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科举制为传统社会寒门子弟提供上升流动机会,具有促进社会流动的功能,本文通过考察《清代朱卷集成》和《未刊清代朱卷集成》中浙江籍举人、进士朱卷履历,定量分析其中的受业师、家庭成员和家族成员信息,探析寒门子弟考取科举功名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考取科举功名的寒门子弟在教育条件上与生监家庭子弟没有显著差异,受业师是举人考取进士的重要影响因素,教育机会获得是寒门子弟考取科举功名的根本原因;家庭文化资本是教育条件的重要影响因素,而家族文化资本保障了天资聪颖寒门子弟的教育机会.  相似文献   

2.
“寒门难出贵子”一直是个突出的教育公平问题,在教育研究领域备受关注。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为人们探讨“寒门难出贵子”的问题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为探讨教育公平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撑。“寒门难出贵子”的现实表征是:欠发达地区孩子接受优质高等教育困难,农村孩子上“好大学”的机会不公平,贫家子弟在高质量高等教育竞争中居于不利地位。家庭文化贫弱、资源配置失衡、入学和人才选拔制度不公是寒门子弟不能获得同等文化资本的三重成因。阻断教育贫困代际传递的路径在于:聚焦寒门群体,弥补家庭文化资本的不足;打破闭塞僵局,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流动;加强政策干预,阻断教育贫困的代际传递。  相似文献   

3.
"寒门贵子"争论的本质在高等教育领域体现为精英主义与平等主义的冲突。高等教育不仅是社会阶层流动的重要渠道,也是社会阶层再生产的工具。高等教育既要为了学术卓越而保护精英主义,也要为了社会公平而捍卫平等主义。破解"寒门难出贵子"的困局,不仅要扩大普通高中教育的入学机会,还要提高贫困人口的经济文化水平;不仅要促进高等教育职能分化,还要更新精英教育理念,实现精英培养多元化。  相似文献   

4.
一位当了15年教师的网友linyang222在网上发帖,直言:寒门学子输在了教育起跑线上、这个时代寒门难出贵子。2011年8月4日曲版的《南方周末》报道,教育学者杨东平主持的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课题组的调研结果表明,重点大学中农村学生占学生总数的比例自上世纪90年代起不断滑落。目前北京大学农村学生所占比例仅为一成,清华大学2010级农村生源占17‰出身越底层,上的学校越差。到底是哪些障碍垫高了寒门子弟考入名校的门槛,封锁了他们努力向上的通道?他们是否还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  相似文献   

5.
大家普遍认为,教育机会扩张有助于促进社会流动和收入平等.以高等教育为例,随着高等教育扩张,低收入家庭的资优生更有可能上大学并完成大学教育,从而能够竞争有较高学位要求的高薪工作,这理应增加他们经济地位向上流动的机会.近年来,一些国际学者针对这一现象展开研究,以期探讨教育扩张是否有助于促进收入平等.本研究的结果表明,高等教育入学规模的大幅度扩张对促进收入分配平等的作用微乎其微,其原因主要在于劳动力市场上大学毕业生的规模虽然增加,但是其收益却在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6.
我国当前正在经历社会结构的重组和高等教育大众化两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基于布尔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的视角,从各阶层文化资本占有的不同对高等教育的入学机会、专业选择、教育期望影响程度的不同可以看出,家庭文化资本的占有多少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产生了显著性的影响,如何通过有效的措施建立相对公平的平台、促进社会阶层的更好流动是需要重视的问题。教育不仅是实现社会分层的“筛选器”,同时也是实现社会中下层向上流动的重要途径。通过高等教育大众化更好地完善社会结构和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为社会的各个层次和各种职业输送不同规格和类型的人才,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功能之一。高等教育要实现这一功能,则必须要建立在社会各阶层享有公平的高等教育教育机会上。  相似文献   

