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小学生习作能力普遍较低,一直困扰广大一线语文教师。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普遍存在学生惧怕作文、作文教学效率不高的问题,如何引导学生乐于作文、善于作文是语文教师最头痛的事,让学生在学会写作的同时喜欢写作是语文教师一直探索的课题。其实写作能力的提高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产生创作欲望;要言之有物,这就离不开丰富的写作素材,积累丰富的写作资源,是提高写作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柱;教师的悉心指导与训练,同样非常重要,这  相似文献   

2.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进行多种形式的教学和训练,引导学生善于积累,开放作文课堂。激发学生创作的乐趣和强烈的表达愿望,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作文天地里大显身手,写出脍炙人口的佳作。  相似文献   

3.
作文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对材料进行加工处理,提炼出正确的观点和美好的情感;注重在阅读中丰富知识,积累佳句,陶冶情操,孕育己见,领悟作文技巧;同时作文教学要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激励他们勇于创新的精神,张扬个性,快乐作文。  相似文献   

4.
作文需要创新,创新需要想象。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激发和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这样,学生才能写出具有创新价值的作文。那么,怎样激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呢? 一、看图想象  相似文献   

5.
作文需要创新,创新需要想象.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激发和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这样,学牛才能写出具有创新价值的作文.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材有着丰富的作文素材,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挖掘,合理利用。学生运用语文教材中的作文素材得当就能够论证主题思想,升华主题。  相似文献   

7.
在话题作文教学中,利用教材内容,有效讲解和引导,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启发学生学习时事新闻的兴趣,积极开发学生的创作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善于仔细观察生活——多读、多看、多想,不断开动脑筋,让学生养成善于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相似文献   

8.
张瑞英 《新疆教育》2013,(11):58-58
作文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现在由于教学任务紧,学生的课业负担重,生活圈子狭小,社会阅历、经验都不丰富,作文教学给师生都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训练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善于从生活中积累素材;有效地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善于从课外阅读中寻找创作灵感;让学生去感受生活,体验大自然;把作文教学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做到及时批改、及时反馈;是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不可缺少的任务。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是导师,起着引导的作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热爱作文、快乐作文,具体而言,要做到以下几点:精心设计内容,让学生善于想象;突出主体体验,让学生勤于观察;激发写作热情,让学生乐于表达;重视评改环节,让学生懂得鉴赏。  相似文献   

10.
初中作文写作的关键在于“以情动人”,语文教师要善于在作文课堂教学中给学生营造一种特别情境,一、教师要善于激“情”;二、教师要善于激“趣”。使学生主动地与环境融为一体,调动学生写作的兴趣,激发学生创作的愿望。*  相似文献   

11.
作文教学中,应该力求让作文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家园,成为记载自己人生的史记。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下饶有兴趣地学习,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丰富学生的作文素材,作文本应顺其自然,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作文教学要开掘学生的写作源泉,使学生做到作文"言之有物",谈真话、抒真情。教给学生作文方法,教师要善于研究、认真总结、勤于实践,学生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一定会写出一篇篇感人肺腑的作品。  相似文献   

12.
丰富多彩的生活,为小学生作文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同样也是小学作文写作的切入点。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深入生活,感受生活,用善于发现的眼睛探索生活;引导学生通过素材的累积和丰富的想象力,创作出源于生活的好作文。只有贴近生活,学生的写作灵感才不会枯竭,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和描绘,才能让作文创作充满灵动的表述力。一、注重细节入手,搜集写作素材当前小学作文的难点不在写作技巧方面,学生感觉难  相似文献   

13.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倡导学生写出个性化作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丰富素材,做生活的有心人;广泛阅读,汲取营养,丰富语言;多样训练,促进学生个性张扬。教师积极引导多元化评价激励,增强学生写作的信心,循序渐进,从点滴抓起,让学生我笔抒我心,写出个性化作文。  相似文献   

14.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是其中重要的部分。教师要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并让他们在生活中注意观察,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阅读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大量阅读,提高语文素养,丰富写作素材,使他们运用真情实感,写出优秀的作文。  相似文献   

15.
<正>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如何引导学生乐于作文、善于作文是语文教师一直探索的课题。其实写作能力的提高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产生创作的欲望;还要言之有物,这就离不开丰富的写作素材,积累丰富的写作资源,也是提高写作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柱;当然教师的悉心指导与训练,同样非常重要,这为学生的进步和努力指明方向。下面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一、创设写作氛围,提升写作能力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但如果不向这种需求提供养料,即不积极接触  相似文献   

16.
三年级的作文教学,教师要善于创设各种情境,巧妙引导学生进入作文状态;教师引导学生在写作中流露真情实感,是让学生更好地进入作文状态的一种最有效的方式;教师可以针对作文的要求,让学生在游戏中写作,在快乐中提高写作能力;教师可以结合课文举办一些活动,扩大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变成"有米之巧妇";在学生习作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肯定学生作文的优点,只有这样,才会让学生树立写作的信心。  相似文献   

17.
任利军 《考试周刊》2014,(60):48-48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述,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语文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其自然流露,愉快地倾诉,快乐地作文。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儿童的情感因素,激活学生的写作动机,让他们联系生活,联系实际,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  相似文献   

18.
初中生的作文语言平淡,缺乏个性,味同嚼蜡。如何指导学生丰富自己的作文语言,就成了作文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写作指导和训练,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找寻写作的方法,做到读写结合,善于从美文的学习中积累作文语言,从而使学生作文语言鲜活丰润起来。这是写作训练的一条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教师一定要关注学生的写作是否真的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内心世界。教师要将习作教学更加生活化,指导学生动真情,写实感。避免形式,要多注重内容;不追求奢华,但求平实。教师可以在合作探究中使学生明晰生活是写作的本源;要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关注细节;要善于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来自习作的感动;还要给学生以人文关怀在习作中渗透真情实感。总之,作文教学要接地气,要贴近生活。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的初中作文教学中,学生习作言之无物现象严重,或无病呻吟,或随意抄袭,或假大空,没有真情实感,令教师无可奈何。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学生的写作活动严重脱离生活实际。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不但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更要指导学生善于在生活中挖掘作文素材,善于根据表达中心的需求进行裁剪,关注生活中的细枝末节,关注身边潜移默化的社会变化,让作文教学在生活的海洋中活力无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