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1 毫秒
1.
唐婷 《新闻知识》2004,(9):16-17
武汉地区目前有6家综合性报纸,《湖北日报》、《长江日报》、《楚天都市报》、《武汉晨报》、《武汉晚报》和《楚天金报》,其中前两分别是省、市级党委机关报,此外还有《体育周报》等几家专业报纸。综观武汉报业,参与竞争的主要报纸都是综合性新闻品种,缺乏具有一定实力、能参与市场竞争的专业性和差  相似文献   

2.
一场夭折了的价格战2002年伊始 ,就传来了武汉地区报纸大打价格战的消息。《武汉晨报》从1月5日起推出贺岁价1角钱 ,而同属长江日报报业集团的《武汉晚报》 ,也将报价降到了3角钱。此举无疑是为了针对湖北日报报业集团的《楚天都市报》(该报在武汉地区的销售量极大 )。《楚天都市报》目前的售价仍是5角钱 ,但于年前改版推出的它的兄弟报《楚天金报》定价3角出售 ,价格战由此而起。《武汉晨报》提出了“最便宜的报纸 ,最精彩的内容”的口号。1月8日的该报称 ,降价以来已连续两日位居武汉地区销售量第一 ,降价第一天省内总销量就…  相似文献   

3.
江城武汉,活跃着被誉为“江城四小”的四大都市报,它们分别是湖北日报报业集团的《楚天都市报》、《楚天金报》和长江日报报业集团的《武汉晚报》、《武汉晨报》。同城竞争,四大都市报皆使出浑身解数,以期在竞争的残酷中生存、壮大。长江日报报业集团在当下江城报业同质化竞争现象严重和“观点时代”来临的境况下,率先在其子报《武汉晚报》、《武汉晨报》分别推出言论版《声音》和《说吧》。  相似文献   

4.
武汉报业市场有两大报业系统,分别是湖北日报报业集团和长江日报报业集团,湖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楚天都市报》、《楚天金报》和长江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武汉晚报》、《武汉晨报》一同被称作武汉都市报市场的“江城四小”。  相似文献   

5.
赵雨婷  刘锦宏 《传媒》2016,(14):46-47
《楚天都市报》于1996年11月12日创刊,是湖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一份面向市民的综合性报纸。《楚天金报》《武汉晨报》《武汉晚报》《长江商报》的相继崛起无疑加剧了武汉报业的竞争,不仅抢占《楚天都市报》的内容优势,也促进了《楚天都市报》转型的决心。自2007年以来,《楚天都市报》正式拉开主流化转型的序幕,近十年间取得了巨大成就,其主流化转型之路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谢斌  陈剑 《新闻前哨》2003,(5):36-37
伊拉克战争打响,现代传媒大战也同时引爆。中央电视台打破常规,3个频道每天10多个小时轮番直播战况、请各路专家点评战事。国内4大门户网站也纷纷开辟伊战专题,消息来源空前丰富。纸质媒体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 区域性的地方报纸在报道国际重大事件方面能有多大的作为?湖北6家主要纸质媒体《湖北日报》、《长江日报》、《楚天都市报》、《楚天金报》、《武汉晚报》、《武汉晨报》在伊战报道中的表现可谓精彩纷呈,以其自身努力,证明现代传媒中报纸不可替代的功能优势。  相似文献   

7.
刘九州 《今传媒》2003,(5):20-22
笔者以随机抽样调查的方式,对《新民晚报》与《楚天都市报》、《楚天金报》、《武汉晚报》、《武汉晨报》(以下简称江城四报)4月17日至29日第一版的内容进行了分类分项统计(其中,笔者缺22日的  相似文献   

8.
《武汉晨报》是长江日报报业集团下属的都市类报纸。与该报同类的报纸,武汉地区还有几家,如《楚天都市报》、《武汉晚报》、《长江商报》、《楚天金报》等,地理环境、定位、受众的相同,将使这些报纸陷入同质化困境。如何避免同质化,凸显个性化的办报特色?《武汉晨报》经过几年的摸索,在新闻报道上开始显现出自己的风格,即"连续性报道"特色。"  相似文献   

9.
张燕 《新闻前哨》2013,(10):75-76
讲述类栏目最初出现在央视的《焦点访谈》,其内容宽泛,问题尖锐,吸引了不少关注。后来,这种形式被报纸借鉴。诞生了情感讲述专栏。以湖北地区为例,《武汉晚报》的“百姓讲述”、《楚天都市报》的“讲述”、《楚天金报》的“百味人生”、《武汉晨报》的“倾诉热线”……这些专栏一办就是好多年.经久不衰。  相似文献   

10.
余丽蓉 《新闻前哨》2004,(11):41-42
以某位编辑或记的名字命名一个专栏或栏目,正在成为时下新闻媒体面对激烈市场竞争进行创新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仅以武汉地区报业为例,就有《楚天都市报》的经济专栏《龙女看市》、寻医问药专栏《寻呼方琳》,武汉晨报的舆论监督专栏《王浩峰的眼》,《武汉晚报》的知名个人专栏《范春歌工作室》及其民生新闻、服务新闻  相似文献   

11.
信息集萃     
国内传媒动态《楚天金报》创刊十周年暨全国第二代都市报发展论坛举行11月16日,《楚天金报》创刊十周年暨全国第二代都市报发展论坛在武汉举行,近20家全国第二代都市报负责人集聚武汉,研讨都市类媒体如何进一步  相似文献   

