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福刚 《内江科技》2011,32(10):131-132
本文从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西段的基本地质条件出发,研究了该区的油气成藏特征及成藏规律:以沉积特征为基础对该区成藏动力系统进行了划分,细分为5个成藏动力学系统,并在划分的基础上将本区的成藏过程划分为4种成葳模式,总结出该区成藏特征及成藏规律,将成藏演化划分为3个阶段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分析测试技术的提高,碳、氧、钕等同位素在油气地球化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综述了碳、氧、钕等同位素在油气地球化学中的应用,这些应用包括:分析油气成藏特征,分析CO2成因和油气演化阶段,研究原油的成熟度,对天然气的成因进行分类及判断其成熟度,研究油气成藏史、油气运移及油田油源。  相似文献   

3.
刘世斌 《内江科技》2008,29(4):107-108
本文从构造、沉积等基础入手,分析了断裂系统、储集体分布等对于油气的运聚和成藏分布的制约,进一步明确了该区油气运聚特征和规律,对该区及同类区域勘探的深入开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依据油气成藏理论,只有生、储、盖、运、圈、保各成藏要素在时间、空间上有效配合,油气才能成藏并保存下来。宋站南地区油气成藏受源岩分布的影响源岩区内与非源岩区内油气具有不同的成藏模式及主控因素。通过分析该区不同时期的构造特征、断裂演化特征、沉积特征、储油气岩性物性特征、油藏类型及圈闭特征,对该区源岩大量生排烃时期开启的源断裂、砂体与断裂的匹配关系以及能否形成有利的圈闭条件进行研究,确定了宋站南地区中浅层油气成藏模式及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5.
从构造特征、油源条件、储盖层特征和圈闭条件等方面对塔河油田托甫台地区的油气成藏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该区油源条件充足,储盖组合理想,运移及保存条件均有利于油气成藏,奥陶系中统一间房组是其主要油气产层。  相似文献   

6.
刘磊 《内江科技》2014,(3):100-101
通过对十万山盆地泥盆和二叠纪地层中方解石里的气液两相盐水溶液包裹体分析,结合埋藏史、烃源岩热演化史研究,探讨了该区主要的油气成藏期次及成藏过程。结果表明,该区油气充注可能分为三期,第一次油气充注发生在早二叠世,第二次油气充注在晚二叠世—早三叠世,第三次油气充注发生在早中侏罗世。油气成藏过程经历了印支末期的早期油气藏改造阶段、燕山期的晚期油气藏改造阶段以及喜山期的油气藏保存阶段。  相似文献   

7.
刘锐 《内江科技》2009,30(12):96-96,169
八面河油田主要受断层和岩性控制,发育有多种油气藏类型,油气运聚成藏的模式一般为:沙河街组提供油源,油气以断层、储层和不整合面为主要运移通道,油气做侧向或垂向运移形成油气藏。八面河油田地层纵向上发育有多套含油层系,自下而上分别为古生界的奥陶系、古近系孔店组、沙河街组和新近系馆陶组,其中沙河街组油气资源量丰富,为该区的主要目的层,总结沙河街组的成藏规律对本区勘探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地层是一个重要的目的层。董家海子东构造位于昌吉凹陷东部,其侏罗系地层油气显示良好.其中的某些钻井试油还获得了工业油气流。通过油气地球化学、测井、钻井等资料及分析实验数据总结了其油气成藏模式及其主控因素:侏罗系较厚的煤层是油气的主要源岩;煤系地层生烃作用导致在致密的侏罗系砂岩中产生强超压,这些超压成为油气成藏的动力;强超压在地层中引发水力破裂,油气沿着水力破裂在上覆圈闭中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9.
由于油气成藏类型的多元化,使得不同地区的油气显示特征有一定差异。但不同地区的油气显示特征仍然存在着共性的东西。通过共性与个性的表现规律——即油气层在综合录井参数上的响应特征可以判别出录井显示层是油层、油气层、油水同层或水层。进而总结出了科学合理的油气层识别评价技术,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沙湾组油气源条件、储层特征、构造特征及油气输导特征研究,认识到该区油气主要来源于四棵树凹陷的中下侏罗统烃源岩。该区沙湾组主要为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及滨浅湖沉积,发育较好储集层。油气输导体系起主要输导作用的为的毯砂。沙湾组油藏类型以岩性和构造岩性油气藏为主,沙湾组油藏成藏模式为外源供烃、"阶梯式"输导、耦合成藏的油气运移聚集的成藏模式,油气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是沉积环境和断层,沟通侏罗系毯砂和沙湾组储层的断层附近的上倾尖灭岩性圈闭和构造—岩性圈闭为有利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1.
王少冰 《内江科技》2011,32(3):141+6-141,6
流体能量动态特征是油气成藏过程中重要的影响因素。油藏开发与油气成藏在流体动态、能量传递、流体性质及储层特征等方面都有诸多的共性,是学科交叉的基础。通过阶段油藏开发理论和研究思路研究油气成藏,建立新的学科生长点。也可从油藏的成藏规律与油田开发的相似性,论证油田开发的新思路,为油田的中后期开发开辟了开发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吕少军 《内江科技》2012,(12):153-154
从构造背景、源岩与疏导体系、热演化、砂体特征等几个方面对文东斜坡带油气成藏控制因素进行探讨,分析该区油气富集平面上受生油洼陷的控制程度:在主生油洼陷周边富集;纵向主要分布在沙河街组沙三段,油气聚集受构造背景控制明显,主要聚集在大断层的两侧;滚动背斜、反向屋脊构造带、鼻状构造、断块为油气成藏的主要单元。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综合运用地质、测井、地震等多学科理论及资料,针对研究区地质条件,对各主控断层的泥岩削刮、岩性配置、断裂带泥质含量和断面压力进行定性定量研究,深入分析了各主控断层的垂、侧向封闭特征,阐明了主控断层的封闭特征及其与油气成藏之间的内在联系;最后结合断层封闭性评价结果,综合评价了断层与油气成藏的关系。该成果对断层及油气成藏等有关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长春岭背斜带基本构造特征与构造活动对油气成藏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辽盆地长春岭背斜带构造发育特征为基础,结合区域演化阶段分析,在烃源岩发育与沉积作用的分析油气成藏控制。  相似文献   

