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22年中国的新闻传播史研究砥砺深耕,涌现出一大批史料扎实、议题广泛、视角新颖的高质量学术成果,同时各研究领域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中国共产党新闻传播史研究呈现跨学科趋势,晚清民国新闻传播史研究扎实推进,新中国新闻传播史研究议题广泛,新闻传播思想史侧重古代研究,新闻传播专题史研究成果丰硕。  相似文献   

2.
2021年中国的新闻传播史研究涌现出一批史料扎实、问题明确、研究视角新颖、论证方法科学严谨的学术成果,各研究领域呈现出以下特征:中国共产党新闻传播史成为年度研究核心、晚清民国新闻传播史注重史料挖掘利用、新中国新闻传播史中广播电视研究成为重要增长点、新闻传播思想史关注话题集中、新闻传播专题史问题意识凸显。  相似文献   

3.
李婧 《新闻世界》2011,(3):34-36
新闻视角是新闻工作者把握新闻、实现新闻价值最大化的立足点,是实现传播效果的有效途径。对于《冰点》的新闻视角,诸多学者将其界定为"平民视角",笔者认为这个概括并不准确。作为《冰点》周刊一部分的《冰点·人物》,其新闻视角可概括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及关注"稀缺"。究其根源,一是它符合了新闻规律的发展,二是它顺应了主创人...  相似文献   

4.
要想做好就业报道,就必须克服三个不足:即报道基调消极;报道主体偏窄;报道服务空泛。为此,我们要"对症下药",从三个方面改进创新:即做"有希望的新闻";做有多元视角的新闻;做有帮助的新闻。  相似文献   

5.
倪斯怡  李坤 《新闻世界》2011,(6):175-176
本文从李泽厚的审美三层次:"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志跃神"入手,将其与灾难新闻摄影的三个层级形态:展现真实、体现人性、承载力量和希望相对应,从美学的角度研究灾难新闻摄影中"欢乐"镜头的体现及其运用,并对如何让用美学表现灾难新闻中的"欢乐"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6.
在众多中国近代史与中国近代思想史著作中,郑观应被作为中国近代早期改良主义思潮的代表人物之一。如果转换一个视角,在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中,郑观应名副其实地是一个从事近代实业开拓、经营、管理的实业界先驱;在中国启蒙运动发展中,郑观应又名副其实地是一位最先全面触及启蒙思潮各项基本问题的启蒙运动前驱。在新闻思想方面,郑观应的先驱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他对日报功能、新闻法制与新闻职业道德的认识,在中国近现代新闻思想史中都有一定的启蒙意义。本文就其新闻思想的上述三个方面进行浅议,论证郑观应新闻思想方面的启蒙作用和明显区别于他人的独特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7.
呼瑶 《报刊之友》2013,(8):45-46
2002年底,《南京零距离》栏目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播报方式,取得了很高的收视率,也引来全国其他电视节目的竞相模仿。民生新闻由此发展并日渐成熟,成为媒体报道内容和方式的一种重要体裁。本文以2012年民生新闻的研究成果为主,集中分析了民生新闻,并以"十八大"精神为主要指导思想,为民生新闻在瓶颈期寻求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随着市场化改革,新闻媒体逐渐将新闻事件当作一种"商品"来生产,就此引发了学者对新闻公共性的再思考,媒体的社会责任进而成为讨论的热点。"媒介事件"这一概念的提出,指明了新闻是一种"建构的真实",也为探讨媒体社会责任提供了一种全新视角。对影视红人陈晓旭去世的报道构成了典型的"媒介事件",从中可以窥见当下重提媒体社会责任的必...  相似文献   

9.
电视民生新闻就本质来说,是一种市民话语的体现,包含着大众情怀,报道中应该体现出"人情味",要体现出人文关怀,对老百姓的关心和帮助,体现出温暖。民生新闻采编人员常自嘲为"新闻民工"。一来接触的主要人群都是民工、普通市民、有难题需要解决的城市家庭或者农村大众,以平民的视角、白描的手法进行报道,使其产生共鸣并与栏目形成心灵的互动。  相似文献   

