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卢山 《文教资料》2012,(32):102-104
海子有大量诗作直接从《圣经》取材,无论在外在形式还是在内在精神上都与基督教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从基督教文化视角探究海子诗歌文本,解读海子诗歌与基督教文化的精神"暗合"与"共鸣",旨在为全球化视野下的海子诗歌研究提供一种新的路径与启示。  相似文献   

2.
海子在他的诗歌中大量借用如麦子、牧羊人、羊、耶稣等意象,这些意象与《圣经》有着特殊的联系,具有浓郁的基督教文化背景,这使得海子的诗歌既充满向善、纯正、神性的光泽,又具有感伤、脆弱、忧郁的艺术品质。海子诗歌情感丰富,富有张力,在新时期诗歌界显得卓尔不群。  相似文献   

3.
海子的名字在一般的读者中是比较陌生的,但随着新语文试验课本(高中语文第三册)编选了海子的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和《秋》之后,更多的读者特别是年轻人,开始热情地关注起海子和海子的诗歌来了,甚至有众多的诗人和读者建议把海子的忌日———3月26日定为“中国诗人节”。海子结束了一个诗歌时代,也开启了一个诗歌时代,他成为了一个继屈原之后中国诗坛为精神而献身的又一个象征。本文试图对海子的诗歌精神进行一个大略的梳理和论证,并以此参与关于海子诗歌精神的讨论。一、海子的死和不能承受的精神之殇海子,原名查海生,1964年生于安徽省…  相似文献   

4.
海子在中国当代产生重要影响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内在因素,即海子诗歌本身的艺术质量。海子在当代诗歌创作方面留下了宝贵的遗产,他的诗歌有鲜明的价值取向、独特风格、丰富意象以及广为传诵的代表作.成为人们可以不断深入研究的重要资源。二是外在的因素,包括海子诗歌被关注的契机、有一些热心的诗友校友、诗作入选中学教材,以及有一批欣赏和研究的专家学者等,这些因素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共同缔造了海子诗歌神话。  相似文献   

5.
赵冰 《教育教学论坛》2014,(33):100-101
圣经对西方文学的影响无处不在。中世纪以前的西方文学是基督教文学,其产生于公元1~2世纪左右,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就是《圣经》,西方文学引用圣经宣扬基督教。圣经故事被应用来教育,引导大众。至欧洲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时期,圣经中的人物及其思想以各种形式被运用到文学作品中,激起读者共鸣,引发百花齐放的思想。本文主要探讨圣经的主题思想对西方文学——诗歌的影响。作者对但丁、歌德和弥尔顿的主要作品做了简要的分析,《圣经》对西方诗歌的主题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西方诗歌写作发展具有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岛崎藤村早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其中引用或取材自《圣经》和赞美诗的诗句为数不少。从这些诗歌中可以看出基督教思想对他的影响相当深刻。以下通过分析《嫩菜集》和《落梅集》这两部诗集,结合《圣经》和赞美诗的原文和岛崎藤村的基督教受洗经历,来分析他的基督教情结。  相似文献   

7.
吴国祯 《学语文》2002,(3):30-31
我第一次接触海子的作品,是1990年就读师范之时,老师在黑板上将海子的《死亡之诗(之二)》完整地抄录了下来,并向我们说起了海子的死,他诗歌中的麦子和少女。我们在底下吟咏着海子的诗句:  相似文献   

8.
十七世纪英国著名玄学派诗人、天主教徒理查德·克拉肖创作了大量玄学诗歌,尤以宗教诗歌最为突出。其诗歌创作灵感大部分来自于《圣经·新约》福音书,以描绘《圣经》中人物意象为主。本文将以诗歌"On the Wounds of Our Crucified Lord"为例,剖析其中的圣经意象以及宗教背景对诗人诗歌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海子写《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以下简称《面》)是在1989年1月13日,而两个月后的3月26日,年仅25岁的他在山海关卧轨自杀。对于《面》这首诗,它在海子的抒情诗歌体系中所占据的地位和诗歌所蕴涵的丰富信息,评论者给予了不同的见解。苗立源在《中学语文教学》(2001.9)中撰文认为:“《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是一个年轻诗人对生  相似文献   

10.
作为80年代登上文坛即产生巨大影响的著名诗人,海子以其奇诡独特的意象系统开创了诗歌的新境界。但是更为值得注意的是,海子所具有强烈异质性的意象并非指向意象本身,而是指向一个内部反复撕扯,反复冲撞的精神世界。本文拟从海子的单篇诗歌《黑夜的献诗——献给黑夜的女儿》入手,透过重重意象以窥视海子丰富驳杂的内在世界。  相似文献   

11.
读《中学语文教学》(2003.5)上滕世群老师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以下简称《面》)课堂实录时,我强烈地感受到他身上很浓的诗人气息。我在这时充分领略了一位老师深厚的文学修养,诗化的课堂语言,鲜明的教学个性。而细细品味之后,又产生了一些疑惑。问题一:滕老师介绍海子时,对海子及其诗歌所下的断语是否恰当?比如(1)“对于许多人来说,海子也许还是一个陌生的名字。可是对于喜爱中国当代诗歌的人来说,海子是一个神话;对于许多人来说,海子也许只是一个写诗的傻瓜,但对于热爱真理的人来说,海子是一位烈士,一位圣徒。如果说舒婷是朦胧诗歌的圣…  相似文献   