15.
左丽伟 《内江科技》2013,34(3):135-136
本文在明确了阳信洼陷构造发育特征的基础上,以518.9测线南北向平衡剖面图为例对其新生代构造演化过程进行了恢复,明确了阳信洼陷构造演化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阳信洼陷的形成与演化受北部阳信大断层的控制,其新生代的构造演化经历了4个阶段,构造演化对阳信洼陷生储盖的配置关系、圈闭的形成以及油气的运聚成藏均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陈世清 《内江科技》2013,34(1):139+204
郝现地区是胜利油区沙三中岩性、构造-岩性油藏最为富集的地区之一,其储量大,产能高,新区产能建设效果好。本文通过对该区构造特征综合分析,明确了研究区构造样式以及断层与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通过典型油气藏解剖,明确了该区油气成藏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古地形控制了砂岩发育范围,断裂输导是油气富集成藏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7.
汪延富 《内江科技》2008,29(3):53-54
输导体系是沟通烃源岩与圈闭的物质通道,是衡量圈闭有效性的重要标准,断层是输导体系中重要一环,在油气成藏过程中,即是油气纵向输导和横向运移的通道,又可封堵油气聚集成藏,是一个具有输导和封堵双重属性的矛盾统一体。本文就断层对垦东地区油气成藏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黄铮 《中国科技纵横》2014,(14):176-177
从沾化南部地区馆下段勘探实践出发,对网毯式油气成藏体系中仓储层的油气成藏提出了几点认识。认为未沟通烃源岩的油源断层同样具有疏导油气的能力,仓储层内存在的岩性变化为岩性油藏发育提供可能,在井位部署中,应注意断层顺、反向遮挡对油藏最大含油高度的影响,最后总结了馆下段仓储层的三种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9.
油气输导体系和油气运移的特征决定油气藏形成与分布。惠民凹陷SH地区地质条件分析结果表明,其输导体系空间配置构成4种模式:砂体—断层—砂体型、砂体—断层—不整合、砂体—火山锥以及砂体—断层—火山锥。该区主要发育的是阶梯型输导体系分布组合,以断裂、骨架砂体共同构成的运聚体系呈阶梯型输导,导致油气爬坡运移、单层系成藏。  相似文献   

20.
沙四段砂岩油气藏是东营凹陷东部南部缓坡带油气勘探的重要类型之一,由于陈官庄地区储层分布复杂、油气成藏规律不清,长期以来制约着勘探工作的深入。本文通过对该区沙四段砂岩储层分布进行综合研究,确定了研究区构造特征及储层分布规律;通过典型油气藏解剖和输导体系研究,明确了该区油气成藏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古地形控制了砂岩发育范围,油源是砂岩油气成藏的基础,断裂输导是油气富集成藏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