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主体意识的回归与强化:课堂教学价值的新取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学断深入,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潮流,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就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教育观念要民主化,二是课评价要宽容化,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信心,三是质疑问难要经常化,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四是认知过程要情感化,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2.
培养学生积极学习情感和增强学习认知体验是新课程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要求,运用情感化教学则是激活学生英语学习主观能动性和潜能的必然发展需要。本文从高中英语教学中情感教育运用分析,关注学生积极学习情感,以情感来调动学习主观能动性,实现被动学习向主动参与的转变。情感化教学运用更是构建和谐课堂教学的必然需要。  相似文献   

3.
《世界教育信息》2004,(1):116-117
一、新加坡对外国考试的“政府不干预”政策 在新加坡,外国考试大体可分为以下二类:第一类是外国教学机构(大专学府)和当地教学机构(学校或者社区)合办课程,当地教育机构为合办课程的学生举办的外国考试(一般由外国教学机构参与教学,或者命题、判卷);第二类是外国考试机构(并非大专学府)为当地考生(除学生外,也有社会  相似文献   

4.
人是带有丰富的感情色彩的。柳斌讲过:“没有感情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教育。”过去的教育没有把学生真正摆在“人”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师生共同参与认识过程中的情感力量。使学生流于机械、被动,教师与学生的感情不能沟通,反而形成了情感减力。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教学双方的创造力、在个别敏感的学生身上甚至出现了以逃避教师指导为乐的畸形行为,现代教育开始重视情感在教育中的地位,那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进行师生情感沟通呢?  相似文献   

5.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政治科课堂教学由原来“师授生受”、“师讲生听”、“师考生背”模式到让学生共同参与,是政治教师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适应学生特点和时代要求的结果。但新一轮课程改革又向政治教师提出新的挑战,需要政治教师积极探讨教学互动模式。笔者认为,仅让学生共同参与课堂教学难以充分体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应让学生成为政治课课堂教学的“参谋”,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相似文献   

6.
一、要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情感参与主体的思想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既是传授知识的认知过程,又是开启学生心灵的情感过程。情在从知到行的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列宁说得好:“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就是知、情、信、意、行诸要素的变化过程,情感对人们的行为起着巨大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若师生情意相通,便较易完成教学目标,若师  相似文献   

7.
情感教学是教师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通过激发、调动和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促进教学积极化的过程。热爱学生必须让学生通过情感体验和感悟,才能内化为学生发展的品德要求和自主选择。列宁说得好:“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必须依赖情感的力量,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把知识教学和情感教育结合起来,在思想品德课中注重情感教育,是上好思想品德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宋香兰 《教书育人》2004,(12):28-29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主体参与”的课堂教学就是通过诱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展示学生的主体人格,体现学生的主体价值,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合作。一、创设“主体参与”的教学情境主体参与是全方位的参与,既是学生全员参与,又是学生自始至终的参加,不仅从行为上参与,更是情感、心理、思维的参与。主体参与情境的创设是完成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课堂教学中“主体参与”情境的设置既能为课堂教学提供民主和谐的气氛,又能对学生的认识心理和参与欲望起到积极的…  相似文献   

9.
以人为本,呼唤人的主体的精神,这是时代精神最核心的内容。多年来学校教学改革的实践证明:任何一种有效的、可行的教学,都必须是学生主体参与的。换而言之,没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不是成功的教学。可见,如何积极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和行动是当今课堂教学改革最重要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马建萍 《成才之路》2009,(35):63-64
以学生主体参与、自主活动、积极探究、自我感悟为特点.以学生认知、情感、行为、个性等全面和谐发展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是政治教学的方向。在政治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使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是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体现。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增强政治教育的实效,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地发展呢?关键在于: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  相似文献   

11.
教学,是教师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接受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它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教和学既矛盾又统一。怎样使课堂教学成为一种和谐的过程呢?通过几年的英语教学实践,我认为创设良好的英语课堂教学气氛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条件。首先,建立和谐的师生情感。列宁说:“没有人的情绪,刚过去、现在、将来,永远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这充分肯定了情感的作用。教师对学生“情诚所至,金石为开”,学生对教师“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课堂教学气氛与师生间的情感有着密切的关…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改革向我们指出: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动参与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前提和条件。如果课堂教学没有激活学生的思维,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没有落实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没有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就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但是,传统的中学英语教学往往采取的是灌输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重智育轻思想情感教育,重应试教育轻素质教育,重书本知识轻外语实践,  相似文献   

