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科学神创”运动是20世纪60至80年代发生在美国的一场利用科学来证明神创论的宗教运动。通过历史梳理与文献研究的方法,笔者对这一宗教运动的始末进行分析,试图展示该宗教运动是如何利用“科学”形象作为外套与论战武器,并最终为广大公众所接受的过程。最终,基于“科学神创”运动中科学与伪科学的区别、伪科学对于科学的利用以及科学与公众之间的关系,结合当下中国存在的科学谣言,对如何能够有效避免伪科学论断的再次流行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2.
在热点上做文章所谓热点问题,就是指一段时期,领导重视,群众关心,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对这类热点问题进行成功的报道,就能使我们的新闻媒体既起到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又真正起到“团结稳定鼓劲”的作用。如何才能对热点新闻进行成功的报道呢?第一,必须正确认识热点,准确把握热点,围绕“热点”做文章。若要认识和把握“热点”,做好“热点”问题文章,首先要以正确引导舆论为原则。“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是我们社会主义新闻媒体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对“热点”问题的报道必须在这一基本原则的指导下,把正…  相似文献   

3.
阎平 《新闻知识》2008,(2):41-42
有关科学技术新发现、新发明的报道是新闻报道的一个大类,本文初步分析科学划界标准对这类报道真实性的影响。虚假的科技报道种类很多,有宣称突破了现有科学基本理论的假发现,还有报告所谓新能源、新产品、新技术的假发明。这些虚假报道常常成为伪科学  相似文献   

4.
猖獗一时的“法轮功”组织在强大的新闻舆论声讨之下,已经土崩瓦解,声名狼藉,在这场这一回合胜利之余,人们常常概叹,早该对“法轮功”之类的伪科学进行揭露曝光了,纵观“法轮功”从滋生蓦延到破产毁灭全过程,冷静审视“法轮功”组织上百次挑挑衅围攻新闻部门的恶行,可以看出,作为引导社会舆论的新闻媒体,其反伪科学的阵地职责是何伪科学经验教训进行认真癖结,就实施反伪科学的有效舆论监督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5.
谌笛 《新闻窗》2006,(6):20-20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十分重视舆论引导工作。最近闭幕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在强调“新闻媒体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的同时,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突出地强调了包括新闻媒体在内的思想宣传战线,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因此,坚持“三贴近”原则,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提高舆论引导水平,是党的新闻媒体当前和今后一个历史时期必须努力完成的重大政治任务。  相似文献   

6.
误入“陷阱” “五·四”运动时期,陈独秀等民主革命先驱曾深情呼唤的“赛先生”(科学)正款款向我们走来.这是个科学昌明的时代。 有科学,就必然有伪科学。 遗憾的是,在改革开放的20多年时间里,我们的一些记者误入伪科学的“陷阱”,为伪科学鼓与呼,造成很不好的影响。 气功本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养生健身、自我身心锻炼的一种方法。一些人却把它宣扬成包治万病的“灵丹妙药”,宣传成推翻了一切前人科学理论体系的“绝对真理”、“终极真理”,把它搞得玄而又玄。我们一些媒体也跟着起哄。一时间,正如鲁迅先生当年所批判的那样,社会上弥漫着一股  相似文献   

7.
人有 《新闻三昧》2005,(9):32-33
首都某报6月3日刊登题为《警惕反伪科学运动扩大化》的章认为,近一段时间以来,国内学术界掀起的反伪科学运动,是“简单地依靠打压以及武断地断言”来防止伪科学。批评说“对于不同的学术争论,仅凭打压武断地否定,是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的。”章作说,应该让各种假说在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的选择、“科学的发展是靠各种不同的假说之间相互竞争来推动的,不是靠反伪科学来达到的。”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指出:“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这既是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也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牢牢把握舆论导向,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是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一条基本经验和基本方针,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生命和灵魂。加深对新闻媒体舆论导向作用的认识,探索新形势下新闻媒体发挥正确舆论导向作用的途径,对办好党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科学发展共建和谐”是当今时代的主旋律。把“科学发展共建和谐”这一主题学习好、宣传好、诠释好,是新闻媒体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我们把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  相似文献   

10.
提高媒体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的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是社会主义新闻宣传工作的一项重要原则.也是社会主义新闻宣传工作的基本要求。《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明确把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一项重要任务.强调新闻媒体要“牢牢把握舆论导向.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新闻媒体要以此为指导,按照“三贴近”的要求,切实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  相似文献   

