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期初,学校为了加强学籍管理,对全校600名学生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据学校的统计结果显示:父母双方都在外打工的学生有127人,占学生总数的21%;父亲在外打工的75人,占12.5%;母亲在外打工的60人,占10%;三者合  相似文献   

2.
随着打工经济的兴起,留守学生越来越成为学校教育的敏感话题。两河口中学是邻近县城的一所山区初中学校,在校学生913人,在服务范围的十个行政村里。有1.1万人外出打工。2005-2006学年度,我校留守学生113名,其中双亲在外的学生达到43名。2006-2007学年度留守学生达到312名,其中双亲在外的学生有78名。由于监护人的缺位,留守学生成为某种意义上的"孤儿"或"单亲孩子"。他们正处于人生关键时期,由于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和影响,这些孩子往往存在心理缺陷,学习成绩较差,生活习惯不良等。对留守学生的教育研究成为农村学校教育工作的紧迫任务和时代特征。我校把留守学生的教育当做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相似文献   

3.
农村“留守孩”是指因父母双方或单方长期外出务工而留守在农村,需要其他亲人照顾的年龄在16岁以下的孩子。农村“留守孩”在我国广大农村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据最新统计,全国农村“留守孩”人口约1000万。笔者在某市农村学校做过一次抽样调查。抽查11所中学的842名初中学生,其中“留守孩”451名,占抽查学生总数的53.6%;6所中心小学的420名学生,其中“留守孩”216名,占抽查学生总数的51.4%;5所小学的141名学生,有23人父母双方外出打工,47人父母一方外出打工,“留守孩”比例占抽查学生总数的47%。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末兴起的打工潮已经发展成为我国一种稳定的经济现象。这一现象对中学教育的影响也日益显露出来。下面是笔者对一所乡中学的调查结果:以上数据来源于湖南省新田县知市坪乡中学,统计数据不包括短期在外乡打工的人,由上述(二)、(三)、(四)项合计可看出,有家长在外打工的学生人数超过学生总数的半数以上。笔者以前在其他乡镇任教时也作过此类的调查,情况极为相似。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通过多年观察,笔者发现,家长外出打工,对初中学校工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调查对象(一)父母外出打工祖父辈监护(二)父母一方在外(三)父母…  相似文献   

5.
浏阳市山田中学是一座典型的留守少年儿童学校。学校有800多名学生,其中父母双亲都在外打工的留守少年儿童占34.6%;父母亲一方在外打工的留守少年儿童占27.2%。二者合计61.8%。每当问起这里的留守少年儿童为何如此快乐,他们都会自豪地说:"因为我们有‘快乐第二家’啊,我们在这里收获到了双倍的亲情!"  相似文献   

6.
位于鄂西北的竹山县是“打工大县”,打工经济占了该县经济的半壁河山,常年在外务工人员达7万多人,占该县总人口的七分之一。这支庞大的队伍忍痛撇下他们正在读书的孩子,背井离乡外出务工,由此形成的留守学生超过6000人。竹山县教育局实施的“亲情关爱留守学生工程”有效地弥补了当前农村基础教育工作中的盲点,让远离父母的留守学生找到了家的感觉,受到家长欢迎,得到社会认同。  相似文献   

7.
放飞梦想     
高侠 《家教世界》2013,(12):4-5
当一名乒乓球运动员 陈可嘉,8岁,安徽省太湖县小池镇中心小学三年级学生梦想:“我是一名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我爸爸常年在外打工,我的生活、学习都是妈妈在照看。我的爱好有许多,比如:跳舞、打乒乓球。我最喜欢跳舞,我的梦想是长大后成为一名舞蹈家或一名乒乓球运动员。”  相似文献   

8.
一、留守学生的基本情况 2005年,我响应市教育局“下乡支教”的号召,来到我市的一所农村初中支教。在开学前的家访中,我了解到班上60名学生中留守学生就有12名,占总人数的17.6%,他们的父母双方常年在外打工,一年中只能在过年的时候回家,  相似文献   

9.
承德每年输出劳动力高达十几万人,但输出劳动力的同时,也有许多外出打工者在经历了一段打工生涯后返回城乡,利用在外了解信息、所学技能、与人交往能力等办起企业、做起买卖,支持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业内人士把这些外出打工人员返乡创业称为“打工经济”。目前承德这种打工经济已初露端倪,正在崛起。承德外出打工人员中,有50%以上从事建筑、桥梁、公路、搬运、清洁等体力劳动,有30%左右从事宾馆、餐饮、寻呼、收银、家政、保安、美容等服务劳动,还有10%以上从事软件开发、电子产品、广告设计、市场营销等高智商的脑力工作。有的成为公司骨干,…  相似文献   

10.
一、“留守少年儿童”教育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越来越多的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最近,笔者对兴业县龙安镇进行调查得知,全镇总人口40273人,到外地打工的有14350人,约占36%,20至45岁的青壮年绝大多数出外打工。全镇4212个中小学生家庭,有1964个学生家庭父母不在家乡,占学生家庭总数的47%。全镇有中小学生4989人,其父母不在家的有1750人,占学生总数的35%。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这些留在家乡读书的中小学生,被称为“留守少年儿童”。  相似文献   

