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宋 《今传媒》2003,(5):91-92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经济新闻在新闻报道中的地位也日益上升。如何改进经济新闻的质量,增强经济新闻报道的艺术性,使经济新闻让普通百姓喜闻乐见,这些话题一直是学术界和实务界探讨的热点。由于经济新闻具有专业性强、政策性强、理论性强的特点,经常出现“内行不愿看、外行看不懂”的尴尬局面。因此,让内行、外行都爱看成为很多经济新闻工作者的目标之一。在这方面,美国畅销经济学教科书中收录的经济新闻带给我们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2.
韩克铭 《记者摇篮》2004,(11):22-22
读者往往对一些经济新闻报道有这样一句颇为“不敬”的评价:“内行不爱看,外行看不懂。”  相似文献   

3.
经济建设是新时期我们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也是新闻媒体的重要报道内容。我国各地的各级新闻传媒每天都拿出大量的版面和节目时间来报道经济题材。不过,在当前的经济新闻报道中,存在着一种值得注意的现象:内容不新,写法老套,不是“概念 数字 例子”,就是“过程’措施 效益”,缺少生活化、人性化的内容和情节,内行不屑看,外行看不懂,报道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4.
“外行看不懂,内行不想看”,这是好多记者撰写经济报道所遭遇的尴尬,而艾丰的经济报道却很动人:外行爱看,因为他以一种最易接受的形式突破了外行想看而不敢看的畏惧心理壁垒;内行爱读,因为他发现了内行有时也未能察觉的新视点。艾丰写的经济述评充满真知灼见,经受住了时间的检验,许多作品给人以常读常新的感觉,给“新闻是易碎品”的结论以一种新的思索。本篇笔者着重从思维分析角度试图剖析艾丰经济报道的特色。  相似文献   

5.
经济报道在地方党报中占的比例越来越高,有的已占到一半以上。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具有专业性和复杂性,经济报道要把纷繁复杂的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呈现给读者,就必须充分考虑读者的需求,以通俗、易懂、有趣、生动的形式来表现新闻。长期以来,经济报道语言干瘪、专业味太浓等问题拉开了和受众之间的距离,“内行看了不过瘾,外行看了不明白”的现象十分普遍。在这种情况下,以提高可读性为目的的“经济新闻通俗化”成为了一种潮流。  相似文献   

6.
“外行看不懂,内行不想看”,这是好多记者撰写经济报道所遭遇的尴尬,而艾丰的经济报道却很动人:外行爱看,因为他以一种最易接受的形式突破了外行想看而不敢看的畏惧心理壁垒,读完后,才知道平淡的生活中竟蕴含着深刻和经济;内行爱读,因为他发现了内行有时也未能察觉的新视点。艾丰写的经济述评充满真知卓见,经受住了时间的检验,许多作品给人以常读常新的感觉,给“新闻是易碎品”的结论以一种新的思索。剖析艾丰经济报道的特色不难看出多面思维在经济报道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徐良宝 《新闻世界》2013,(10):126-127
由于经济新闻本身专业性“强”、题材“硬”,且诸多见报稿件形式老套、缺乏深度,导致内行不屑看,外行看不懂,广大群众更是不爱看。笔者结合自己多年从事记者、编辑的实践,分析了经济新闻报道中常见的弊病及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8.
我怎样写经济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建设成为全国的中心任务以后,在我们的新闻媒介工作中,经济报道地位也就自然随之上升了。“经济建设为中心”虽然在新闻工作中不能简单化为“经济报道为中心”,但无疑,它是新闻工作中头等重要的任务。也正是这样,如何搞好经济报道,便成为近年来新闻界同行热衷研究的课题。 经济新闻,在所有的新闻报道中,被认为是比较难以驾驭的一种题材。 对经济报道的难度,人们常说这样的一句话:经济报道往往写得“内行不愿看,外行看不懂”。这句很普通的话,实际上包含着经济报道工作中几乎全部的矛眉。  相似文献   

9.
盛刚 《青年记者》2003,(7):28-28
经济报道在我国新闻传播活动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经济领域的广阔性、专业性和复杂性,又使经济报道具有很大的难度。对于经济新闻,人们往往这样评价:“内行不愿看,外行看不懂”。不可否认,相当多的经济报道  相似文献   

10.
经济新闻不如其他门类新闻报道鲜亮光彩、抢人眼目,而且它也容易落入数字化、图表类或抽象议论的老套套,阅读起来显得比较枯燥。尤其是经济新闻的深度报道,更难搞,作为媒介一方面很想抢发具有前瞻性的经济新闻的深度报道,指点江山独领风骚,为市场为商家为百姓提供权威报道;但同时又怕硬充内行闹出大笑话。作为大众传媒,要使经济新闻报道简洁、通俗、专业,是一件比较难的事。但只要有这  相似文献   

