的同志乘飞机到了春城昆明。一下飞机,我们就踏上了赶往边陲的征途。我们首先遇到的是山高路险。云贵高原,峰峦起伏,山路崎岖。通往前线的公路,有时在峡谷中穿行,有时在  相似文献   

19.
摆在我们面前的是1985年全国新闻摄影大奖赛唯一荣获最佳奖的作品——《拼到底》(见封三)。作者是云南边防老山前线某部政治处的报道员熊靖华。作品以浓烈的战场气氛和强大的感染力,一下子把我们带到了战火弥漫的老山前线。去年三月八日,越军向我老山某部阵地疯狂进攻,坚守阵地的英雄战士,当即给来犯之敌以迎头痛击,班长吴卫平带领战士打死敌人多名,自已不幸中弹,两眼负伤。包扎后,战友要把他拉下火线,但是。吴卫平用力挣脱  相似文献   

20.
老山前线红军师“猫耳洞之声”乐团去年底来北京进行了演出.我在参加接待工作的同时采写了3篇报道,其中刊登在去年12月22日《北京晚报》一版《猫耳洞之声乐团在京首演——“战地之星”轰动北京》的特写,受到了好评.对采写这篇稿件,我有些收获. 为了掌握第一手材料,乐团没到北京前,我就和某报一位记者去招待所找该团的先遣人员谈了6个小时,了解了一些情况。这个乐团去年4月诞生在老山前线,绝大部分成员是连队的战士,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