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文章以维新派创办的几份代表报刊《中外纪闻》《强学报》《时务报》等为例,分析了维新派在创办报刊的不同阶段,利用报刊多向、快捷的传播机能,对一批维新人士产生的巨大影响。指出其新闻思想为中国资产阶级新闻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也为后来的中国革命派人士所借鉴。  相似文献   

2.
历史图画是中学历史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现行统编中学历史教材中,共有历史图画449幅,其中中国史228幅,世界史221幅。从依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编写的教材来看,还有大量增加的趋势。已出版的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编《中国历史》前三册,共有图画800多幅。这表明历史教科书在表达手段上,已由过去的以文字表述为主,向文字与图画相结合的方向转变。这种变化告诉我们,历史图画教学成为中学历史教师面临的急待认真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杨阳 《文教资料》2006,(30):188-189
梁启超因《时务报》而名重一时,《时务报》也因梁启超而具有了独特的特色和影响。从这个联系出发,本文简要评述了梁启超及《时务报》。  相似文献   

4.
《懂礼貌的孩子》共有三幅图画。同学们看多幅图写一段话,先要一幅一幅地仔细观察图画,看清楚图画上画的是什么人,他们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再把三幅图画联系起来整体看,弄明白重点图画是哪一幅,三幅图画上的内容表现了什么意思。通过观察,我们知道了这三幅图画反映的是一个孩子(取名为小宁)懂礼貌的事,其中第二幅是重点图画。第一幅图画的是小宁在屋外迎接阿姨进屋来;第二幅图画的是小宁在屋里泡茶,招待阿姨;第三幅图画的是小宁在门口送阿姨。按“迎客”、“待客”、“送客”的顺序把这些内容连接起来,把他们怎样想的,怎样说的,怎样做的写成一…  相似文献   

5.
清末时人曾这样说:“新党之议论盛行,始于时务报;新党之人心解体,亦始于时务报。”这样说可能不很恰当,但却说明了《时务报》在戊戌维新中的重要作用。我国古代农民起义的宣传、发动、组织、联络手段大多利用宗教迷信或秘密结社,到近代,农民那种落后的斗争形式已不适应年轻的中国资产阶级的斗争需要。他们要大力宣传自己的意识形态、思想体系。于是报刊成了进行这种宣传的最好工具。《时务报》,就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应运而生了。当立志维新变革的康有为屡次上书皇帝不达后,先后组织了北京、上海强学会,并靠捐助的经费出版了《强学报》,但不久即被弹劾。这时,黄遵宪、汪康年等人提议以强学会之余款筹备创办《时务报》以“开民智”,并请康有为的得意门生,在康有为上  相似文献   

6.
《金黄的大斗笠》一文以优美的笔调,向我们展示出了一幅风雨图。文章虽然短小,但是却充满了诗情画意,使我们感受到其中的图画美、语言美和情感美。一图画美《金黄的大斗笠》描绘了一幅栩栩如生的风雨图。按照过程,它又由三个画面组成。第一幅图:风小、雨稀。“庄稼的叶子翻过背,闪现出一片片灰绿”,“乌云被太阳照得受不了,越缩  相似文献   

7.
陈墨,1990年出生,湖南师大附中初二学生。陈墨从小喜欢用画来表现他眼中的世界,4岁开始在报刊上发表儿童画。从小学一年级开始,陈墨一直坚持用“图画故事”“图画日记”和“图画作文”的方式来反映自己的生活。五年级时,他创作了108幅《水浒系列人物漫画》以及反映学校生活的大量作品。初中一年级时,他又创作了《名言童画》200幅。陈墨的作品曾经在《初中生》《同学》《少年作文辅导》《湖南日报》等报刊发表。2004年4月,他的图画日记《纸上的风景》正式出版。  相似文献   

8.
《时务报》维新变革的传播内容切中时代脉搏,迎合了国人救亡图存的心理需求;《时务报》传播技巧的改变赢取了更为广泛的受众青睐;《时务报》读者的受众观足以显现报刊媒介起到了政治动员,吸引同盟军,扩大社会基础的作用,对晚清社会产生了巨大的震荡。  相似文献   