12.
罗婷婷 《青年记者》2007,(18):21-22
一个城市自有其性格。《新周刊》曾经把武汉评价为"中国最市民化的城市"。这个评价当然非常之暖昧,也有点让人心酸。近年,"中部崛起"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话题。自称要担当中部崛起的武汉也喊出了"大武汉,中国城市第四极"。武汉是著名的报城,几乎所有的家庭都订有报纸,武汉强势的是市民文化,远离生活的高谈阔论或者太严肃的事情没什么市场。表现在版面上与其他地方媒体有很大的不同就是情感故事多。《楚天金报》的"百味人生"、《楚天都市报》的"讲述"、《武汉晨报》的"倾诉热线"、《武汉晚报》的"红娘周刊"等都是情感故事专版。有人说,这是因为《知音》的老家在武汉的缘故。  相似文献   

13.
《新闻导刊》2008,(2):56
据悉,湖北日报传媒集团近期确立了新的发展思路。在媒体发展方面,一是巩固现有品牌,推进《湖北日报》改版,促进《楚天都市报》向主流媒体转型,创新《楚天金报》市民报之路,力争《特别关注》的发行量上半年突破300万份,打造“中国期发行量第二大刊”;二是立足省域副中心城市和武汉城市圈,利用集团品牌优势、  相似文献   

14.
甘琛  张亚利 《新闻前哨》2011,(11):19-20
"周末义工队"是在《楚天金报》的全程参与和推动下,由各个爱心单位及个人组建而成的。它是以为社区居民送去免费的、贴心的服务为目的的队伍。"周末义工队"这一品牌的创办,是《楚天金报》作为主流媒体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引导社会良好风尚的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15.
武汉地区的媒体众多,有湖北省委机关报《湖北日报》和武汉市市委机关报《长江日报》两家大报,以及被武汉读者戏称为“江城四小”的《武汉晚报》、《武汉晨报》、《楚天都市报》、《楚天金报》。回顾2003年的武汉报业市场,从新闻报道和报业竞争上看,大体上有以下几点值得总结和关注: 一、在“三贴近”中加强新闻报道 第一、紧密联系老百姓关心的热点,在报道中强调“三贴近”。 2月份全省媒体以欢度春节为主题,集中做好了春运、送温暖、过年新时尚、坚持生产等报道,为全省人民过一个祥和、喜庆、安宁的节日创造了良好的氛围。4月份以伊拉克战争为报道主题,各家报纸都依据拟定的伊拉克战事报道预案组织报道,并根据要求适当减弱了报道的份量。6月,全省迎来重大新闻迭出的黄金时期:三峡工程蓄水达到135米,“高峡平湖”展现人间;三峡五级永久船闸实船通航;非典再次零  相似文献   

16.
本刊讯 1999年12月28日,由新华出版社出版发行的《1999楚天都市报新闻论集》在武汉首发。创刊三年,《楚天都市报》以丰富的新闻实践发展新闻理论,以新闻理论指导和推动新闻实践,取得丰硕成果。 创刊当年,该报编辑了创刊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极目楚天舒》,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第二年,编辑了一期《新闻前哨增刊》,由新闻前哨编辑部出版发行。3年,共成文180多篇计90多万字。 该报创办三年,这种全员性的理论学习、钻研风气,起到了进一步明确办报思想的作用,“全心全意为市民服务”的办报宗旨深入人心,凝…  相似文献   

17.
过去,武汉报业价格战一直是降价战。2008年,这一切成为历史。8月6日,武汉5小报统一行动,将零售价由0.5元提至1元,订阅价也相应提高。这次提价,没有谁“一声令下”,但竞争对手们“心有灵犀”,先是8月2日《楚天都市报》和《楚天金报》通告读者,文章内容不同但标题相同——《艰难的时候,让我们也一起走过》,颇为煽情,难言之隐,一气倾诉。  相似文献   

18.
情感报道的定位与导向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新闻媒体出现了大量情感类栏目或版面。报纸方面,如《武汉晨报》的“非常人生”、《楚天金报》的“真情倾诉”、《楚天都市报》的“讲述”、《武汉晚报》的“百姓讲述”、《北京青年报》的“情感在线”和《深圳晚报》的“情感热线”等。由于此类栏目和版面兴起的时间不长,在理论上存在认识不足,实践中存在许多不良倾向。一情感类栏目和版面,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名称。有的称之为“讲述”,有的称之为“倾诉”等。没有规范的称谓,用栏目和版面的实际运作方式命名,不失为一种保险的选择。就像体育报道传播体育信息、文化报道传播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19.
纵观武汉报业的发展,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种有趣的办报现象:自去年《楚天金报》率先推出“真情倾诉”专栏以来,不少媒体竞相仿尤,纷纷推出相关栏目,情感倾诉类的专副刊在武汉报界风行一时。 然而笔者在与不少读者交流时,他们更多地是称赞《楚天金报》的“真情倾诉”“蛮好看”、“读起来过瘾”,而且不少读者专  相似文献   

20.
感受、感动,感染、感奋……纵观《楚天都市报》2004年国庆报道,武汉蔡甸新屋村读者杜伟来信说:“《你我陌生的新武汉》系列报道,看后令人备受鼓舞。没有想到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变得如此美丽,作为武汉人,我感到自豪。”汉川市马口镇读者罗火元,“代表许多人”在10月7日来函:“7天的国庆报道,可以这样形容:大气魄、大视野、大手笔!每天都给人不同的惊喜,内容精彩纷呈,文字热情洋溢……充分展现了我省55年来的辉煌成就及全省人民展望未来的激越情怀……全面展示了都市报的不凡实力和对读者的至诚之心。”武汉经济开发报总编辑杨开华则在《手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