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也追“星”》是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课,本课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搜集材料,自主性和随意性很大,在搜集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整理,然后与同学进行口语交流,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星”的优点,从而起到鼓舞和启迪的作用,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设计意图:1.创设画面文字立体意境。2.追求媒体信息的最佳组合。教学目的:1.客观的认识和了解名人,对初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追星”现象加以正确引导,树立健康、高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2.引导学生搜集书报杂志上的名人故事或人物传记,让学生认识到语文学习的资源和运用语文的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初步体验在语文学习中沟通课堂内外、课本内外、学校内外联系的乐趣,从而开发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3.通过“瑕瑜互见说名人”口语活动,…  相似文献   

3.
【活动目标】1.使学生对名人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和了解,树立健康、高尚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通过让学生收集书报杂志  相似文献   

4.
本次口语交际是根据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童话”为主题的单元阅读学习之后,以“读童话、编童话、讲童话、演童话”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学习活动,此时学生对童话的内容、特点有了基本的了解,对童话故事有了一定的兴趣。通过本次——讲童话故事比赛这一口语交际训练,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童话的特点,培养学生读童话、讲童话故事的兴趣;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让学生乐于表达,易于表达;感受童话的魅力及讲童话故事带来的乐趣。  相似文献   

5.
活动目的: 通过活动使学生知道老师为培养教育学生辛勤地劳动着,使学生懂得自己的成长、进步离不开老师的培养教育,教育学生要尊重老师的辛勤劳动,接受老师的正确教导。 活动准备: 1、由中队出一期墙板——“尊师角”,渲染教育气氛。 2、让学生走访本校教师,了解教师工作的辛苦劳累,搜集老师的先进事迹,编写赞颂老师的小故事。 3、让学生搜集名人尊师录。  相似文献   

6.
(本课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第3单元。)教学目的:1.进一步搜集资料,了解名人的事迹,学习名人的崇高精神和品格。2.让学生对名人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和了解,对初中生追星现象加以正确引导,树立健康、高尚的情感、态度、价值  相似文献   

7.
(适用小学五、六年级)〔活动目的〕“走近老师”综合性学习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调查访问,体验教师的生活,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地了解和认识教师的生存现状,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辩证唯物观,激发学生尊师爱师的情怀,培养学生搜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和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为将来适应社会、认识人生、发展自我奠定良好的基础。〔活动准备〕数码相机、研究表格、奖品、多媒体设备〔活动过程〕一、提出问题阶段l.开设口语训练课。以《我所了解的XX老师》为题,谈谈自己比较熟悉的一位教师。可以从老师的年龄、学历、兴趣、特长、健…  相似文献   

8.
适合年级三——五年级学生活动目的1 通过让学生交流对合格中队长的看法 ,培养学生正确的评价观。2 通过了解一些优秀中队长的事迹 ,为学生树立身边的典范。3 通过组织学生畅谈“如果我当中队长” ,培养学生自理、自立、自强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活动准备1 优秀中队长事迹图片和录音带。2 布置学生自己搜集一些身边中队长的故事。3 请本班和其他班组的中队长准备介绍自己当中队长的经历。活动过程一、故事导入。1 观看优秀中队长的事迹图片。2 收听优秀中队长的故事录音。3 班主任老师引入本次主题班会内容 :如果我当中队长二、学生交流自己搜…  相似文献   

9.
庹先德 《湖南教育》2002,(18):48-49
《爱吃的水果》是小学语文第二册口语交际训练材料,内容是让学生说自己喜欢吃的水果。本课配有一幅图画,设计了两个问题。“图画”体现了本次口语交际训练的主题,“问题”明确提出本次训练的主要内容和要求。本次口语交际课可通过具体生动的交际情景、交际活动的设置和开展,很好地培养学生交际能力及口语表达水平,依据新大纲对小学低年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要求,特作如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爱吃的水果》这一口语交际课的教学,让学生围绕本课主题组织语言进行口头表达,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规范学生口头语言的使用;培养学生良…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四年级下册。活动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的特点和社会职能,体会各行业的辛苦;提高学生的社会调查能力和与人交往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让学生对自己本次活动的表现做出评价,并试着用感谢信、赞美诗、画画等方式表达出自己的情感。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自己的职业理想,提高服务社会意识等。活动课时安排:3课时。第1课时:布置社会调查内容及职业体验。(略。)第2课时:汇报社会调查和职业体验情况,谈论自己的…  相似文献   

