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教育部等四部门于2021年4月印发的《关于实现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指出,进一步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接续推动脱贫地区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此背景下,文章探索实践精准化帮扶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通过“招生、资助、教学、管理、就业一体化”精准施策,实现现代学徒制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政策的“一体融合”;校企共同发力,充分发挥职业教育提“智”功能;增强脱贫家庭和经济困难家庭致富的内生动力,以期为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提供有效的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2.
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组团式”帮扶是“输血式”帮扶,以提升县域教育质量为目标。实践中,做好“组团式”帮扶,真正实现县域教育振兴,需要处理好方法与目标、帮与扶、“外来优势”与“本来劣势”、团内与团外、增长点与生长点、单因素改善与系统整体改善、全面着眼与突破切入、县中局部发展与县域整体生态、组团帮扶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随着精准扶贫工作不断向纵深推进,高校在精准脱贫攻坚战中所具有的特色与优势逐渐显现出来。本文在精准扶贫背景下,以贵州大学帮扶贵州省贞丰县脱贫攻坚的工作案例为研究对象,以选派驻村干部、校农合作、“一院一品”及“博士村长”项目等为研究内容,就高校在精准扶贫背景下帮扶地方脱贫攻坚的有效路径进行了分析,旨在为贵州省决战脱贫攻坚和实现同步全面小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组团式”援青全面发力,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到高等教育,各个层次的“组团式”教育援青队伍活跃在青海大地,为雪域高原的教育事业增添了活力、增强了动力,探索出一条精准高效的教育“组团式”帮扶之路。本文旨在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组团式”援青取得的成就,为进一步做好教育援青工作提供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以"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总体思想为指导,以吉林工程职业学院定点帮扶吉林省双辽市合心村为例,在精准分析区域致贫因素以及吉林工程职业学院优势资源的基础上,探索高职院校精准扶贫的途径,为打赢扶贫攻坚战贡献一己之力,并为其他高职院校顺利完成脱贫攻坚工作提供借鉴与参考,推动脱贫攻坚工作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6.
教育帮扶是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抓手,职业教育帮扶是乡村教育振兴的主要内容,更是教育振兴乡村的重要载体。在当前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脱贫攻坚取得历史性成就新时期,研究职业教育帮扶振兴乡村具有重要价值与意义。文章以黔S学校为个案,分析该校围绕区域社会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设置专业群、精准招收及帮扶弱势群体及家庭经济困难等农村特殊困难学生、开展校企合作培养乡村产业振兴应用型人才、促进教育振兴乡村的经验。个案实践创新的社会主体参与帮扶,“智志双扶”帮扶方式方法以及招生、助学和专业培养一体化帮扶路径等职业教育帮扶振兴乡村模式,对我国乡村教育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及国际减贫事业发展等都具有启示及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标志。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个一批”脱贫措施,为打通脱贫“最后一公里”开出破题药方。其中,“发展教育脱贫一批”是党中央交给教育的重大任务。近年来,中共天津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以下简称“天津市教育两委”)实施精准帮扶,集中力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从组团支教、职教援助、网络扶智、消费扶贫等方面深度开展扶贫协作和支援合作工作,补齐了贫困地区教育短板,书写了新的时代篇章。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十九届五中全会将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十四五”社会发展目标之一。只有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才能提升脱贫攻坚质量,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效衔接并打下坚实基础。思想政治教育注重用思想引领人民群众,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实践活动中,思想政治教育能够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切实保证脱贫攻坚成果的社会主义性质,凝聚社会力量,形成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社会合力;能够教育以培育发展能力,动员以激发精神力量来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能够通过确保社会稳定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营造和谐社会环境,推动脱贫攻坚成果的开拓与扩展。  相似文献   

9.
脱贫攻坚精神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活资源和生动教材,高校应通过切实有效途径,将脱贫攻坚精神有效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增强理论自觉,推进脱贫攻坚精神与思政课堂相融合;深化校企合作,推进脱贫攻坚精神与社会实践相融合;赓续红色基因,推进脱贫攻坚精神与校园文化相融合;利用信息技术,推进脱贫攻坚精神与智慧网络相融合。  相似文献   

10.
教育扶贫是当前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是当前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摆脱贫困的根本之策。近年来,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坚持"植根老区,面向秦巴,对接产业,服务民生"办学理念,恪守"输血"与"造血"并举扶贫思路,采取教育引智、产业支撑、多元助力等举措助力扶贫攻坚,有效实现了对帮扶村的精准识别、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  相似文献   

11.
面对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需要探索高校参与精准帮扶长效机制,应从党建引领,实现驻村帮扶向乡村振兴战略转型;从产业延伸,实现产业帮扶向产业综合体系转型;从文化培育,实现物质帮扶向精神文化脱贫转型.  相似文献   

