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知不觉中我已走过几年的历史教学,几年的教学生涯,让我深感历史教学任重而道远,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同时也让我深深体会到历史教学的乐趣,总有让我挖掘不完的东西。  相似文献   

2.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讲述的是我们生活的世界,多数知识是需要通过学生去直接体验来获得的,如果在教学中有意地创设教学情境,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与社会的兴趣,而且教学效果会大为改观。在历史教学中,创设历史场景,采取角色扮演,实现与历史的“亲密接触”,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去体味历史,可以让学生在虚拟的历史场景中感受真实的生活。如上《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一课,我组织学生演出了一幕小品《老师与学生》。有五个学生出演,一个学生负责旁白,一个学生扮演扔纸屑者,依次出场的另外三个学生分别扮演倾向儒家、法家、…  相似文献   

3.
梁启超在其《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史料为史之组织细胞,……史料者何?过去人类思想行事所龆之痕迹,有证据传留至今日者也。”著名史学家傅斯年有句名吾“史学就是史料学”。德国历史学家兰克提出“有一分史料说一分话。”史学工作者总是根据史料来认识和重构历史事实的,通过史料呈现历史事实,认识历史、揭示历史本质。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了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要求做到“沦从史出,史论结合”。  相似文献   

4.
陈晓亚 《丽水学院学报》2005,27(4):96-97,123
教师要想在教学行为上真正体现新课程理论,就必须注重对教学实践的反思。全文就《历史与社会》教学实践中“因时间关系”、“课后解决”、“教学形式”、“联系实际”等问题进行了再思考。  相似文献   

5.
《中学历史教学》2013年第4、5期合刊发表了笔者的《“就地取材”进行史料教学——以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2为例》一文,得到了一些同行的好评。所谓“就地取材”进行史料教学。就是说.把教材现有素材当成史料,根据“教材史料”设计一些具有一定思维含量的思考题,由学生阅读这些“教材史料”来回答问题。受篇幅限制,  相似文献   

6.
历史认识来源于史料。历史教学既要让学生了解历史事实.更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是这样的”,“怎么知道的”。所以.在历史教学中补充史料.对教师,可丰富教材内容,  相似文献   

7.
孙梅 《考试周刊》2012,(50):11-11
当同学们陆续走出中考考场,我知道2012年的中考结束了。2012年中考历史试卷"新在哪里?""难在何处?"……这些问题并没有随着中考的结束而消逝,相反却愈来愈强烈地萦绕在我的脑海久久挥之不去。"图文并茂""题型新颖"是我对2012年历史中考试卷的第一感觉,如非选择题部分17题"史实与推论”、18题“历史时空”都是新增题型,当然材料题仍是2012年中考考查的重头戏。这就不能不引起我对史料教学的再一次研究。史料是构成人类历史的材料,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痕迹。所谓“史料”应当是指“反映某一特定历史事实的原貌的材料”,史料的形式也是多样的,有文字、数据、表格、图片、音像、实物、口述等。关于历史教学中史料的运用,我通过对2012年中考历史试卷的研究及平时教学的实践,谈谈对史料教学的看法.希望有助于以后的教学。  相似文献   

8.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要求把“史料教学”法引入中学历史课堂。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教学是当前中学历史教学关注的焦点。因此,研究中学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教学的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以中学历史教学为切入点,通过分析中学历史教学中史料素材的来源,重点探讨了将史料引入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策略,旨在说明中学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教学的重要性,以期为中学历史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周滔滔 《文教资料》2013,(26):167-168
新一轮课程改革之后历史教学变得更完善,有关历史教学的期刊杂志在国内陆续发表,其中《历史教学》、《中学历史教学》、《历史教学问题》、《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最为著名,这四本期刊公认是国内历史教学最为权威的四大学术期刊,《历史教学》和《历史教学问题》更是全国核心期刊.这四本期刊的发表促进了历史教学的发展,对于广大历史师生有很大帮助,但是每本期刊所论述的内容、所服务的对象和中学历史课程之间的关系都有所不同,作者就此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应恰当地运用史料,以史料为依托,使“历史变活”,让历史的有效教学言之有据。史料教学即是一种教学手段,也是一项教学艺术。教师应把握关键点,充分运用好史料,利用教材资源,注重因材施教,注意史料的真实性,强化重点,突破难点。  相似文献   

