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有一次,在高二年级某班上课,内容是《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六章第四节《国民革命的失败》。主要是讲国民党右派夺取领导权、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致使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和国民革命失败。  相似文献   

2.
《湘南学院学报》2019,(1):35-39
1924年,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达成了第一次合作,促进了中国革命蓬勃发展。然而,1927年原本积极联合苏俄、共产党的国民党领导人蒋介石却突然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屠杀了大批进步人士和共产党员,导致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分析蒋介石在大革命时期政治立场和思想转变的原因,对进一步了解大革命时期国共合作的历史以及加深对蒋介石的认知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蒋介石从1926年3月20日中山舰事件到1927年4月12日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完成了他从“左”派到右派直至反革命的转变。他的这几个反革命步骤既有他政治谋略的考虑,又是他阶级本质发展的必然结果。为了夺取革命的最高领导权,在北伐的前夕蒋介石制造了“中山舰事件”,赶走了苏联顾问,共产党员被迫退出第一军,逼走了汪精卫。北伐军在江西战场取得胜利之后,蒋介石坚持“迁都”南昌同武汉国民政府抗衡。蒋介石推翻原定的北伐军事战略,实施东南战略打回江浙老家,在帝国主义和江浙买办资产阶级的支持下,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4月18日建立了反动国家政权。这也是以蒋介石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右翼,当革命发展和他们的阶级利益发生冲突,对他们构成威胁时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王光远 《科技文萃》2001,(4):140-143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凡事都有个起因,都有一种先兆。蒋介石制造“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实行清党反共,也绝非偶然。远可追溯到1926年的“中山舰事件”,近则是1927年初在庐山的反共密谋。 盟兄盟弟聚庐山隐身仙人献诡计 1926年,蒋介石窃取了国民党的党、政、军大权之后,实行军事独裁的野心日益暴露,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蒋介石更日趋反动。11月9日,他在南昌成立了总司令部,已决心实行清党反共,并开始做积极的准备。为了进行反共策划,他首先从广州招来了盟弟戴季陶和亲信吴铁城。  相似文献   

5.
王冠 《下一代》2013,(4):40-40
“金蝉脱壳”是“三十六计”之一,陈云就曾巧用此计,摆脱跟踪他的特务。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上级党组织指示在青浦领导农民运动的陈云暂时离开那儿,还特地派来两名地下党同志护送他。  相似文献   

6.
作为从旧桂系军阀中脱胎出来的地方实力派,新桂系接受广东革命政府的领导,为巩固两广革命根据地、发动北伐战争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同时又追随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成为屠杀共产党和革命群众的历史罪人。新桂系政治态度的嬗变,对广西及中国的政局有重大影响作用,使刚刚兴起的大革命归于失败,打断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7.
《别了,我爱的中国》的作者是著名学者郑振铎。1927年5月21日作者由上海乘船出国。离别祖国那天,到码头送行的有作者的亲人,还有他的朋友叶圣陶等。作者究竟为什么要离开祖国呢?叶圣陶先生回忆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蒋介石进行大屠杀,在上海,成百上千的工人和青年被机关枪扫射,商务印书馆的编辑包括郑振铎在内,激于义愤,联合写信给国民党的几位元老蔡元培、吴稚晖、李石曾等人,希望他们站出来说几句话。但实际上,他们不但无能为力,事态反而发  相似文献   

8.
孙中山逝世后 ,国民党右派加紧抢夺革命的领导权。蒋介石为了打击排斥共产党人 ,夺取党政大权 ,制造了中山舰事件 ,并提出整理党务案。最后 ,蒋介石当上了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和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等职务 ,掌握了军政大权 ,为日后发动反革命政变准备了条件。1929年 ,革命画家黄文农创作了这幅讽刺蒋介石反动独裁的漫画《大拳在握》。图中的蒋介石身披斗篷、神情阴险 ,脑袋出奇的小 ,拳头却出奇的大。“拳”是“权”的谐音 ,所谓“大拳在握” ,其实就是“大权在握  相似文献   

9.
1927年毛月,国民党右派背叛其革命的同盟者一中国共产党和她领导的工农群众,发动反革命政变,在南京建立其一党专政的政权.新建立的国民党南京政府属于什么性质的政权呢?在中国近现代史教材中,一般认为其是城市买办阶级和乡村豪绅阶级的统治,是大地交大资产阶级专政。那么,国民党南京政府性质究竟是封建的、半封建的呢,还是资产阶级的呢,这种表述是不够清楚的。据多年教学研究,我认为国民党南京政府应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权。一个政权属于何种性质,应从执政者的阶级属性及其推行的经济、政治政策措施等诸方面去考察。南京政府的…  相似文献   

