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从隐喻的定义,俄、汉语与自然现象名词搭配的动词隐喻及其异同等四个方面,对俄汉语与自然现象名词搭配的动词隐喻进行了研究,旨在了解俄汉语的区别,俄汉两民族的不同认知方式,以及与表示自然现象的名词搭配的动词隐喻理据性,以便今后更加准确地掌握和使用此类词汇,促进俄语学习者的俄式语言思维,提高俄语动词隐喻形式使用的准确性,同时对更深层地研究俄语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也为今后研究俄汉的文化差异提供素材。  相似文献   

2.
语言与民族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学习外语,不仅是掌握语言知识本身的过程,也是接触、了解另一种民族文化的过程。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来说,要恰当地使用语言进行交际,必须对所学语言国家的国情及语言文化有所了解。因此,在俄语教学中,在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还必须向学生传授一定的俄罗斯国情和语言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而民族院校俄语专业的语言文化知识教学,还应该考虑民族院校学生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名俄语学习者,不仅要具有一定的语言知识,更要掌握俄罗斯的社会、文化、国情等多方面知识,注重俄罗斯人的文化、社会和心理等因素。在交际中只有符合俄罗斯人的文化、社会和心理规范,才能达到交际目的,收到良好的效果,才能够反映一名俄语学习者的综合素质。在教学中应注重这方面的培养与训练。  相似文献   

4.
先例现象是当今俄罗斯民族心理语言学研究的重要方向,在带有先例现象的广告中,语言单位通常都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语义特点。简要分析俄语广告篇章中先例现象的来源及再现形式,帮助俄语学习者正确解读俄罗斯广告中的先例现象,同时揭示其蕴含的历史和民族文化意义,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李枫 《运城学院学报》2010,28(1):48-50,70
理据性是阐释语言符号意义的依据,是语言生命的基因。在语言符号之间存在着内容触发形式、形式触发内容、内容之间的触发、形式之间的触发四种基本理据关系。在语言之外则包含着生态理据、经验理据、感知理据、认知理据和交际理据等因素。语言的理据性在人类历史长河中逐步积累发展而形成,对理据性的探求将引导我们不断探索语言的奥秘,推动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认知语言学家认为语言是具有理据的,语言的形式和意义之间存在着理据关系。尽管国内外有许多关于语言理据性的研究,但从命名的角度审视理据性至今鲜有研究。因此,本文基于对人名的分析,总结归纳出了命名时主要的三类理据,即愿望、纪念和命格,以此分析研究命名过程和结果中的理据性,寄望此文能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自二十世纪以来,语言是任意性的观点始终占据不可动摇的主导地位。然而,语言在词汇层面并非任意的,而是存在着明显的理据性。词的表达形式与词义之间有时具有某种内在的联系,这就是词的理据性。词的理据性可分为语音理据、形态理据、语义理据、文字理据。英汉两民族有着相同的和不同的认知概念结构,也反映出他们在语言上相同和不同的相似方式。通过对英汉词汇理据性的对比和研究,找出英汉词汇理据性的异与同,有助于词汇教学和翻译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俄语委婉语     
委婉语存在于世界各民族的语言中,可以丰富人们的交际手段,避免交际过程中的不愉快,提高本民族的语言修养。俄语作为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其委婉语形式更为丰富多样。作为一个开放的、不断发展的语言体系,有其词汇、语义、语法等方面的独特之处。着重对俄语委婉语的渊源、表达、功能、地位作综合性阐述,以期丰富对俄语委婉语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在语言的交际活动中,具有相同文化背景的同民族人,很难察觉到相互交际方式的差异。然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跨文化交际时,就会因不同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valuesandbehavioralpatterns)而敏锐地感到差异所在。所以在外语教学中,人们从注重语言形式逐渐转向重视语言的实际运用,重视在交际中对语言形式的选择产生影响和制约的各种语境因素。跨文化交际中的得体性(appropriateness)也是衡量外语学习者交际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标准。一、语境语境属于语言学和语用学的范畴。所谓语境,即特定语言形式所产生的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人们的…  相似文献   

