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课堂教学中"活"而不"实"现象之系列 新课程要求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探究能力,倡导学习方式的变革.于是,在课堂中出现了大量的自主学习、小组学习和探究学习.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的存在,这些学习方式被异化了,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下列情景:  相似文献   

2.
当我们受家训、师训或是自我勉励的时候,一句口头禅是:学习(或曰“读书”)要用心。学习用的什么“心”呢?广义地讲,学习首先要有上进心、进取心,学习还要有雄心、决心、信心、恒心等等,学习用“心”,不只是“专心”和“细心”。学习,是一件全方位、全身心投入的事情,是倾其整个心力而下的功夫,所以,学习自当要“多用心”啊!(1)学习要有上进心、进取心。学习是一步一个台阶,不断攀登的过程,因此,学习是不能安于现状、止步不前的。有人还把读书学习作了这样一个比喻: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也是读书学习的一条规律吧!所以,上了读书学习这条船,…  相似文献   

3.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性学习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被实践证明可行的学习方式。但透过这股热潮,我们不难发现在实施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误区。其一:探究无效度只要是学生提出的问题,一股脑都拉出来探究。问题过于烦琐,浪费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势必也会影响课堂效率。一位教师教学《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一课。学习最后一小节时,教师让学生自己读,并提出问题。汇报交流时,学生说了很多:荷叶怎么会是一柄大伞呢?“”为什么要变成大大的荷叶?“”荷叶为什么在池塘静静举着?”“为何说雨点会唱歌?“”嬉戏”是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4.
1."研究性学习"的含义及特点"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就是以类似科学研究的过程、方法和形式进行的学习."研究性学习"的特点是:自主性、探究性、开放性和实践性.  相似文献   

5.
金清清 《考试周刊》2007,(27):57-58
我原来对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直棱柱的表面展开图》一课的内容不是很熟悉,因此备课时认真地学习了课本和教参,逐渐地便自认为心领神会、胸有成竹。但在备“合作学习”一处时,还是有个操作性的难题困扰了我,附“合作学习”如下:分别将三个立方体纸盒沿某些棱剪开,且使六个面连在一起,然后铺平,你能得到如下图形吗?请试一试。  相似文献   

6.
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几点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 ,“研究性学习”被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提了出来 ,这表明我国基础教育正式开始设立“研究性学习”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在我国兴起的时间还不长 ,许多理论与实践问题尚待研究 ,因此笔者想就这么几个问题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一、“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定义  “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定义很多 ,对其称谓也不一致 ,常见于各种书籍、杂志的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观点一 :研究型课程是以问题为基础 ,以探究活动为过程的一种综合性学习。观点二 :研究性课程是一种通过儿童对研究型课题作…  相似文献   

7.
“勤学好问”一直为人们所称道。这里的“好问”有两层意思:一是指好学上进,二是指态度虚心。如今,“好问”往往被曲解为“喜欢问问题”。因此,有人常把喜欢问问题作为评价学生好学的一把尺子。殊不知,好问并不等于好学。古语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习中有疑问要问老师,这无可非议,关键是怎样问更有利于学习。学生对待疑问有4种态度。第一种是懒于问。这种学生缺乏上进心,把学习看得无所谓,有疑问也不思考,更多的时候把问题扔在一边,这种学习态度应该批评。第二种是羞于问。这种学习心理比较复杂,有的是对老师有…  相似文献   

8.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发展委员会主席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纪的今天和明天>一书中指出:"教育应该较少地致力于传递和储存知识,而应该努力寻求获得知识的方法(学会任何学习).""试误学习"已经成为创新学习理念突出的现代特征之一.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桑代克将其定义为:经过重复练习某一经验而逐步减少错误,即通过试误形成的,这就是试误学习.陶行知先生说过:"教的法子应当根据学的法子."师生在互动中肯定有碰撞,学生的学习也存在差异,这就要产生一些错误做法、错误思维过程,而错误的出现说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曲折,暴露出学生思维中的障碍,为教师的教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9.
严育洪 《江西教育》2022,(10):10-11
易克萨维耶·罗日叶在《整合教学法:教学中的能力和学业获得的整合》一书中把"情境"定义为:"针对某一任务而需要联系起来的一整套背景化了的信息."真实情境就是一种很好的任务背景.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理强调"让学生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带着任务学习,以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来驱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基于真实情境,我们可以设...  相似文献   

10.
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强调不管做什么事,要事先有充分的准备。在学习中,这种准备就是"预习"。预习是一种按照学习计划预先自学教材的学习活动,它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记得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在语文课堂上,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从这个层面上说,新课程对教师的阅读引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相似文献   

12.
按照新课程"体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个性化"、"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等理念,笔者认为:在新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应该对小学"读写结合"进行重新定位:1"读写结合"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读和写是新课程学生学习一种基本的、重要的教学方  相似文献   

13.
(本课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第15章第3节"平方差公式".)【课堂实录】一、创设情境,引发兴趣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整式的乘法,知道了在一般情况下两个多项式相乘的法则,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的多项式相乘.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相似文献   

14.
在多年的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中,笔者深深体会到: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经常地开口说英语是一件很令教师伤脑筋的事情.为什么呢?第一,小学生学习英语缺乏像学习母语时的真实语言环境,语言环境的缺乏给学生学习制造了很大的麻烦;第二,学生学习英语的机会极少.  相似文献   

15.
"活动单导学模式"的教学改革,就像一股旋风席卷整个如皋教育界,我们白蒲小学也轰轰烈烈,扎扎实实地搞了起来.所谓"活动单"即通过集体备课最终形成的用以课堂操作的学生学习活动方案.每一个活动,都包含以下4个基本要素:a自主学习;b合作探究;c成果展示;d自我完善.每一课时均安排了检测与反馈环节.其中的合作探究环节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我认为:"活动单导学模式"也正是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具体落实与体现.  相似文献   

16.
一、引导学生感悟要把握“轻重”这是《景阳冈》的一个教学片段:1.引入激趣师:今天我们来学习《景阳冈》这一课,你们觉得用怎样的方式学好呢?生:这篇课文很有趣,演课本剧,演课本剧……(学生们在下面喊)师:那好,就演课本剧。师:要想表演成功,必须先学习课文,请同学们先读课文,然  相似文献   

17.
一、目的论:学习要有明确的目的,搞清为什么而学习 21世纪是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终身学习和继续教育的观念已广泛被人们所接受,而学习目的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为装潢门面而学;有人为父母或别人的意愿而学;有人为学习而学习,从理论到理论,纸上谈兵.到底应该为什么而学习,是我们必须首先明确的问题,目的不明,则方向不明,往往容易误入歧途或者事倍功半.  相似文献   

18.
兴趣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学生学习有兴趣,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如何使学生有学习兴趣呢?通过十几年的摸索、实践,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9.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点;如何利用多媒体课件的链接,使课堂教学节奏紧凑、活跃;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值得认真学习和研究。[1]最近我们在“机械能守恒”这一节的教学中进行了探索,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研究性学习”现已步入常规教学阶段,虽然取得了许多成果,但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其中主要问题有两点:一是形同虚设。许多学校的“研究性学习课”设置并不是为了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而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二是放任自流。有些学校的“研究性学习课”给了课时,配备了老师,也让学生选了研究课题,但在开展的时候无领导、无计划、无方案、无指导,课题研究如同儿戏,最后炮制出一个八股式的结题报告了事。 问题的根源在哪里呢?笔者认为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学校的领导、教师接触甚少,对它还非常陌生。二是对它作为一门课程进入教学实施毫无思想准备。三是过去的试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