9.
从维新运动兴起到戊戌政变之间,张之洞与以梁启超为代表的《时务报》维新派都倡导社会变革。深入考察张之洞的代表作《劝学篇》发现,在“救时”的大局下,在《时务报》时期,“求大同存大异”是张之洞处理与后者关系的准则,这使他与后者之间保持着既合作、认同,又矛盾、冲突的独特文化关系。  相似文献   

10.
意境审美谈     
什么叫意境?简单说,意境就是情思与景物的和谐交融,或者说,意境就是一幅情景交融的人生图画。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提供给人们的就是这样一幅图画:  相似文献   

11.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资产阶级变法运动,同时也是真正具有近代意义的思想启蒙运动。变法期间,维新派创办的《时务报》是当时影响最深远、销售量最大的一种刊物。梁启超曾说:“甲午挫后,《时务报》起,一时风靡海内,数月之间行销至万余份,为中国有报以来所未有,举国趋之,如饮狂泉。”而梁启超在《时务报》连续刊载的“变法通议”更是其中影响最大一文。为此,梁启超得到“舆论界天之骄子”之美名。他在维新变法运动中启迪民智方面功绩也确实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2.
指导看图方法图文对照学文──第一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江西省赣州市教研室刘健本组教材共编排了两篇看图学文:《小蝌蚪找妈妈》、《骄傲的孔雀》。其中《小蝌蚪找妈妈》是一幅跨页连续图,《骄傲的孔雀》则有多幅图。看图学文是由图画和说明图意的课文组成。图画是客...  相似文献   

13.
2007年1月28日至2月3日,由《年轻人》杂志社、《科学启蒙》杂志社、《中外童话画刊》杂志社联合主办的第二期野豹素质拓展训练营在长沙举行。  相似文献   

14.
黄遵宪对中国近代报业的发展功不可没。早年东渡日本,是其意识到“新闻纸,启人智慧”的重要时期。甲午战争后,黄遵宪迅速投入“以先知先觉为己任,借报纸以启民智”的实践活动,首倡《时务报》,旋又转赴湖南,力佐《湘学报》、《湘报》。黄遵宪在办报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切近读者的接受能力、信息适量性原则等思想,不失为是近现代报业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5.
《海外英语》2011,(11):48-48
王国维(1877—1927),近代著名学者、诗人、文艺理论家、哲学家。22岁时,至上海《时务报》馆做校对。1906年,任清政府学部总务司行走、图书馆编译等职。期间,著《人间词话》《宋元戏曲史》等名著。  相似文献   

16.
《时务报》创刊,张之洞出资出力,得到了他的支持和拥护。因为在"救亡图存"的面前,张之洞求变通以救国的思想与《时务报》的宗旨合拍,成为张之洞支持维新派的一个基础,并且张之洞与维新派之间的许多变法主张具有共通性;对维新派来说,与张之洞合作,对加强自身力量和推动维新运动也是可行的。可以说,《时务报》的初创时期正由于张之洞与维新派双方都有相互靠拢的意愿,关系处于"蜜月"阶段。  相似文献   

17.
执教《故都的秋》,深为其中的图画美所吸引,作者描述的几种秋景其实就是几幅美妙的图画。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执教《故都的秋》,深为其中的图画美所吸引,作者描述的几种秋景其实就是几幅美妙的图画.  相似文献   

19.
[引导文]同学们,《擦玻璃窗》一共有五幅不按次序排列的图画。要求我们调整图序写一段话,写清楚图画所反映的事情,表现好图画的中心思想。怎样调整图序写一段话呢?一、首先一幅一幅地观察图画,看清楚每幅图画的是什么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做什么事?(两个少先队员在星期天、在老奶奶家里为她擦玻璃窗。左上图画擦完玻璃窗后走出了老奶奶家,左下图画是用绳子把抹布扎在木棍上,中间图画是擦不到最上面的玻璃窗,右上图画是拿着扎在木棍上的抹布擦最上面的玻璃窗,右下图画开始擦玻璃窗。)二、接着按时间先后顺序,把五幅图画的次序调整排列,连…  相似文献   

20.
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现藏故宫博物院),真实地描写了北宋末年汴梁(河南开封)城市的繁华景况。它不仅是一幅描写生活及风俗的图画,也是一幅说明社会历史发展的图画记录。这样细致地刻划城市人民生活及风俗的图画,在我国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