12.
下山脱贫是浙江省扶贫工作的重要抓手,武义县的下山脱贫实践是浙江省扶贫攻坚的一个典型样本。通过对武义县下山脱贫移民生存发展状态调查,认为武义县下山脱贫移民生存发展状态良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下山的成本增加,难度增大;山民的观念陈旧,技能缺乏;下山脱贫安置点多,资金有限等。要想使下山脱贫工作可持续发展,必须优化政策和服务,转变安置方法和资金投向,注重下山脱贫移民的教育培训、多种经营和帮扶救助等,并且一定要做好下山移民和接纳地村民两方面的工作,使之能和睦相处。  相似文献   

13.
精准扶贫是中国特色的贫困治理模式。在精准扶贫基本方略指引下,中国贫困治理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是中国贫困底数大,脱贫攻坚还面临着多元帮扶主体角色定位不清、力量分散,贫困地区和困难群众内生发展动力严重不足,脱贫成效巩固难等问题。未来要在乡村振兴视域下优化脱贫攻坚路径,就必须从"多元主体"的视角出发,激发贫困地区和困难群众的内生发展动力,整合多元帮扶主体力量与资源,构建基于内生发展的科学帮扶机制。  相似文献   

14.
国家高度重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学生资助工作,这既关系着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应急保障,也关系着国家教育脱贫攻坚的成效。以某高校在疫情防控期间开展的相关调研为依据,分析疫情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习生活产生的影响,提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高校学生资助精准施策的重要依据。高校在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在做好经济帮扶的同时,要协同开展学业帮扶、就业帮扶、心理帮扶等,从而构建学生资助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5.
国家高度重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学生资助工作,这既关系着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应急保障,也关系着国家教育脱贫攻坚的成效。以某高校在疫情防控期间开展的相关调研为依据,分析疫情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习生活产生的影响,提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高校学生资助精准施策的重要依据。高校在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在做好经济帮扶的同时,要协同开展学业帮扶、就业帮扶、心理帮扶等,从而构建学生资助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6.
根据西部基层农村扶贫工作的实践情况,可以看出在当前我国全面打响扶贫攻坚战的关键时期还存在着粗放帮扶、帮扶对象在扶贫中主体地位缺失、帮扶过程中社会力量参与不足及专业"造血"帮扶缺失等农村帮扶工作中的结构化治理困境~([1])。这些结构化治理困境致使多年来我国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取得的宝贵成果失去了长效性,最终影响我国扶贫战略目标的实现。要想改变这种困境实现扶贫战略目标,在优化基础农村治理结构的同时积极引导社会工作参与到脱贫攻坚实践中,充分利用社会工作独特的专业优势,重塑帮扶对象的主体性地位,积极构建社会工作参与的专业化帮扶治理格局,引导帮扶工作从"输血"帮扶到"造血"帮扶的实现,推动帮扶工作朝着更深、更广的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脱贫攻坚成就显著,形成了中国特色的脱贫智慧,其中高校资助是教育扶贫的重要手段,脱贫攻坚的成功经验对开展资助工作有重要的指导与借鉴意义。从脱贫攻坚队伍建设、精准理念、扶志立志入手,结合目前资助工作短板展开分析,提出实施高校资助工作队伍“三提升”、聚焦精准资助“三精准”、构建立志教育长效体系等,以期推动高校资助工作进一步提质增效,充分发挥资助育人长效作用,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民族教育》2022,(5):57-58
<正>教育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是帮助西藏补上基础教育短板,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来自江苏省扬州市朱自清中学的高级教师蔡亚初,参加江苏省第四批教育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远赴拉萨江苏实验中学支教,在格桑花开的地方,倾情奉献。  相似文献   

19.
边境少数民族地区能否顺利脱贫是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的关键环节,也是国家安全、区域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的重大议题。地形地貌限制、机会与资源有限且分配模式相对固化是其贫困文化的内核。本研究以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两个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脱贫攻坚政策实践为例,阐释了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特征与特殊挑战,从杜绝因学致贫、阻断代际贫困、促进民族团结、辐射边境教育等方面分析了教育脱贫攻坚政策的效能,并指出教育脱贫攻坚政策的设计与实施基本是按照教育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层逻辑展开。  相似文献   

20.
脱贫攻坚已经到了收官阶段,走好脱贫"最后一公里"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然而,非贫困县、非贫困村地区(以下简称"双非"地区)的扶贫工作往往是脱贫攻坚路上容易被忽视的角落。"双非"地区在脱贫过程中与贫困县(村)相比较,扶贫工作推进不平衡、帮扶力量不匹配、及脱贫对象识别欠精准等问题已然影响到"双非"地区扶贫干部工作积极性以及贫困户的脱贫愿望。加大对"双非"地区扶贫工作的重视力度是当下"双非"地区扶贫工作的首要任务。探索"双非"地区扶贫工作的新路径也是助力乡村振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