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标点”的概念和汉语标点系统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出版电子化、信息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编辑工作规范化的要求日益提高,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重要性日益明显。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对标点符号的研究与应用却远不如对文字那样重视。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林穗芳先生最近系统地研究了标点符号的概念和历史发展,对汉语标点系统的特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对编辑工作者理性地把握标点符号,从而在正确地使用标点符号上起一点表率作用很有好处。林先生的研究成果是分析、比较古今、中外关于“标点”的词源,以及标点符号的历史演变和发展特点中得出的,史料翔实,观点清晰,对编辑工作者学习和研究标点符号的理论和历史也很有益处。本刊将分三期刊出林先生的研究成果。本期刊《标点符号的概念和汉语标点系统的特点》,下两期分别刊出《汉语“标点”的词源和历史演变》、《外国“标点”的词源和历史演变》。  相似文献   

2.
整理古籍,标点是最基本的工作。唐人李匡文说:“学识如何观点书。”(《资暇集》)可见古时点书就需要有丰富的学识。我们今天去古已远,标点古书的困难就更多了。近年出版的古籍标点本,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标点失误的问题,即使是专家学者整理的书也在所不免。看来,标点还是古籍整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我们说错误多少,也是比较而言的,并没有一个绝对标准。如果是一部三十万字的书,平均按十个字一个标点符号计算,那么三十万字应加三万个标点,千分之一就是三十处,即使出了一  相似文献   

3.
吕叔湘先生在《整理古籍的第一关》中指出:"标点符号的使用,可以斟酌的地方很多,但是关系到正确和错误的,主要只有断句(传统意义的句)和引号起讫这两件事。"受吕先生这段话的启发,平时翻检中华书局点校本《三国志》(1982年第2版),发现书名标点中也有不少地方值得斟酌。现特将其分为三类整理出来,供是书读者及整理者参考。一书名类首先说明一下,为排印方便,摘录原文时一般都改用相应的新式标点符号(专名号略去),但本类中所涉及到的需加辨析之处仍沿用书中标法。  相似文献   

4.
《传媒》2000,(7):38
人民出版社编审林穗芳多年来致力于中外标点研究,所写《标点符号学习与应用》一书已由该社出版,全书430页,约30万字,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标点的基本理论知识,标点的词源、概念、对象、功能、层次以及标点  相似文献   

5.
屈考 《出版科学》2000,(2):64-64
人民出版社最近出版了林穗芳的新著《标点符号学习与应用》(430页,30万字,定价24元)。全书分三篇。第一篇《标点概说》是理论篇,论述标点概念、对象、功能、种类和层次。第二篇是历史篇,分《汉语标点的历史发展》、《外语标点的历史发展》、《从历史比较看现代汉语标点系统的特点》三章,介绍了我国现用标点符号少数如何从古代传承下来,多数如  相似文献   

6.
编辑同志: 《标点符号的使用》一书规定:所有的点号和引号、括号、书名号的后一部分,都不能用在一行的开头;遇有这种情况,应把前边的字挤得紧一些,把标点放在前一行的末尾。我在誊写稿件时感到:如果按这一规定办,抄写出的稿件就不符合每个字和每个标点符号各占一格的要求。到底怎么为好,请给答复。  相似文献   

7.
1934年鲁迅先生写过一篇短文,题为《点句的难》(后收入《花边文学》一书),批评当年出版的标点本古书标点多错,“竞连极平常的句子也点了破句”。这个问题可以说是“于今为烈”:几乎是无错不成书,而且往往把并不难懂的地方点破了。  相似文献   

8.
说起标点符号,许多人视为"小菜"一碟。孰不知,标点符号中的学问颇多,既不能一逗到底,更不可乱点"鸳鸯"谱。规范标点符号的法规就是1990年3月,国家语委和新闻出版署发布的经修订后的《标点符号用法》,它规定了16种标点符号的用法。标点  相似文献   

9.
最近阅读了一遍《古文观止》,想到了一些问题。别的问题不在这里说,光说说关于重印古籍方面的。我看的《古文观止》,是一九五九年九月新一版,一九七八年三月辽宁第一次印刷的。不知道现在发行的是何处第几次印刷,也不知道是否有新的更改。就我看到的而言,至少有五个问题值得注意。 (一)标点问题给古籍标点,通常有三种办法:一是详细加工标点符号,这最受读者欢迎;二是略分句读((?)),这就简略了一些;三是一圈到底,这也聊胜于不标。今本《古文观止》用的是映雪堂本的原断句,属于第二种。映雪堂的句读,大多数是对的,但也颇有  相似文献   

10.
人民出版社最近出版了林穗芳的新著《标点符号学习与应用》(430页,30万字,定价24元)。全书分三篇。第一篇《标点概说》是理论篇,论述标点概念、对象、功能、种类和层次。作者认为,标点的对象是连贯性话语及其组成部分(包括文章  相似文献   