10.
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广播民生新闻要想突出重围,首先必须找准定位。民生新闻报道,需要遵循"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这一原则,还必须遵循广播新闻的规律,其中极其重要的一环是必须"好听"。因此,广播民生新闻的基本定位,就是要取平民视角,做到好听而有深度。  相似文献   

11.
电视民生新闻的本质是"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电视公共新闻的本质是回归新闻的公共性,两者在本质上相通。本文试图借鉴公共新闻的公共领域建设特征,结合国内民生新闻发展的现状,探索电视民生新闻向公共新闻突破的途径,由"小民生"演变为"大民生"。  相似文献   

12.
"第二大经济实体"一词自2011年开始融入外媒涉华报道中,成为报道中国经济的一个重要标签。本文首先考察了2011年2月至今"第二大经济实体"相关的西方新闻话语全景。重点研究英国大报在新闻话语投射出的中国镜像,通过语料库主题词和语义趋向分析挖掘该类新闻的视角选择和材料组合等新闻操纵手段。  相似文献   

13.
新闻解读,颠覆了传统新闻理论的定义在国内新闻界,由"老祖宗"确定的"用事实说话"的定义,这已成为广大新闻从业者长期以来自觉遵守的规则。在以往新闻表述中,除新闻述评外,各类新闻是排斥议论的。如今,随着传媒市场的发展和受众需求的变化所产生的"新闻解读"文体,就是对传统理论意义上的新闻定义的颠覆。主要表现在:(一)从新闻的编排模式看,解读从路来。这样,就能举重若轻,以一种轻松、清新、时尚的方式进行解读,以独家视角对重大主题进行人文化的再选题。  相似文献   

14.
张涛 《中国广播》2014,(1):44-47
"后回归时代",对港澳新闻传播媒体的格局出现了新的变化,对此,内地媒体需要调整对港澳新闻传播策略。包括立足服务时代、服务经济发展的要求审视对港澳新闻传播,变内地视角为港澳视角,变"碎片化"传播理念为"战略传播"理念;加强与港澳同行以及在港澳的中央媒体的沟通与合作,提升话语权和影响力等。  相似文献   

15.
黄禹铭 《新闻世界》2012,(2):104-105
詹姆斯·凯瑞是美国文化研究的主要代表人物,他提出的传播的"仪式观"为传播学的研究开辟了全新的路径。本文在区分"传递观"与"仪式观"的基础上,探究"仪式观"视角下的新闻观,以及传播技术对人们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拟从当前存在的三种电视民生新闻的节目类型出发,分析相对应的电视民生新闻中的记者对其职业角色的定位和呈现,并分析了他们生成的原因。分析得出,在"报道类"、"帮忙类"、"调解类"民生新闻中,记者分别作为"报道者"、"参与者"、"记录者"而存在。这种角色呈现不仅和节目定位有关,也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2002年1月1日,《南京零距离》正式开播。它的出现和迅猛发展,为地方台的新闻改革开辟出一条新路。这种后来被业内人士命名为"民生新闻"的新闻形态,与当时占据主流电视媒体主流地位的"联播体"新闻相比,无论在报道内容、新闻视角,  相似文献   

18.
民生新闻的宗旨就是关注普通民众、贴近百姓生活,以老百姓为核心"受众",确立"平民化"的价值取向。作为现代媒体,确立新闻报道的平民化视角是顺应历史的潮流,也是自觉遵守新闻传播规律的表现。本文从民生新闻的主体、内容、语言等方面,阐释当代媒体如何确立民生新闻报道的平民化视角。  相似文献   

19.
要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就要求记者善用独特视角报道新闻、强化新闻报道活动的策划意识、确保新闻的真实性、学会引导采访对象。要想提高收视水平,就要把"三贴近"贯彻落实到新闻宣传的各个方面,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树立好的文风,多写深入浅出、简洁明快的报道。  相似文献   

20.
本文跳出新闻诉讼的单一视角,论述建构新闻纠纷的非诉讼解决机制的必要性、可行性,并就新闻纠纷的非诉讼解决机制的三种模式建构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