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高师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高师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在内容上要充分体现“师范特色”和“学科特色”的特点;在建设方法上要充分收集具有代表性的献资源,满足本校重点学科、教师进行科研及重点专业学科教学用书的需要,还要收集本校的科研成果,建立具有自身独特风格的特色馆藏。  相似文献   

2.
试论地方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色馆藏是指一个图书馆所收藏的文献资料具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地方高校图书馆建设具有本校特色的藏书体系,对于节约经费、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建设特色馆藏,要遵循满足读者需求、立足馆藏基础、突出地域特色及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围绕重点学科进行,并加强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和利用,开发特色数据库,为教学和科研服务。  相似文献   

3.
试论新建本科院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色馆藏是指一个图书馆所收藏的文献资料具有自己的独特风格。新建本科院校图书馆建设具有本校特色的藏书体系,对于节约经费、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建设特色馆藏,要遵循满足读者需求、立足馆藏基础、突出地域特色及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围绕重点学科进行,并加强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和利用,开发特色数据库,为教学和科研服务。  相似文献   

4.
李文 《惠州学院学报》2011,31(1):121-124
文章提出高校图书馆要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学校所在地的地域性特点与需求和图书馆自身特色确立特色馆藏,从采购特色专业文献、收集特色学科非正式文献、优选捐赠文献分析了特色馆藏建设的方法和途径,并从特色馆藏纸质资源建设及其数字化、合作化建设几个方面阐述了特色馆藏建设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打造金陵中学的“馆藏特色” 特色馆藏是学校办学特色的一个标志,也是衡量中学图书馆馆藏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金陵中学图书馆结合本校历史,配合校园文化建设确立方向,致力坚持“诚真勤仁”的校训,遵循“为学生的一生奠基,对民族的未来负责”的办学理念,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建设是学校和学科发展的有力支撑,而特色文献资源的建设更是高职院校图书馆构建特色馆藏体系的重点和亮点。以江南园林特色资源建设为例,围绕高职院校图书馆特色资源的收集范围、收集原则,从专业群和专业特色文献建设、拓宽收集渠道、提升服务管理水平、建立长效机制等方面探寻收集路径。  相似文献   

7.
谈高职院校的特色馆藏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高职院校图书馆特色馆藏的内容 ——围绕特色专业与学科开展藏书建设。要对本校重点学科、特色专业和优势专业的相关文献进行重点收藏、优先投入,做到馆藏围着重点转,重点围着专家转,以重点带动一般,使重点学科的藏书尽可能丰富、系统和完整。……  相似文献   

8.
建设具有自己特色的图书馆藏书体系,是高师图书馆要努力实践的目标,而藏书结构是否合理和科学,则是这个体系的核心。结构的建立要从本校教学与科研的大前提出发,突出教育科研等的特色。  相似文献   

9.
疏志芳 《池州师专学报》2007,21(3):142-144,152
特色馆藏是一个图书馆中独具特色的部分馆藏,代表一个图书馆的馆藏质量,作为一所地方高校,建设图书馆的特色馆藏,除了体现“学科性”以外,还应讲求”地方性”。我校图书馆应结合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特点,以池州经济、池州文化、池州文献等为导向,培育馆藏的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10.
图书馆的藏书,只有被读者利用,它的经济价值才能被真正体现出来。一个图书馆的馆藏利用率是衡量一个图书馆藏书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我们在图书馆工作中,要牢固树立“藏书是利用”这种观念,改变传统的服务方法,为读者创造一切条件,尽可能极大限度地提高馆藏文献的利用率。1、建立具有本校专业特色的藏书体系。合理的藏书体系是提高文献利用率的前提。高校图书馆主要为本校的教学和科研服务,图书馆在文献采集工作中应根据本校专业设置情况和发展方向,确定以本校专业所开课程的参考书及科研项目需要的书刊资料为重点,以非教学用书收藏…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湖北省部分特殊学校进行问卷调查与部分培训教师进行个别访谈,回顾湖北省特殊学校教师的培训历史,提出省特殊学校教师的培训明显地存在类型单一、理念相对滞后、教学方法缺乏实用性、行动研究处于低质与新教师培训明显弱化等问题,并针对性地从培训机构的师资、管理、教材资料与经费方面对培训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从而增强特殊学校教师在职培训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阻碍因素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师职业既有一般专业的共性,也有自身的专业特性。幼儿园教师劳动对象特有的生理心理特点,决定了幼儿教育工作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也决定了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特性。但从我国目前的现状来看,幼儿园教师远未达到专业的水平,原因是当前还存在诸多不利于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中辅助性教学资源的开发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开发配合新课标教材的教学资源库的研究”这一子课题研究是从图书与视频教学资源、网络学业评价、学生自我评价等角度进行理论与实践研究。该子课题包括以下几个分课题:《课程标准情景要素》各学科教学资源库的研制;学具教具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网络在线学业评价研究;教师成长全书编写研究;新课程中辅助性教学资源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评价的研究;配合新课标教材的学生教辅图书研究等。本课题全面研究开发了适合新课标、新教材的立体化教学资源库,包括教师教学资源库、教辅图书、听力丛书、CD ROM与VCD和录像带等音像资源、学生学业评价网络资源等方面。这些辅助性教学资源,既丰富了课程资源,也为21世纪立体化的课程教材体系的开发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资源依托。  相似文献   