7.
民国时期大学入学机会在各阶层之间的分配极其不平等。一方面是受各阶层间不同文化资本积累情况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受国立大学招生政策的影响。学界、商界、政界等优势阶层的子弟在大多数国立大学中占据支配地位,农工阶层的子弟所占比例较小,与其庞大的人口不成正比。且优势阶层与弱势阶层所占的比例相差悬殊,优势阶层子弟在国立大学中占据了支配地位,他们拥有文化资本、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优势,而农工阶层子弟处于弱势地位,其向上层社会流动的渠道甚为狭窄。这与国立大学的录取政策有一定的关系,还与大学高昂的费用和严格的入学门槛有关。国省立学院不论吸引力还是毕业后的待遇,都难与国立大学相比,因此它们不是优势阶层的子弟争夺的主要对象。工农阶层子弟在省立学院的入学机会较国立大学多。民国时期国立大学学生阶层分布不平等,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国立大学入学机会的不平等。虽然国民政府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一定的调控,但是仍然难以解决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8.
通过系统梳理国内外研究寒门子弟学业获得的文献,重点探究了教育社会学领域理论的转向,以及从家庭教养的视角如何一步步打开寒门子弟学业获得的黑箱。在家庭内部影响寒门子弟学业获得的因素中,从家庭教养方式的视角抽离出四种家庭教育参与机制—文化资本的激活与传递机制、经济资本积累打造人力资本机制、情感资本与亲密关系的联结以及社会资本视角下的家校社互动,力图展现出影响寒门子弟学业获得的家庭参与的民族志图景。基于此,在影响寒门子弟学业获得的家庭研究中,进一步关注地方知识,发现寒门子弟独特的文化世界,探究寒门子弟如何通过文化生产导致学业失败,聚焦多子女家庭代内帮扶的文化体验,是未来以民族志视角打开家庭教养黑箱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9.
熊丙奇 《山东教育》2011,(10):61-62
重点大学中农村生源比例逐年下降。再次引起社会关注。最近有媒体发问:穷孩子究竟有没有春天?寒门子弟为何离一线高校越来越远?  相似文献   

10.
高等教育具有促进社会流动、优化社会分层的功能。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教育机会的扩大,从理论上讲,是增加了促进社会分层趋向均衡的可能性。但现实中由于弱势阶层子女在获得高等教育机会、优质教育资源和就业上处于劣势,高等教育反而成为维持和复制不公平的社会结构的工具。  相似文献   

11.
美国经济社会及高等教育的变迁及相互作用,凸显了公立大学所承载的社会责任与使命期待.作为美国公立高等教育的典范,加州大学确立了促进社会流动、维护社会公正的核心价值和办学取向,积极开展多种教育推广项目,持续扩大办学规模,科学实施招生录取,努力调控收费增长,加强学生经济资助,合理设置学科专业,全面保障教育品质,切实培植多元文化,在促进弱势阶层子弟向上流动方面展现了有力的作为和良好的成效,获得了公众的好评.加州大学在促进社会流动方面的成功经验,为中国大学提供了强化促进社会流动的价值认同、促进国家相关政策的变革创新以及加强大学相关制度建设与政策行动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2.
锐话题     
精英高等教育中干部子女占优在我国,公民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较过去有较大的提升,但由于教育资源分配失衡,农村子弟并不占优势,甚至可以说,他们越来越难挤进精英大学。而在社会公平进程中,通过高考而进阶的中国精英高等教育并没有改变社会结构,而只是延续和强化了既有的社会分  相似文献   

13.
高等教育是现代社会中非常重要的社会资源,对社会流动有着直接影响。本文阐述了社会流动的含义及其存在合理性判定,对高等教育在促进社会流动与发展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并就合理发展高等教育,创造更多向上流动机会提出了了几点建议,希望高等教育能够促进社会流动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以有益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4.
南朝时期,社会动荡,战乱频仍,政治黑暗。在统治者的大力支持下,受相对自由的社会风尚的影响,民间私学开始代替官学,在社会上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南朝私学不仅在教授内容上更加丰富多彩,而且办学方式多样,妇女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也开始凸显。南朝私学成为同时代官学的重要补充,促进了学术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并为寒门子弟提供了广受教育的机会,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相似文献   