11.
时下,很多学校在营造校园文化时,都不约而同地把许多“名人”请进自己的校园,通过不同形式的悬挂“名人画像”、张贴“名人名言”,甚至不惜重金建造“名人雕像”。这样做,原本希望既可以美化校园的环境,又丰富了校园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天天在上下几千年的科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等的“注视”下成长。这对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应当很有作用。可实际效果却难遂人意,据观察,大多“校园名人”往往只是校园里的装饰品,只能充当校园的“冷眼看客”,没有发挥自身的育人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一、活动目的 “我画名人”是以探究学习的方式进行的综合性教育活动。我们试图通过学生自己寻访名人、阅读名人、创意画名人、感悟名人的过程,让学生尽可能地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从科学、人文历史、艺术等方面建立广阔的视角,在探究实践中获取知识能力,并从中主动接受人生理想教育。  相似文献   

13.
化学课程标准规定:“通过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学习,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的进步学习化学志向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文作者通过丰富资源、生活实际、名人故事几方面在化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14.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和技能,体验和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和提高创新意识、树立科学的价值观的活动过程。在生物学教学实践中,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开展“探究性学习”,谈一些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5.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和技能、体验和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和提高创新意识、树立科学的价值观的活动过程。在生物学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落实“探究性学习”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实现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6.
[设计理念]“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是《语文课程标准》对三年级学生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本次设计创造了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当中积极地去观察、去交流,在交流中学习,在实践中发现,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使学生爱写、乐写。[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并善于观察;2.通过对“水果或蔬菜”观察、感受、介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和口语表达的能力;3.训练学生按一定的顺序状物,并写出自己对这种事物的喜爱之情。[课前准备]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水果或蔬菜,了解其有关知识,…  相似文献   

17.
春天的发现     
设计理念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环境里产生的言语活动。这种言语活动,离开了“特定的环境”就无法进行。因此,我们把“春天的发现”这个话题,放到了课外,在大自然中展开。首先引导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去不同的观察点,根据不同的要求进行观察;其次,提供口语交际实践机会,实现多向互动;最后,拓展延伸,让学生继续搜集有关“春”的信息资料,举办“春之歌”活动,为学生再次提供了实践机会。这样做能极大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发展语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观察大自然变化的能力。2.能根据景物的特点说出自己的…  相似文献   

18.
<正>一、学生分析针对校内选修课,教学对象是本校高一年级的学生,对英语有浓厚的兴趣,有一定的基本功,对这种全新的自主选修的教学形式充满好奇,对能在课堂上通过英语交流、交谈自己家乡泰州的美景、名人和美食非常憧憬,从而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畅所欲言,并能很好地生成学习成果。二、内容分析本课是针对家乡泰州的名人进行相关阅读。根据所读内容并结合自己对这些名人的了解进行交流,既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又锻炼他们的口语水平,真正实现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发挥,畅所欲言,并通过小报、PPT等形式最终生成  相似文献   

19.
蒯鸣  单朝 《地理教育》2010,(12):55-55
一、活动背景 学生通过调查、访问、分析、交流等形式,深入了解自己身边“息息相关”的商业网点布局情况。一方面,本着“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理念学以致用;另一方面,能对自己生活环境作出策略性研究,并能把设计方案或想法,向有关部门反映,积极为家乡建设献计献策,从而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长大为建设家乡、发展家乡不断努力的信心和决心。  相似文献   

20.
设计目标:这是“我爱地球”活动小组的一堂活动课。本堂活动课的设计旨在通过活动,让学生结合所了解的环境科学知识,分析引起环境污染的原因;了解存在的环境问题,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变心动为行动,为创造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环境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达到以上目标,教师将“课前-课堂-课后”统一起来,将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并设计以“汇报搜集资料→列举不环保现象→分析原因→行动起来”为主线的活动过程。活动过程:一、着眼课前,让学生将求知的触角伸向课外在开展本次活动前一周,教师布置学生查阅并整理有关生态环境遭到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