11.
标点符号的重要性,在上小学时就听老师讲过,以为不难学,从来不把它放在心上。直到当了编辑,落笔改稿时,才发现标点的应用颇费斟酌,如果用得不当会影响意,不能掉以轻心。林穗芳先生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外标点符号的研究,我有幸成为他所《标点符号学习与应用》一书的责任编辑。读完书稿,我心里确确实实很受感动。小小的标点符号往往不受人重视,林先生却以它为研究对象做成了大学问。  相似文献   

12.
标点符号作为语言文字的基本要素,并没有引起大家高度的重视,加上标点符号用法的规定、国家标准中,对其表述比较模糊、笼统,例子也比较简单、抽象,所以标点符号在实际应用中难以把握。因此,标点符号的应用比较混乱。偶读张虹老师发表在2006年第3期《科技与出版》上的《常见标点  相似文献   

13.
“史记”版本考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史公自序》云:“凡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为《太史公书》。”今本《史记》却有五十五万五千六百六十字。这多出的二万九千余字从何而来?且其余的五十二万余字,是否皆史迁原著?这是研究《史记》版本所不能不考索的问题。古本为了叙述的方便,我们把目前通行的、中华书局于1959年出版的《史记》标点本,称为今本,而反把清季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的古籍整理工作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据不完全的统计:1981年出新书一百一十多种,1982年出新书二百三十多种,1983年出新书二百八十多种,1984年上半年出新书一百四十四种。除新版古籍以外,还有许多重版古籍,如标点本“二十四史”中的大部分和《资治通(钅监)》、《十三经注疏》、《经籍纂诂》、《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太平广记》,《艺文类  相似文献   

15.
《标点符号词典》序张涤华[编者按]抓质量、抓精品是目前各出版社的中心工作。山西人民出版社最近出版的《标点符号词典》一书,对广大编校人员提高编校质量可以提供一定的帮助,为此,我们特向同仁们、朋友们推荐这本书,并选载了本书的《序》。《序》的作者是我国著名...  相似文献   

16.
《后汉书》卷八一《独行传》的《李业传》附《任永冯信传》,中华书局标点本的头两句为:"是时犍为任永(君)[及]业同郡冯信,并好学博古。"这样标点,文不可读。显然有误。检《华阳国志》卷一○中《光贤仕女总赞·犍为仕女》《任永传》载:"任永字君业。"原作"君业",本不误,标点者不知"君业"为任永字,遂据他本改"君"为"及",造成错  相似文献   

17.
黄鸿森 《出版科学》2003,(2):92-94,96
学术界殷殷期望出版一部标点符号史著作,近年在报刊上仍然听到这种呼声。香港《词库建设通讯》第9期(1996年8月出版)刊出黄河清先生《较早介绍西式标点符号的人》一文,报道了清末外交官员张德彝在1869年写的出使西方的游记中介绍西方的九种标点符号,然后说:“囿于笔者见识,我尚未看到系统研究各种标点符号名称由来的专著,显然这又是留给我们这一代人的空白。”《文汇读书周报》2000年8月12日的一期  相似文献   

18.
新见《云麓漫钞》王秉恩手校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麓漫钞》是南宋赵彦卫的一部笔记体著作,“书中记宋时杂事者十之三,考证名物者十之七。”1957年古典文学出版社曾据《涉闻梓旧》本标点排印入《古典文学参考资料小丛书》中。1996年,中华书局《唐宋史料笔记刊进》中亦收有是书,是傅根清同志参考诸本重新整理的点校本。可见此书深受学术界重视。近日忽于山东大学古籍所购藏陆澹安先生遗书中,发现影印《涉闻梓旧》本此书二册,书中夹有浮签累累,书眉亦有朱笔校语,细阅之,始知是王秉恩手校本,浮签为王秉恩手写,书眉校语为其子王君复(字文焘)誊录,以之与傅根清点校本(以下简称傅…  相似文献   

19.
中华书局标点本《晋书·安帝纪》义熙十三年云:“秋七月,刘裕克长安,执姚泓,收其彝器,归诸京师。”而同书卷十三《天文志下》在列举了大量天文现象之后却写道:“义熙十二年七月,刘裕伐姚泓。十三年八月,擒姚泓,司、兖、秦、雍悉平。”对于刘裕灭后秦这一件历史大事的  相似文献   

20.
“上海在抗日战争以前,约1930年至1937年这一段时间内.书业中掀起了一个浪潮:有几家规模不大的书店,以极廉价的书籍大量供应给读者,人称‘一折八扣书’,又称‘标点书’。”(平襟亚:《上海滩的一折八扣书》。《出版史料》创刊号,第136页,1982年)一折八扣书有种说法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