12.
海子的诗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试图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海子诗歌的传播,简要从时代因素、诗歌本身所具有的生命力和受众的需要角度来分析海子诗歌受到越来越多读者青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正>《相信未来》(食指)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板块"向青春举杯"里面的两首现代诗。食指,生于20世纪40年代末,诗歌《相信未来》创作于1968年,文化大革命那个动荡的年代。海子,生于文革之前,长于文革和改革开放时期,诗作《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创作于1989年,作者自杀之前两个月。  相似文献   

14.
海子写《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以下简称《面》)是在 1 989年 1月 1 3日 ,而两个月后的 3月 2 6日 ,年仅 2 5岁的他在山海关卧轨自杀。对于《面》这首诗 ,它在海子的抒情诗歌体系中所占据的地位和诗歌所蕴涵的丰富信息 ,评论者给予了不同的见解。苗立源在《中学语文教学》(2 0 0 1 .9)中撰文认为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一个年轻诗人对生活的咏赞 ,是他内心喜悦的抒发 ;是一个热爱生活的年轻诗人给予所有善良人发自内心的诚挚的祝福。”这样的理解在众多评论的声音里 ,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大多数诗评认为表现了海子对尘世幸福生活的向往。…  相似文献   

15.
《圣经》中的许多典故被广泛运用于西方各种艺术形式中。俄罗斯的诗歌也不例外,许多俄罗斯诗歌创作的原型、意象和底蕴都源于圣经。了解圣经典故有助于读者更好地把握诗歌语言,理解诗歌的内涵,从而为赏析俄罗斯诗歌另辟一条蹊径。  相似文献   

16.
(一)导入课文师:今天,非常高兴与大家一起学习我所喜欢的诗人海子的名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课件展示背景图片:蔚蓝的大海。标题:《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师:对于许多人来说,海子也许还是一个陌生的名字。可是对于喜爱中国当代诗歌的人来说,海子是一个神话;对于许多人来说,海子也许只是一个写诗的傻瓜,但对于热爱真理的人来说,海子是一位烈士,一位圣徒。如果说舒婷是朦胧诗歌的圣母,那么海子就是第三代诗人的精神之父。而从朦胧诗到第三代诗人,正是中国当代诗歌主体意识觉醒的时期。今天,如果要写当代诗歌史,已经不能无视海子的存在。下…  相似文献   

17.
《圣经》是欧洲文化的主要源泉之一,这样说几乎肯定是低估了《圣经》的重要性。也许更恰当的说法是,《圣经》是欧洲文化最初的和主要的来源。借助于各种译本,《圣经》不仅对所有重要的欧洲和北美文化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它也为人类思想、文学和艺术中某些具有纪念碑意义的作品提供了灵感。《圣经》被引用的范围极宽极广,从伟大小说、音乐,再到诗歌,以致人们无论是否意识到它出自《圣经》,都几乎无法逃避它的影响。笔者旨在通过引用经文来评析圣经文学中亲情与友情这一主题。基督教主张博爱,彼此相爱,甚至爱你的仇敌。同时,作者列举欧洲和北美著名文学作品来论证圣经文学中的亲情与友情。  相似文献   

18.
作为民族诗人的海子,其诗歌虽是以汉语的形式存在的,但却与丰富博大的西方诗学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宏大的"大诗"追求也是力图要调和诗与哲学的千年之争,完成维柯式的"诗与真理的合一"。海子的诗歌确实深受德国浪漫派等西方文学的影响,然而海子诗中所体现出的天才般的创造性、强烈的"陌生化"的美学效果、和复杂深刻的人类性内容也是不可否认的。海子不仅是民族诗人,还是"世界诗人",其诗歌也是"世界诗歌",其《太阳·七部书》具有一种无可辩驳的"世界性价值"。  相似文献   

19.
作为17世纪英国玄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乔治·赫伯特的诗歌向人们传达了无处不在的人神观念。赫伯特的诗歌《祭坛》,除了在形式上巧用圣经元素以外,从诗歌题目的选取到意象再到人神观都可以在《圣经》中找到原型。诗中丰富的圣经原型不仅很好地体现了赫伯特对于宗教的虔诚之心,同时也将诗歌的形式、内容和主题完美融合,赋予诗歌一种整体性和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0.
1989年3月26日,海子的自杀无疑使所有热爱诗歌的人感到猝不及防的震惊。这位“诗歌的烈士”(骆一禾语)以他的死捍卫着自己崇高而又神圣的理想。“他的生命已经转化为他的诗歌,他因他的诗歌而长存于我们的记忆”(燎原语)。海子写于自杀前两个月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诗流露了他屈原般的孤独,使我们得以窥见诗人最后的关怀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