11.
在社会深刻转型期,新闻媒体的引导作用尤为重要,而新闻媒体的创新,又有赖于其自身创新体系的建立。新闻媒体创新体系的建立,不仅关系到媒体自身的发展,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的进步,如何实现新闻媒体的管理创新呢?本文认为,首先要弄清几个问题:新闻媒体是一个特殊的企业,要制定严格的新闻媒体的“商品”质量标准;新闻媒体的组织架构设立要科学合理,新闻媒体的管理创新内容包括人本管理,产权管理,风险管理和企业文化四个方面。新闻媒体的管理创新体系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制定出一套新闻媒体的“品质标准”,建立数个并列的事业部门管理模式;建立以编辑为中心的采编运行体制;建立编务会议制度,建立用人与奖惩制度。  相似文献   

12.
科技发明及科普类稿件日益增多,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诸多传媒的一个共同特色。总体上讲,这对帮助人们科学地认识世界,提高全民族的整体文化素质,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也应看到,一些伪科学的整品也混杂其间。特别是最近处理和解决李洪志编造的“法轮功”问题,深入系统地剖析其歪理邪说,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传播伪科学的社会危害性,明确了科学宣传的重要性与严肃性。所谓伪科学,即打着“科学”旗号,实质上却是违背科学原理与常识的歪理邪说,它往往在人们对宇宙奥秘的未知领域,利用一些幻知与猜测心理,甚至把某类江湖巫术也假以科学…  相似文献   

13.
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关系到能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问题.事关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后的消费趋向,她亦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朝阳产业”和“无烟工业”。我们要以科学的发展观指导旅游工作.“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去经营开发旅游业,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保护是前提,对历史文化遗产,自然保护区要贯彻保护第一的原则;要处理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透过现象看本质——编辑识别伪科学的途径之一邓洁钱文霖书籍、报刊是知识信息的主要载体,无论是科学的还是非科学的东西大都借助这些出版物传播于社会;而编辑在出版过程中担负着“把关”的职责。一段时间以来,反科学或伪科学的东西充斥书刊市场,给人们的思想和社会生...  相似文献   

15.
在20世纪末期的近20年间,中华大地上科学与伪科学的斗争表现得异常剧烈。从理论和实践上帮助人们识破似是而非的伪科学,自觉抵制伪科学,是文化战线的一项迫切的任务。《中国20年伪科学现象透视》就是一本应运而生的、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宣传科学、揭批伪科学的著作。个典型伪科学案例——人体特异功能、伪气功、水变油、巫医胡万林、法轮功、超浅水船进行剖析,揭示伪科学活动的一般过程、基本特征、常用的欺骗伎俩及严重的社会危害,提出识别伪科学活动的具体办法。下编为理论编,作者从哲学、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等方面对伪…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局的重大历史任务。新闻媒体作为党的喉舌,必须义不容辞地担负起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健康顺利开展的重大责任。具体说,笔者认为要做到“三要”、“三防止”。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入世”步伐迈进,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长期躺在传统计划经济的“安乐窝”里的新闻媒体机构,越恶霸虎感受到生存的压力和发展的紧迫性,推动新闻媒体发展的“采编”和“经营”两个轮子,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新闻媒体的“经营”这个轮子远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制约了新闻媒体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发展。市场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发展新闻媒体“经营”这一轮子,取决于经营管理人才。因此,科学、合理地配置经营管理人才,就成了新闻媒体机构的最重要、最紧迫的工作之一,配置经营管理人才,具体地说,就是经营管理人才的选拔和使用。  相似文献   

18.
邵薇 《军事记者》2004,(11):19-19
去年非典肆虐期间,报章评论多集中于呼吁透明的公告制度、抨击不良的卫生习惯、讴歌英勇的医护工作等,而刊于《解放军报》5月22日副刊《长征论坛》栏目的《“神医”哪儿去了?》,无疑不属于这类“典型”的评论。它的“非典型”思路虽然冷僻,却曲径通幽,揭示了同样“典型”的道理;伪科学终会在科学面前现出原形,人类要战胜病魔、挫折,所依靠的只能是科学、制度和自身的精神。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在中国科协“六大”上指出:“科学精神是人们科学文化的灵魂。”在知识经济时代,我国科普理念从“传授科学知识”向“公众理解科学”到“科教节目得到了迅猛发展。它突破原有的狭窄定位,变部分人需要为人人都需要。但媒介应充分认识到,在向公众传播科学知识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弘扬科学精神、理解科学思想、提高国民科学素养。这样,才能抵御和防范邪教与伪科学的侵蚀,在突发疫情、灾难面前处变不惊、从容应对。  相似文献   

20.
我们通常所说的“问题”新闻,是指记者对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良现象进行采访,通过新闻媒体来揭示这些问题并促使其解决的新闻报道。笔者认为,采写“问题”新闻,一定要强化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事实意识,要以“有利于问题的解决”为出发点,坚持“与人为善”、“帮忙不添乱”的原则,在采写的每一个环节中都要把好“细节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