15.
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中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私有化和市场化加剧了社会资源与教育机会在不同的社会阶层之间的分配不均。跨境高等教育具有双重属性,既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资本,又是社会分层与流动的工具。本文以到港澳特别行政区追求高等教育的大陆学生为研究对象,旨在考察学生的社会经济背景与境外高等教育机会之间的相关性。根据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澳门大学和澳门科技大学四所高校的调查发现,来自不同社会阶层的大陆学生,选择了不同的高等教育机构。其中两种教育经费机制,即奖学金与自费,对学生的社会分层与流动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奖学金的学生来自各个社会阶层,而自费学生主要来自富裕家庭。奖学金有利于促进社会阶层流动,而自费则加剧社会分层。港澳高等教育机会,让一部分学生获得社会流动,对另一部分学生则形成分层。  相似文献   

16.
布尔迪厄运用社会资本理论对高等教育的研究,可以成为分析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中阶层固化成因的理论范式.高等教育是实现个人向上流动的最好通道,但近年来高等教育却不再是实现社会合理流动的渠道,反而成为“阶层固化”的助推器,表现为高等教育领域的“寒门难出贵子”与“蚁族”现象.社会资本差异与失衡是导致高等教育助推阶层固化的重要原因,家庭社会资本差异导致高等教育机会及就业机会不平等,催生了阶层固化;城乡社会资本失衡导致高等教育资源占有不均,进一步加剧了阶层固化.  相似文献   

17.
来自重点本科院校贫寒学子的成长经历一直备受关注,而职业院校中的“寒门”子弟却无人问津。依托文化资本理论,通过对11位取得较高社会地位的高职院校毕业生进行半结构化访谈,探究高职院校中正式教育(课程)与非正式教育经历(校企联合实习、社团活动、学生干部经历、竞赛)促成寒门学子发生代际流动的可行性所在。研究发现:其一,高职院校为寒门学子文化资本的积累与生成提供了空间与资源;其二,苦行品质作为独特的底层文化资本,在高职院校中依然适用,成为寒门学子逆境突围的希望;其三,在高职院校中,寒门学子主要通过“文化流动”与“文化生产”双重路径实现阶层跃迁,具体是通过“文化流动”学习技能,获得人力资本;在后知后觉中渐入佳境,习得社交惯习;通过“文化生产”探索并“重估”自我价值,生成自信力。  相似文献   

18.
美国工业化时期,经济结构的转型伴随着社会阶层结构的巨大变迁。同一时期,赠地学院在《莫里尔法案》颁布后在美国各州迅速发展起来。赠地学院不但为当时美国经济的爆炸式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也大大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平民化、民主化进程,打破了以往少数人垄断高等教育的传统,为广大平民子弟提供了接受实用高等教育的机会,推动了美国社会阶层的流动。  相似文献   

19.
从高等教育分流中的流源、流域、流向为分析维度,对新疆维吾尔族社会分层流动的现状进行较为深入的调研,发现高等教育在新疆维吾尔族社会成员合理分层流动中既起到了积极促进的作用,又存在流源上,低家庭收入社会成员获得向上流动机会少;流域上,疆内外的毕业生在社会权利分层中有差异但区分度不明显,省会城市毕业生出现回流现象;流向上,专业不对口,人才浪费。  相似文献   

20.
于杰 《考试》2014,(11):62-62
<正>从中学跨入大学,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国外,无论一个国家的高等毛入学率有多高,大学的门也不是随便能进的。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大学,都要设置相应的门槛,只有跨越这个门槛,才能获得继续接受更高层次教育的机会,这就是所谓的"高考"。当我们跨进6月,与我们中国无数家庭密切相关的、一年一度的高考也即将来临。高考,是一代又一代人的经历,曾经并将继续改变无数寒门子弟的命运。即使是当高考已经成为我们的记忆时,我们依然会关注高考。现在,就让我们了解一下国外五花八门的高考制度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