10.
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马日事变”是1927年5月21日国民党反动军官许克祥等发动的反革命政变,但是这个政变为什么史称“马日事变”,即“马日”为什么指的是21日,许多人便难道其详了。其实这是近、现代史上写信、打电报用《平水韵》韵目次序代日的常见现象。先请看下面《平水韵》韵目表: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北上期间,以西山会议派为代表的国民党右派公然分裂国民党,反对孙中山的"三大政策",鲍罗廷在共产国际和中共的敦促下转变对国民党右派妥协政策。在国民党"二大"后,中共联合国民党左派逐渐主导国民党党权。国民党右派为争夺国民党党权,最终发动中山舰事变,谋求军权高于党权。由于苏联使团和鲍罗廷对蒋介石的妥协,国民党左派失去了以党权限制军权的机会。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右派最终通过中山舰事变取得了国民党最高权力。  相似文献   

12.
桂俊 《历史学习》2006,(4):10-11
2006年高考大纲与2005年相比,本章第四节中的“‘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一目,删减了“反革命”三个字,其他内容没有变化。据此归纳2004年和2005年全国卷与地方卷涉及本章考点如下:  相似文献   

13.
1927年,蒋介石悍然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批共产党人被屠杀,苏联顾问被驱逐,革命统一战线破裂,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从高潮走向失败。究其原因,就客观方面而言,大革命失败是帝国主义破坏中国革命的产物,是国民党新右派反动的阶级本质的必然体现.而作为中共的直接领导者——共产国际的右倾错误,也为蒋介石背叛革命,篡夺革命领导权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4.
重庆谈判,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件大事。人所共知,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七·一五”公开分共,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从此,中国共产党一直处于非法的地位。1927年至1937年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主要是国民党新军阀的独裁统治,以反革命的武装企图消灭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武装。直至1937年“七·七”抗战前夕,在共同的民族敌人日本帝国主义进攻面前,国民党的将领张学良、杨虎城顺乎民意,发动了西安事变,兵谏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义为重,积极推动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但在八年抗战中,国民党蒋介石政府仍将中国共产党看成心腹大患,不断挑动磨擦。抗战胜利前夕,蒋介石一边命令日伪军只准受降国民党,一边积极调动兵力向解放区进攻,准备内战。  相似文献   

15.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在南京建立了国民党新军阀政权。经过党内的反复争斗,1928年2月,国民党召开二届四中全会,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四派新军阀获得了“统一”。同年4月,举行了“二期北伐”,迫使奉张军队退回东北。12月29日,张学良在东北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至此,中国南北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仅隔三个月,国民党新军阀各派之间又发  相似文献   

16.
广州事变发生的原因很多,既有蒋、汪间的矛盾,亦有蒋与苏俄顾问间的矛盾,诸多矛盾的总合,再加上蒋介石本人多疑的心理以及右派的造谣离间,终于使蒋介石挺而走险地发动了这场震惊中外的反革命政变。  相似文献   

17.
《别了,我爱的中国》是我国现代作家郑振铎写的抒情散文。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当时作者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于当年5月离开中国,旅居巴黎。课文描述了作者在离别祖国时的所见所闻,抒发了他热爱祖国的强烈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他为建立新中国而战斗的坚强决心。教学时可先简介作者和时代背景,自学生字词,  相似文献   

18.
一1927年,国民党右派头子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革命进入了紧急阶段.新旧军阀从东西南北四方对武汉实行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蒋介石一方面指使粤、桂、川、黔军阀分兵三路进攻两湖,另方面勾结两湖反动军官为内应,企图里应外合颠覆武汉国民政府,达到消灭革命力量的目的.在此形势下,武汉国民政府发生动摇,汪精卫集团积极策划叛变的阴谋,这种叛变首先是从汪精卫集团的反动将领开  相似文献   

19.
一九二七年,国民党反动派悍然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残酷地屠杀共产党人和疯狂地迫害进步知识分子,年轻的革命作家郑振铎,其处境十分危险,他于是年五月二十一日只身乘船赴法国巴黎避难。《海燕》便是作者选取旅欧途中片断生活的感受写成的。《海燕》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抒情散文,文中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了故乡美丽的春  相似文献   

20.
《初中生》2011,(22):13-14
1927年4月和7月,国民党内的蒋介石集团和汪精卫集团勾结帝国主义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以上海和武汉为中心,在全国范围内发动反革命政变,残酷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