10.
“跨文化交际”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由于不同民族所处的生态、经济、社会、文化及宗教等环境不同,因而不同民族的人们在各自的文化背景和语言环境中形成了不同的语言习惯。同时,不同国家和民族的社会文化、风土人情等语境因素也对人们的语言交际行为和跨文化交流活动产生着影响。不同文化背景对人们行为方式的影响最突出的一点就体现为人们说话方式或习惯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1.
一些约定俗成、被解释为习惯使然的词汇搭配是语言习得或二语教学中最感困难的环节之一。本文从任意性和理据性的关系出发,从内部选择限制、认知角度及文化语境着手探讨理据,以求提高语言学习者准确、地道运用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语言、文化差异体现了各民族的语言表达习惯、思维方式、文化心态和生活禁忌。交际双方对这些因素缺乏必要的了解,交际活动中就可能出现一些语用失误,收不到预期的交际效果。本文就人们在同英、美等国人的交际中及翻译中可能出现的语用失误加以说明,以期英语初学者避免之。  相似文献   

13.
朱梅红  游桂兰  江璐 《海外英语》2011,(13):383-384
由于中西方的价值观、民族习惯存在差异,在问候、交流、邀请、赞扬、帮助等跨文化交际场合中,语用失误出现得非常频繁。中西文化在称谓、价值观、禁忌语及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是导致社交语用失误的重要因素。此类差异和失误理应引起英语教师和学习者足够重视。英语教师在训练学生语言技能的同时,尤其要注重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化的领悟力和敏感性,加强语言实践,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减少跨文化语用失误。  相似文献   

14.
人类各民族的语言不仅是一个符号体系,而且是该民族认识、阐释世界的一个意义体系和价值体系。不同化中动物符号涵义的差异多种多样,容易造成理解和表达上的错误。研究不同语言化动物词语的化涵义,对词语的背景意义进行分析对比是跨化交际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王莹 《考试周刊》2010,(43):108-109
1972年海姆斯(Hymes)提出了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competence)学说,他认为交际能力是指“何时说,何时不说以及关于何时何地以何方式与何人说何内容”。相应地,以交际能力相关理论为基础的交际语言能力测试.其目的就是评估语言学习者在真实的语言情境中应用语言的能力。交际语言能力测试不仅考查学生的阅读、听力等输入性能力.更重视对语言学习者的写作、口语等产出性能力的评价。这就促使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写作、口语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相似文献   

16.
自二十世纪以来,语言是任意性的观点始终占据不可动摇的主导地位.然而,语言在词汇层面并非任意的,而是存在着明显的理据性.词的表达形式与词义之间有时具有某种内在的联系,这就是词的理据性.词的理据性可分为语音理据、形态理据、语义理据、文字理据.英汉两民族有着相同的和不同的认知概念结构,也反映出他们在语言上相同和不同的相似方式.通过对英汉词汇理据性的对比和研究,找出英汉词汇理据性的异与同,有助于词汇教学和翻译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跨文化交际是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学习者首先要对自己民族的文化具有充足的自信力才能进行平等的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英语教学中,英语只是交流的工具,熟知民族文化并具有民族文化自信是成功进行跨文化交际的前提和基础。秦良玉将军不仅是土家族著名的女英雄,也是国际上最具有影响力的女性之一。在跨文化交际英语教学中介绍秦良玉将军的国际影响力,能够增强学习者的民族文化自豪感和自信力,也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人学习俄语,有很多情况习惯以中国方式理解与表达,致使产生了“中国式”俄语的现象.存在句在俄语表达中使用频率较高,也是中国人最容易出现错误的句式之一.为了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经常寻找规律以达到掌握得目的.就如何使用带есть的存在句进行分析,用范例和理据论述该句式特点及十种使用现象,以帮助俄语学习者正确使用俄语句式.  相似文献   

19.
语言符号与意义之间没有逻辑联系是语言最重要的识别特征之一。然而,语言的任意性不是绝对的。语言符号与意义之间存在关联。语言的约定俗成和任意性决定了语言表达的无限可能性。而理据性是语言作为交际媒介的必备条件,理据性可以帮助学习者探寻语言发展的重要规律。尤其是构词理据的探究可令枯燥的词汇记忆变成词汇习得。  相似文献   

20.
俄语教学理念应是以培养文化能力、思维能力、认知能力、交际能力和获取信息能力等为目标,在教学中贯彻俄语语言文化教学理念,重视文化对话,在这样的教学理念指导下,俄语教学效率会有较大提高.高等学校俄语专业的语言文化多媒体教学能更直接地通过语言学习文化,培养学习者俄语语言个性、语言意识,加强文化对话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