11.
王建成 《文教资料》2010,(7):141-142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应“加强课程内容的综合性、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的联系、增进各学科之间的知识和方法上的联系”:“重视发展学生的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提出,应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为依托,利用名诗名词与《历史与社会》教学的融合.培养学生的各种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2.
史料就其形式而言,包括文字、数据、表格、图片、实物等等。教学中,教师若能根据课本内容,适当选用史料并进行分析,将有助于学生对历史的学习。运用史料,不仅仅是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在讲到唐太宗与谏臣魏征时,有位教师引用《资治通鉴》中记载的一段史料:唐太宗因魏征直谏逆耳而罢朝回宫并震怒不已。皇后获悉后着礼服见太宗,太宗惊讶道:“为何如此穿戴且高兴呢?”皇后道:“我听说主明臣直,如今魏征敢于直言,那是因为陛下是位开明君主,我怎能不向您祝贺呢?”学生看完这段史料,自然兴趣盎然,也加深了对唐太…  相似文献   

13.
《人口与历史》一书有三大特点值得肯定;一、长时段的研究视野,这种方法能使人们越过暂时而肤浅的、偶然的事件,以一种“大历史”的视角去发现历史运行的整体态势;二、结构主义的分析方法,为人们提供了一幅生动的立体的人口与历史关系的画卷;三、分析、考订史料的扎实功力。  相似文献   

14.
历史教材中采用了大量的历史史料,这些珍贵的历史史料是当时历史史实的真实再现,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挖掘这些历史史料,使历史教学更有利于学生以后发展。  相似文献   

15.
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历史与社会》教学应当尽可能地让学生们多接触一些史料,扩大史料应用的范围,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史料的价值。本文首先阐述史料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应用的原则,接着论述史料在这门教学应用的方法策略。  相似文献   

16.
史料是进行历史思维的基本素材和对象。在历史教学中引进史料,有助于学生真实地、近距离地感知历史,有助于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观点。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课本中的史料,精心编排,适当补充,通过学生阅读、教师讲述和精心设计的思考题拓展教材,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7.
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情境,是每一位教育者的追求。以下是笔者在“区域的故事”一课里的“从边陲小镇到繁华都市”教学中所做的教学情境创设的尝试。  相似文献   

18.
史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突出。历史史料可以分为文字史料、图片史料和表格史料三大类,用好、用足图文史料,是充分运用历史教科书的具体体现。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历史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相似文献   

19.
唐锦屏 《湖南教育》2003,(12):30-31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历史与社会》,是我区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各中学使用的新教材。经过两年多的新教材教学,老师与学生对此是欢迎的,家长们对此是认可的。执教者反映,《历史与社会》教材突破了学科界线,整合了各方面的知识,内容丰富;小栏目设计新颖,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热烈,学生的综合能力有提高。学生们认为,《历史与社会》教材有照片,有图画,正文不多,新鲜有趣。他们喜欢教科书,喜欢上历史与社会课。家长们则在子女的评价单上签着:“通过《历史与社会》的学习,我的孩子懂事了,心里真高兴。”具…  相似文献   

20.
关于史料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一直是中学历史教育学界持续关注的热点,在中学历史教学领域形成了独特的“史料教学热”现象。“史料教学热”现象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国家政策的指引、历史学界重视史料传统、高考试题改革、中学教学法研究热潮、历史教研教学群体积极的态度等。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史料教学热”将不断迸发出新的生机,探析该现象的成因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其复杂性与多样性,推动中学历史教学研究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