13.
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思想品德教学应以弘扬人的主体性、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为宗旨。思想品德课不能压抑人的天性.不能成为奴役学生的实践。学生.不能被当成一个容器,用来灌输知识;也不能被当成一块毛坯。用来机械加工什么器物;更不能被当成考试机器,用来应付考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教师应该毫不吝惜地还给学生。要使初中思想品德谭教学达到“新、活、实、精。的效果,就必须创造宽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请学生为课堂教学“点菜”.旨在对传统教学进行有效改革。  相似文献   

14.
“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是以主体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学生主体参与教学全过程,主动学习发展为特征,以培养学生主体意识与主体能力为目标,教与学同步推进相互呼应和变迁,师生认知同步、情感共鸣、角色互换和教学互补的教学实践活动.“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切中应试教育中学生长期处于被动从属地位.被动接受知识之弊端,  相似文献   

15.
课堂教学活动是学校教育的最基本途径和方式,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我们在理念上一直强调要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知识和发展。但事实上,“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传统教学模式一直把持着课堂,忽略了学生的有情感、有需求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针对教学中存在的弊端,我认为中学语文教学应遵循“主体参与”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相似文献   

16.
传统课堂教学,以教为中心,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很少,没有教师的调动,学生参与活动不积极,久而久之,英语学习便成了“哑巴英语”。一、互动合作教学互动合作教学就是指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在创设的模拟真实条件的教学环境下师生、生生、教学媒体之间发生的多向交流、对话以及互动的过程。它具有以下特征:一是互动合作教学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体现为师生人际互动。这种互动合作教学为学生占主体地位提供了有效的思路,教师通过“教”来促进自己进一步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扩大自己的视野;二是互动合作教学是一种师生情感互动过程,在合作解决问题中既能实现课堂教学任务,也能增进参与者之间的情感,因此师生互动合作教学的核心在于情感“交互”。  相似文献   

17.
主体教育,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教育。于是,学生主体问题、学生参与问题、学生主体性发展问题、教师角色地位与作用问题等的研究,便构成了整个主体教育理论的几大重要组成部分。一、学生参与:现代教学的基本特征主体教育思想理论认为:课堂教学过程,是学生主体建构与发展的过程,这种过程即学生参与的过程。由此不难认为:学生参与是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根本途径,是现代教学的基本特征。学生参与的主要标志是: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自觉的、积极的参与者,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和发现者,并在每一…  相似文献   

18.
法国著名教育家赫伯特认为,教育应该辅导学生情感的发展。现代教学论认为:“情感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同时它更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情感是信息传递的传送带、催化剂。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感情,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那么,何谓情感教育呢?“情感教育指的是在具体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根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凭借各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积极的社会性情感的一种教育”。  相似文献   

19.
讲好一堂课,不但是充分的说理课,也是充沛的情感表达课。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思想政治课教学,作为一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不仅要解决“知”与“不知”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信”与“不信”的问题。这就要求政治教师应在教学中注入情感,把知识教学和情感教育结合起来,做到情理交融。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良好的情感在教育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一)教师的积极情感在激发学生学习中具有动力作用。这种动力作用又表现在学习兴趣上。教师的情感好…  相似文献   

20.
一、问题的提出 新世纪,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作为时代的主旋律,在教育的舞台上奏响了最强音。但同时也跳动着一个不和谐的音符,那就是一些教师、学生和家长还没有真正从“应试”的阴影中走出来。考试仍被作为检测教学工作成就高低的主要手段。“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由于过分注重考试及其结果,使得学生对考试产生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恐惧感”。据一份调查资料表明,农村初中绝大多数学生不喜欢考试(仅有极少部分的学生对考试偶感兴趣或对个别科目的考试感兴趣)。更令人担忧的是一部分学生由于不喜欢或讨厌考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