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代南洋华侨禁烟述评王金香,吴贵民在近代,鸦片危害中华民族之深重不可估量,不仅国内人民深陷于毒品泥潭不能自拔,而且海外华侨也受烟毒困扰难以摆脱。在国内鸦片泛滥的同时,南洋华侨也深受鸦片烟毒的祸害。为了与国内“二年禁毒、六年禁烟”相配合,30年代中期,...  相似文献   

2.
在辛亥革命史上,研究孙中山与华侨的章很多,而研究黄兴与华侨的章却未见,其实,黄兴在1906-1911年发动粤、桂、滇6次起义,与南洋华侨有密切的联系。黄兴为革命四下南洋,南洋华侨从经济、人力、善后安置工作三方面对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黄兴对南洋华侨所作贡献作出了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3.
十九世纪末期,随着大量中国女性移居南洋各地,新加坡华侨女性人口开始大幅度增长,达到了相当规模。但是,华侨妇女社会地位低下,一直是男人和家庭的附庸。辛亥革命前夕,流亡到新加坡的中国革命党人及华侨中的先进分子决心改变华侨妇女的生活状况,大力发展华侨妇女教育,拟从根本上解决或遏止歧视华侨妇女等多种社会问题。新加坡女子教育由是而起,到1911年后,新加坡华侨女子教育日渐繁荣,为提高新加坡乃至整个南洋地区华侨妇女的生活水准、社会地位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国民政府时期,南洋的华侨教育虽遭殖民战乱摧残,但仍不断发展壮大,学校数和学生数都呈上升发展趋势。这与国民政府重视华侨教育事业,制定华侨教育相关法规,明确指导思想,鼓励创办侨校,加强规范管理,奖励对华侨教育事业有功人员;训练侨校师资,切实提高华侨教育水平等政策与措施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5.
国民政府时期,南洋的华侨教育虽遭殖民战乱摧残,但仍不断发展壮大,学校数和学生数都呈上升发展趋势。这与国民政府重视华侨教育事业,制定华侨教育相关法规,明确指导思想,鼓励创办侨校,加强规范管理,奖励对华侨教育事业有功人员;训练侨校师资,切实提高华侨教育水平等政策与措施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6.
自古以来,随着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交往,就有中国人移居国外。因此,华侨是一个久远的历史现象。史学界一般认为华侨正式形成于唐代。 南洋一带(今东南亚地区)历史上一直是华侨的主要分布地区。唐代移居该地的华侨已很常见,元朝时他们的足迹已遍布南洋各地。到明朝时期,特别是明中期南洋一带华侨激增。当时,菲律宾吕宋岛的马尼拉,印度尼西亚爪哇岛的雅加达、新村(今格雷西),苏门答腊岛东部的旧港都是华侨的主要聚居地区。其他的华侨聚居点还有泰国的曼谷,菲  相似文献   

7.
辛亥革命期间,南洋华侨资产阶级激发爱国热情,积极支持孙中山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起了重要的作用. 在南洋华侨的阶级构成中,工农群众是主体,但也有中小资本家和少数殷实巨富。他们经过长期惨淡经营,到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期,在当地的社会经济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然而,华侨资产阶级毕竟寄人篱下,在政治和经济上遭到殖民主义者的歧视和压抑,国内历届政府又漠不关心,正当权利和利益得不到保障。同时,由于当时历史条件和特殊环境所决定,一般说来,南洋华侨资本家与国内封建势力联系较少,其中有一部分的前身是“苦力”,加上在海外受到西方文明的影响,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孙中山提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主张。他们中不少人追随孙中山,在海内外积极开展  相似文献   

8.
黄炎培(公元1878—1965年)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民主革命家,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创始人和奠基者。在黄炎培60多年的教育实践中,他对华侨教育也倾注了满腔热情,不仅四下南洋,考察近代华侨教育,而且为华侨教育的发展做了大量的具体工作。他先后发表《对于菲...  相似文献   

