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新闻评论历来为媒体所看重,被视为报纸的旗帜,舆论引导的重要手段之一。近期浏览《人民日报》及华东版、《工人日报》、《扬子晚报》等报纸的评论栏目,细细品读有关评论,感受到了新闻评论的“新鲜气息”:报纸评论从形式到内容正在悄悄地“创新”。  相似文献   

2.
为了得到好的理论宣传效益,恩格斯对“宣传”提出了四项要求:“更多的智慧,思想要更加明确,风格要更好一些,知识也要更丰富一些。”(《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卷304页)实际上,这四项要求同样是对新闻评论提出了审美的要求。在形形色色的新闻评论快速发展的时下,从审美诉求的角度探讨评论的距离提升、氛围营造、逻辑力量、话语构成等不仅是现实的急需,而且是新闻学“与时俱进”的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3.
用来表明媒体观点的电视新闻评论是如何“说话”的?央视的《焦点访谈》和《央视论坛》节目就是各有特点的两个典型代表,前者以深度报道方式剖析事实、展示媒体立场,侧重“用事实说话”;后者借演播室讨论“透过现象说本质”,论以新闻事实为依托,钟情于评论,重在“用观点说话”。此“说”不同于彼“说”,二者在说话内容、说话主体和说话方式上虽有显著差异,但却是异曲同工。  相似文献   

4.
刊登在《吉林日报》2002年12月21日上的评论《金怀银杯,不如百姓口碑》一稿,在第13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评论二等奖。这是一篇可读性强的好评论。古人云:“言之无文,行之不远。”我们生活在高度信息化的社会,现在各种媒体竞争日趋激烈,言论(评论)作为媒体的旗  相似文献   

5.
龙忻成 《新闻窗》2006,(2):46-46
今年.全省一年一度的人大和政协“两会”刚开完,1月23日,《贵州日报》头版头条即刊发了署名“余心声”的新闻评论《论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写在“两会”闭幕之际》(以下简称《论抢抓》)。同日。贵州各地党报党刊及综合类报纸亦刊发了此文。这是继去年“余心声”《论贵州的同志要有志气有信心》和《论细节决定成败》两文之后的第三篇重头新闻评论。  相似文献   

6.
陈栋 《今传媒》2006,(5X):4-6
4月底,“新世纪第二届新闻评论高层论坛”在华中科技大学召开。数十家媒体与高校的8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并递交相关论40余篇。从本期起,本刊联合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推出“《新世纪首届新闻评论高层论坛》论选登”上下两组,以飨读。[编按]  相似文献   

7.
武威  钱国宏 《新闻采编》2003,(2):34-34,14
有 人把标题比作是新闻评论的眼睛 ,把立意、主题、中心论点比作新闻评论的灵魂 ,这是颇有道理的。《诗经》云 :“巧笑倩兮 ,美目盼兮” ,对于一篇新闻评论来讲 ,精巧的标题就好似女人动人的笑容和迷人的眼神 ,“回眸一笑百媚生 ,六宫粉黛无颜色” ,令读者一见倾心 ,拍掌称绝。新颖、精彩的新闻评论标题 ,总是令读者难以忘怀 ,记忆犹新 ;而平淡无华的标题却如同沙滩上的脚印 ,很快会被读者淡忘。因此 ,写新闻评论时一定要下功夫拟个好标题 ,以使全篇生辉。那么 ,如何才能使新闻评论的“眼睛”亮起来呢?笔者认为 ,除闯过立意、选题、语言三关…  相似文献   

8.
一般说,新闻体裁分为新闻和评论两个大的类别,而在这两种大的类别下又各有几种甚至几十种写作样式,林永年在其所著的《新闻报道形式大全》一书中,就列举了新闻报道的60种样式。而对于评论来说,传统上认为,“按照评论的样式来区分,有社论、编辑部文章、评论、评论员文章、特约评论员文章、短评、编后、编者按等等”。①但综观近十几年来的评论写作实践,面对纸质媒体上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评论专栏,人们不难发现评论这一体裁正在呈现出形式和内容上的变化。可以说,“近几年来,评论的体裁扩大了,它找到了各种令人可喜的形式……实际上我们已经可…  相似文献   

9.
“评论味”     
湖北日报一版《楚天论坛》的编辑,在一次来信中谈到,他们的论坛,要追求“评论味”。虽然他信中未阐明何谓“评论味”,但已使我感到新鲜。多年来,报刊上议论如何写好新闻作品时,多提“散文味”、“诗歌味”、“杂文味”,尤其提到写评论时,强调“杂文味”;提到杂文时,才讲到要防止“评论味”。“评论味”似乎不怎么受青睐。《楚天论坛》的编者却把“评论味”作为一种追求,效果如何,自有待实践会作出评价,但我对他们的追求,先要投赞成票。众所周知,评论是新闻家族中的一员,和重大新闻是孪生姐妹。要说“评论味”的话,首先,它姓“新”,注重时效性。全国人大七届五次会议一闭幕,人民日报就发了社论《为经济发展上新台阶而奋斗》。三峡工程在人代会上通过,人民日报发了《贺三峡工程列入十年规划》的社论。这些评论都及时揭示了重大新闻的意义,给人以启迪、激励,发挥了新闻评论的特有作用。如果这些评论不是和重大新闻同时发,而隔  相似文献   