11.
在各种各样的新闻报道中,经济新闻公认是比较难以驾驭的。对经济报道的难度,人们《常形容为“内升不愿看,外行看不枉”。这句很普通的话,实际上包含了经济报道工作中全部的矛盾。为什么“内行不愿看”呢?一是记者的拆迁尽是些外打话,连基本的经济常识么没有掌握;二是记者的报道里虽没有多少外行活,但过于肤浅,没有多少能够真正月决问题的内容;三是报道的东西大都是内行人已经熟知的,对他们而言,已无多少新闻性了。“外抒看不懂”则是因为记者没有能够从新闻传播的角度研究消化报道的内容,自己不懂,当然不可能把自己不懂的东西…  相似文献   

12.
写经济报道最令人尴尬的莫过于那句老话:“外行看不懂,内行不愿看”。“外行看不懂”,就是写得太深奥,非本行的普通读者很难读下去;“内行不愿看”,是指行内的专业人士认为记者所写报道太肤浅,对他没什么启发、没什么用处。既让内行愿意看,又让外行看得懂,并对他们有所启示,是经济报道的至上境界。要达到这个境界,我的体会是两条:把经济报道中的数字故事化、情节化,把故事和情节思想化、主题化。即先把枯燥的数字变成引人入胜的故事,再通过故事这个载体来体现报道的主题,表达作者的思想。不寻常的数字中有不寻常的故事一提起经济报道,人们就…  相似文献   

13.
对经济报道,现在人们经常可以听到的一条批评,是“外行看不懂,内行不爱看”。言下之意,经济报道应该是“外行能看懂,内行也爱看”。我认为,这个要求是很不容易办到的。像对待其它所有新闻报道一样,要求经济报道可读性强一些,通俗易懂一些,是应该的,也是办得到的。现在多数的经济报道,看不懂还是次要的,主要的是不爱看。千篇一律、老生常谈、空话套话连篇,令人生厌。某某企业,过去如何落后,后来经过改  相似文献   

14.
王鸣剑 《新闻界》2005,(5):144-145
经济新闻已经成为各种传媒关注的中心,而且专业性的经济类传媒更是雨后春笋,方兴未艾,可现状并不乐观.许多经济新闻(含经济理论文章)却受到了受众的冷落,传播效果大打折扣,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经济报道爱“打官腔”,有的又过于“学术化”和“理论化”,专业味道太浓,阅读门槛较高.尤其是一些远离实际,脱离老百姓日常生活的经济理论文章,教化口吻过重,新闻含量较低,使读者味同嚼蜡,自然难以产生亲切感和认同感.这样的文章通常是“内行不过瘾,外行看不懂”,影响了经济报道的有效覆盖.就经济理论宣传工作来而言,读者群的缺失,不仅是经济利益的损失,更是政治上的损失.因此,怎样写出让受众喜闻乐见的经济新闻,是当今媒体不可回避的严峻问题.要做好经济新闻的宣传报道,走平民化、通俗化是必经之路.经济新闻要做到为老百姓喜闻乐见,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5.
目前有不少科技新闻和经济新闻的报道科学性比较强,内容通俗得体,把专业性很强的问题写成外行人也可以看懂,内行人也觉得言之成理,增加了新闻报道的可读性。但是,在我们的报刊、电讯、广播、电视中,科技和经济新闻报道的差错还比较多,科学性还比较差。一、专业概念模糊,错用计量单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最常见的错误是把电功率和电能的专业概念搞错或分不清,把功率的单位“千瓦”和电能的单位“度”,用错。例如:某报载:  相似文献   

16.
经济建设是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经济新闻在电视台新闻节目中所占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在9年的新闻实践中,本人感到经济报道比较难写,因为经济新闻常常会写成外行看不懂、内行不屑看的“鸡肋”。  相似文献   

17.
人们衣食住行都离不开财经信息,经济新闻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由于经济工作本身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政策性,所以经济新闻如果报道不当,往往外行听不懂,内行不愿呒要让听众听得清楚明白,记者自己首先要弄懂;通俗易懂是经济报道的灵魂。  相似文献   

18.
正当下,公众对经济生活关注度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喜欢从经济报道中感悟政策的变化趋势,寻找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信息,经济报道已经成为新闻报道中的一个重头戏。但经济报道由于数字多、专业术语晦涩难懂的特点,让读者很难看得懂。如何从内容和形式上改进经济报道,把指导性与可读性结合起来,搞活经济新闻,是每个经济记者应该研究的新课题。加强理论修养,掌握经济理论知识,是搞好经济报道的重要条件经济报道最令人尴尬的莫过于那句老话:"外行看不懂,内行不愿看"。长期以来,经济报道语言干瘪、专业味太浓等问题拉开了和受众之间的距离。既让内  相似文献   

19.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也是新闻媒体的重要报道内容。不过,在当前的金融新闻报道中,存在着一种值得注意的现象:缺少生活化、人性化的内容和情节,内行不屑看,外行看不懂,报道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20.
王霞 《传媒观察》2004,(4):35-36
改革开放之后,经济新闻虽然渐渐得到重视,媒体从业者也开始尝试新的经济报道形式。但受传统思维的影响,媒体特别是党报序列媒体的经济报道,依旧一副老面孔,抑或不脱“一厂一店”、“数字 经验”的窠臼;抑或堆彻材料,进行“宏大叙事”,被媒体研究者斥为“内行不愿看,外行看不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