9.
对南洋市场的开拓与近代中国工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中国出口对象国的不同,于我国工业化的影响程度也各不相同。南洋作为华侨集中之地,实业家加紧对南洋市场开拓,取得了很大的海外市场份额,对我国出口加工工业的发展与工业化过程影响巨大;但国货生产在利用华侨优势获取经济利益时也滋生了一些负面因素,这制约了中国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
对于拥有悠久文明史且极其重视教育及文明教化的中华民族而言,语言传承是伴随其移居异域必然会出现的一项重要活动。南洋华侨关于祖语传承的相关论述与实践,可以从应变与植根两个方面考察。应变是流动触发的重新选择,植根是面对变化的本源性坚守。今天祖语研究的诸多核心话题,南洋华语文献均有触及。南洋华侨的祖语传承意识与理念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研究、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1.
南洋公学即今天的上海交通大学的前身.在继承洋务教育的基础上.首开我国公立师范教育。它的“四院”教学模式,为清政府两次颁布新学时提供了可靠的蓝本.是我国新式教育的成功范例。在自身发展中.一直探寻着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新路。最早把体育纳入学校教育的正式内容,设置图书馆.自编教科书。其“译书院”发展为我国近代出版业的先驱──商务印书馆。南洋公学作为新旧两种教育体制更迭时期的产物,具有时代的创新精神,为后来的学校教育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南洋与我国的关系源远流长 ,近代以来 ,爱国华侨对南洋的开发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近代中国 ,资产阶级革命派为开发南洋侨胞的民主革命思想而呕心沥血 ,雷铁崖即是其中的典型。本文通过雷氏在南洋的民主革命活动 ,阐明雷氏在南洋开发中的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13.
重庆国民政府为应对日伪对南洋华侨的蛊惑性宣传,同时为给政府各部门在南洋和华侨方面的决策提供参考意见、方案和依据,于1942年设立南洋研究所,开展南洋和华侨诸问题的研究。研究所制定了庞大的研究纲领,但是主事者安插亲信、内部矛盾尖锐、研究条件有限等因素,导致整体成效不佳,开办三年后被撤销。研究所出版《新南洋季刊》两期,刊载研究南洋的理论方法、介绍南洋史地、民族研究、华侨研究、经济研究等论文,对普及南洋知识、推动南洋研究做出了一定贡献,在揭露日本侵略南洋图谋和行径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南洋与我国的关系源远流长,近代以来,爱国华侨对南洋的开发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近代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为开发南洋侨胞的民主革命思想而呕心沥血,雷铁崖即中其中的典型。本文通过雷氏在南洋的民主革命活动,阐述雷氏在南洋开发中的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15.
<正>从兴中会的成立到辛亥革命的最终胜利,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经历了十余年的艰苦发展。辛亥革命胜利以后,民主共和与实业救国的思想观念深入人心,并激励着无数革命先烈为中国的民族独立与国家繁荣富强而不懈奋斗。在辛亥革命胜利的背后,有一个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永远闪耀光辉的群体不可忽视,这就是海外华侨。在为数众多的海外华侨当中,南洋华侨在地理和地缘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在辛亥革命的进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16.
1897年,南洋华侨客商张弼士增资接办广西贵县华兴公司,开采三岔山银矿。后因经营不善等诸多原因,两年后便宣告破产。尽管这样,但它却是近代广西最早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采用机器设备生产的资本主义企业,它不仅标志着近代广西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出现,并且对近代广西的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加快了广西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1945—1949年国共内战期间,南洋华侨以辛亥纪念为契机,以辛亥历史为载体表达其反对分裂、渴望和平的政治主张。华侨总体上持中间立场,能够进行理性思考和判断,最终作出正确的抉择。其间华侨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情感得到彰显。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中华文化圈的影响不断扩大,我国先民移居海外的现象日益频繁。在这些先民当中,南洋华侨是一个极为特殊的群体。为生活所迫,他们曾经流离失所四处奔波;为了民主共和,他们曾经倾家荡产支援革命;为了国家富强,他们前赴后继无私奉献。尤其在辛亥革命中,南洋华侨对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更是名垂千古。无怪乎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说“华侨乃革命之母”,而南洋地区则是辛亥革命组织的根据地。  相似文献   

19.
华侨与近代侨乡教育变迁——以广东梅州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以来,中国侨乡教育迅速转型.侨乡教育经费来源多元化、学校生源构成多样化、教育培养方向与教学内容外向化和教育体系多层化,华侨功不可没.这些转型特点在广东梅州得到了明显体现.  相似文献   

20.
辛亥革命前南洋华侨的政治立场各异,革命后渐趋一致,各类侨团组织和华侨各阶层均成为辛亥纪念的主体.侨众重视仪式在激发民族精神方面的作用,辛亥庆典在兼具大众娱乐色彩的同时亦不失国家意识,包含大量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元素.华侨精英则以辛亥为切入点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提出自己的救国主张,并号召华侨团结奋发,共同致力于祖国的和平与繁荣事业.南洋华侨的辛亥纪念活动,传承和发扬了辛亥精神,激发了侨胞的爱国热忱,增强了其凝聚力,在强化华侨民族主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此后华侨对抗日战争的大力支援埋下了伏笔.同时,辛亥纪念也反映出20世纪前期南洋华人社会渴望挽救国内危机、促使祖国强大的心理趋向,是为民族主义加强的表现,两者是互为因果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