11.
郑小琼,人称她“打工诗人”,她的诗也被认作“打工诗歌”。但正是这个出身农村,一直在外打工,未受过高等教育和专业化写作训练的女青年,近年来在中国诗坛崭露头角。她的诗字里行间回荡着一种激烈的社会批判意识。然而,郑小琼被人关注,并不仅仅由于她的社会批判立场,而在于她的作品总给人一种异质、甚至有几分“残忍”的印象。  相似文献   

12.
德国的一所小学,对1990年本校毕业的300名学生进行了长达15年的“成长追踪”,其结果非常有趣。300名学生分别上完初中、高中和大学,并陆续走上工作岗位,已经得到提拔重用的有68人。在这68人中,无一不是与校长有过接触的。其中33人给校长写过信,20人与校长共进过午餐,12人参加过学校组织的演讲活动。也就是说,68个最先得到社会认可,也最先找到用武之地的学生中,有65个在小学时都结识校长,占95.6%。有了这个调查结果,他们就得出了如下结论:凡是上小学时就结识校长的人,一般都具备三个特征:一是不怵权威,二是善于与人沟通,三是乐于在“大人物”…  相似文献   

13.
“我的爸爸妈妈在外打工,爷爷奶奶怕我吃了苦,什么事都不让我做。所以我养成了懒惰的坏习气。这个星期我将从自己的事自己做开始,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这是谷城县茨河镇中心小学五(1)班一名学生对自己“心灵的承诺”。  相似文献   

14.
17岁的中学生梁兆琪暑期成了一名“打工仔”。每天,准时来到设在湾景大厦內的一家杂志社上班,做些抄抄写写的文字工作。在这家杂志社打工的共有3名中学生。他们领取计时工资,每小时25元港币,一天下来也有百八十元。“自己挣点钱花,当然开心啦。”梁说,“但更重要的是我们通过打工增长见识,认识社会。”  相似文献   

15.
一个留守儿童的背后是一个打工外出的家庭,是一根思念相隔的电话线,留守,到底有多少的酸甜苦辣,也只有留守与打工的人才有真正的体会。 当我第一次看到“留守儿童”这个称谓时,我首先想到的是班里那群父母在外打工的学生,想到他们的各种心理,想到他们的各种生活现状。然后想到的就是我自己,因为我已“留守”了20多年,我是改革开放以来最早的那批“留守儿童”。  相似文献   

16.
通城县是个有46万人口的山区小县,交通不便,资源匮乏,人口稠密。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倡导下,几年来,全县共有10万余人外出务工或经商,打工经济撑起了县域经济的半边天。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各大城市,留守在家的未成年人也与日俱增,继而形成了一个“留守学生”群体,“留守学生”问题也随之产生。为此,该县教育局关工委组织干部教师对全县“留守学生”进行了一个月的走访调查。目前,该县7万多名在校学生中,就有1.4万名“留守学生”,其中小学约3500名,初中约7600名,高中生约2000名。如此庞大的“留守学生”群体,将对构建和谐通城产生重大影响,他们的教育状况、生活状况、心理状况等,引起了县委、县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特别关注。该县教育局把此项工作作为全县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整体部署,上下联动,共同为“留守学生”构筑了一个爱心家园。  相似文献   

17.
姜建华 《职教论坛》2005,(3S):52-54
江山市位于浙江省西南部,浙赣铁路沿线。浙、闽、赣三省交界处。东连本省衙江、柯城、遂昌,西邻江西广丰、玉山,南毗福建浦城。北接常山,素有“东南锁钥、入闽咽喉”之称。它是浙江省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总面积2019平方公里.人口56万余.其中农业人口48万余人,农村劳动力35万人,在外打工12万人.在本地打工和从事二、三产业17万人。剩余劳动力6万多人。  相似文献   

18.
“留守经历”对大学生人格特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整群随机抽取了江西省3所一般本科院校有“留守经历”大一年级学生432人,并以461名无“留守经历”大学生为对照组,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wr,Q)和自编基本信息问卷调查和探讨“留守经历”对大学生的人格特质的影响。调查显示:有“留守经历”大学生比对照组大学生更孤独、内向、情感更冷漠;有“留守经历”男生比女生更为内向和孤僻;老一辈监护方式对学生影响最大,单亲监护方式容易使学生出现问题,母亲一方外出打工比父亲一方外出打工对学生的人格影响更大;父母与孩子团聚频次越少,对孩子良好人格的形成越容易产生负面影响;初中阶段开始留守生活对学生的人格影响最深远。  相似文献   

19.
采用自尊调查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自编的一般情况问卷,对潮汕三市农村地区的760名小学五年级和初中一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探讨潮汕地区农村留守儿童自尊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结果显示:(1)母亲在外打工组留守儿童的自尊得分显著低于父母均在外打工组、父亲在外打工组和对照组儿童;(2)在留守儿童群体内,小学五年级学生的自尊得分显著高于初中一年级学生,而初中一年级学生在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维度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小学五年级学生;(3)留守儿童的自尊与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都有显著正相关。因此,家长和学校在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培养他们善于发现和利用社会支持资源的能力,进行自我心理调整,以提高其自尊水平。  相似文献   

20.
马斌 《职教论坛》2008,(12):22-24
“高职学生工”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是由高等职业教育的性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高职生谋求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心理诉求所决定的。具体有实习打工、谋生打工、服务打工、体验打工、创业打工等多种形式;与“农民工”相比,高职学生工具有自身的许多特质。高职学生工现象后面还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加以重视和有效地调控,以维护高职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