10.
李立刚 《新闻知识》2004,(9):42-43,8
西安市新闻工作者协会、长安作家协会为祝贺薛亚利同志的系列评论《实践“三个代表”加快长安发展一至九论》荣获《中国新世纪大风采》金奖和全国新时期人文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及时组织座谈并编辑出版了《金灿灿的谷穗》一书。该书的内容相当丰富,除了与会同志发表的20篇有关评论,还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我们媒体特别是报社都是将评论与理论合在一起,称为“理论评论部”或“评论理论部”。其实媒体不仅可以考虑建立“新闻评论部”,同时,也应该建立“评论记者”的运行机制和报道方式。  相似文献   

12.
黄冈日报一直重视新闻评论的引领作用,常规八个版面,有超过一半版面设置有评论栏目,譬如,头版的评论栏目有《今日快评》、二版头条的新闻+短评以及《说短道长》,三版的《东坡时评》、教育周刊的《教育漫谈》等等.党报评论一样需要入“情”入“理”.党报是各级党委机关报,其评论往往带有严肃性、权威性、不可替代性,但不能面无表情,冷漠示人.  相似文献   

13.
马小林 《新闻窗》2010,(2):77-78
2009年4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2年)》,其中写道:“加强对新闻机构和新闻记者合法权利的制度保障.维护新闻机构、采编人员和新闻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依法保障新闻记者的采访权、批评权、评论权、发表权。”哒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将评论作为新闻机构、采编人员和新闻当事人的一种权利并写进国家人权行动计划。不仅为媒体人包括众多公民依法对世间事物发表评论提供了权利上的“护身符”,  相似文献   

14.
《新闻传播》2004,(12):31-31
《办报参考》2004年第15期发表于洋的文章《评论监督“三要”》。文章说,与其他种类的舆论监督相比,评论监督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笔者提出评论监督应注意“三要”。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电视上除了存在于《新闻联播》中的类似于报纸上评论员文章的本台评论外.还风起云涌地发展起了一系列适应电视媒体特点的新的新闻评论模式。比较典型的有以下四种:  相似文献   

16.
电视作为一种形象、直观、受众面大的媒体形式,在新闻领域方面的开拓可说是起步较早,但是电视新闻评论作为这种开拓的一种典型表现形式,只是在近些年才取得较大的突破。自中央电视台1980年7月开办《观察与思考》栏目以来,“电视新闻评论”就已作为一个电视新闻领域的新名词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之中。进入90年代后,《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一系列栏目的推出,标志着我国电视新闻评论事业的蓬勃发展和走向成熟,人们也开始对它有了一些感性认识。  相似文献   

17.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一方面,面对信息爆炸,大众需要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需要权威性和导向性的解读;另一方面,人们越来越渴望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并及时了解他人的思想和观点。于是,从“评论是报纸的旗帜”,到“主流报纸,不仅仅是一个新闻纸、信息纸,也是一个观念纸”,各家报社对新闻评论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加。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有着50余年办报历史的《开封日报》审时度势,在强化新闻评论、打造评论品牌、发出党报最权威的声音方面作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8.
丹东日报关于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新闻评论“开局之年十问丹东”的篇目为:《丹东,你准备好了吗?》《丹东,你的思想解放了吗?》《丹东,你有大局意识吗?》《丹东,你能不能留住人才?》《你怎样实现光荣与梦想?》《为什么要振兴农业?》《面对机遇,你急还是不急?》《是否还有值得骄傲的品牌?》《动真格的好吗?》《丹东,能不能再创辉煌?》这些评论文章有如下特点:  相似文献   

19.
在新闻体裁中,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是新闻宣传工作中的两种最基本的形式。新闻报道“以传播事实信息为手段间接引导社会舆论”,是新闻形成的基础;而新闻评论“通过传播理性信息直接引导舆论”,是新闻形成的灵魂。新闻评论作为“报纸的灵魂”、“媒体的心脏”,是《汕头日报》近年来精心经营并卓有成效的一个“亮点”。  相似文献   

20.
友瑜 《新闻三昧》2008,(8):38-39
《扬子晚报》6月22日刊发一则警察因打不还手被打重伤的报道,引来多家媒体刊文评论,粗略统计了一下,计有重庆时报、河南商报、燕赵晚报、广州日报和北京晨报。笔者22日也曾就此撰文评论,却未见任何媒体刊用。于是,抱着学习的心态,把上述媒体的相关评论一一拜读。然而很遗憾,笔者感觉,其中数篇评论已经不是评论,而变成了新闻“竞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