14.
中学校本研修实施"目标——行动"模式,前提是进行个性规划,核心是团队行动。它有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与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也有利于校本培训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特殊学校校长在教师绩效评估实践中所关心的具体问题,采用开放式问卷和焦点小组讨论两种方式,对30名特殊学校校长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当前特殊学校校长最为关心的具体问题主要有"评估指标难以操作和量化"、"评估指标没有照顾不同岗位工作性质的差异"、"评估没有能从实质上激励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等。建议特殊学校将绩效评估目的主要定位于促进教师发展,基于工作分析构建评估指标体系,并在评估过程中注重多主体的参与。  相似文献   

16.
哈格里夫斯对教师文化进行了富有特色和颇具价值的研究。基于后现代社会的特征和要求,他对教师文化的背景、价值、形式与内涵等进行了重新诠释,并进一步构建了理想的教师文化模式。探寻他关于教师文化的独特见解,客观评价他的教师文化观.对于推动我国当前的教师文化建设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7.
伙伴心理互动援助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咨询形式,是指具有相同或相似年龄和心理特征的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发组建互助团体,开展互助活动,解决生活、学习和成长中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研究者采用质性研究方法,通过访谈、观察、实物收集等方式收集了三位培智学校教师职业认同的相关资料。通过分析和解释三位教师的故事,发现他们从教师地位、学校文化和专业性三个方面,采用了适应、自省、否定等策略来构建个人对教师这一职业的认同感,教师个人特质和外在环境对这个过程有重要影响。三位教师的职业认同现状决定了他们对未来的职业规划。  相似文献   

19.
特殊教育师资专业化培养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教师专业化思潮的推动下,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问题不容回避。本文在综合教师专业化一般概念和特殊教育特点的基础上,提出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内涵:包括掌握科学系统的知识,有效解决实际问题,有充分的专业自主权、恪守职业道德四个方面。从专业化的角度审视当今我国特教师资培养的目标、模式和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完善培养目标,实行课程分层和分流,增强课程实用性,力求课程综合化,加强行动研究能力的培养等。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reviews research and theory pertaining to teachers' differential treatment of different students in the classroom. Research on the behavioral-mediation (or transmission) of teacher expectancies is the major source of information about teachers' differential behavior toward high and low achievers. The common behaviors in expectancy-mediation research are listed, together with their meta-analytic effect magnitudes. A proposed conceptualization of teachers' differential behavior distinguishes between (a) the relatively equitable distribution of teachers' feedback; (b) compensation of low achievers in the instructional domain; and (c) a reversed trend of providing a warmer emotional climate and more positive affect to high achievers. Subsequent discussion focuses on students' perceptions of teachers' differential behavior, with special emphasis on gaps between students' and teachers' perceptions in the affective domain. Latter sections of the paper review teachers' differential behavior toward specific student types, particularly toward teachers' pets, and teachers' differential behavior in the physical space of the classroo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