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动词做状语是动词的句法功能之一,动词“直接”位于谓语动词前做状语有各种语法表现,主要可以从动词做状语的形式和语义特征两方面进行具体的论述。  相似文献   

2.
通过考察位移动词"去"、"往"的语义语法在历时上的演变情况,结合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去"、"往"的词义和语法功能的演变轨迹可归纳为两次分化:第一次是由动词分化出名词或形容词;第二次再分化出介词.并且,这种分化可以从认知语言学理论中得到相关理据.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17,(65):52-53
动词重叠是现代汉语中一种特殊又常见的语法现象。从语法形式上看,动词重叠大致可分为单音节动词的重叠和双音节动词的重叠两大类,每一类又可细分为几种不同的小类。本文从构词法、语法性质、语法意义三个角度分析了动词重叠的几种形式,参考各位大家们的观点谈一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刘佳婷 《学子》2013,(10):80-81
传统语法过于强调句法,忽视了语义,对动词的分析停留在句法层面。而配价语法打破了主谓核心说,从以动词为中心出发,把主语、宾语和其他成分都看作动词的附加成分,并将语义引入配价,是含有语义的句法范畴。用配价语法解释英语动词,不仅可以避免母语思维的干扰,减少二语习得中动名搭配与名动搭配的失误,而且对英语动词的教学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动词,是一种复杂的词类,形式多样,功能性较强。现代汉语动词的语法特征较之英语动词来说既有共性也有差异。共性主要体现在充当句法功能上;差异主要表现在词形变化、功能性、否定结构、词汇意义等方面。本文就之共性和差异做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6.
俄语动词不定式用法较多,不易掌握;动词不定式体的选择更成为了俄语专四考试的必考题目,构成了学生的学习障碍。而大量语法教材止步于规则的罗列,作者在语法教学实践中运用表格、图表等方法化繁为简,将难于识记的语法规则予以明晰的展示,以期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服务教学。  相似文献   

7.
能受副词"很"直接修饰的动作动词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很"所直接修饰的,除形容词、情意类心理动词以外的"支持"类动作动词的语义、语法特征进行了考察。语义上,"支持"类动词是界于动作动词和心理动词之间的兼表动作和心理的边缘类动作动词,具有强持续性和弱动作性的特点。因而使"支持"类动作动词能够直接受"很"修饰。  相似文献   

8.
从理论上讲,除了不能作谓语,非谓语动词可以充当英语句子的其它任何语法成分.在教学和学习实践中,常常很重视对非谓语动词的固定搭配、特殊用法、不同变体、不同含义进行理解,而忽视运用非谓语动词语法成分的划分,来加强对非谓语动词用法的解读.  相似文献   

9.
英语中的动词不定式、动名词和分词(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称为非谓语动词。非谓语动词具有动词的特点,可以有自己的主语、宾语以及状语等,但不能在句子中充当谓语。这些非谓语动词与它的执行者或承受者之间存在着逻辑上的主谓关系,这种关系构成了非谓语动词的复合结构。一、动词不定式复合结构1.如果要表明动词不定式的动作是谁做的,就需要在不定式前加一个由for引起的短语,即不定式的逻辑主语,主语通常由名词或代词承担,其结构为:for十逻辑主语十不定式。这一结构成为动词不定式复合结构,可在句子中充当某一成分。(1)作主语H…  相似文献   

10.
两周金文军事动词的语法分析是动词语法断代分析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对属于同一时代平面的动词进行分类语法研究的一部分。这对于动词的语法特征变化的研究,形成完整的语法体系都是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1.
动词不定式     
动词不定式是由“to+do”构成的。其中to称为不定式符号,其后的动词可带有宾语,状语等。动词不定式在句中可作主语、宾语、表语、定语和状语等,不定式的用法不但是一个重要的语法项目,同时也是各类考试题中的考查热点。现将其各类用法归纳讲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动词不定式     
动词不定式是由“to+do”构成的。其中to称为不定式符号,其后的动词可带有宾语,状语等。动词不定式在句中可作主语、宾语、表语、定语和状语等,不定式的用法不但是一个重要的语法项目,同时也是各类考试题中的考查热点。现将其各类用法归纳讲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杨俊杰 《初中生》2007,(9):46-47
V—ing由动词加-ing构成,具有名词的语法特征,在句子中可以做主语、宾语、表语、定语、状语等成分,同时它还具有动词的特征,可以带自己的宾语和状语,构成V—ing短语。  相似文献   

14.
目前,很多从事日语教学的学者都在研究新日语语法体系。到底新旧语法体系哪个更合理,至今仍有不少争论。很多教材中对于新旧语法体系或多或少有些混用的地方,这给教授者和学习者都带来了很大的困惑。当前日语教学中使用比较广泛的教材、语法工具书中动词所采取的变化形式都有所不同。特别是动词的终止形这一概念。笔者从自身教学实践情况出发,将新旧语法体系中关于动词终止形的概念进行比较,来谈谈自己的浅见。  相似文献   

15.
英汉语言中都有一种称为"中动结构"的特殊句型。"中动词"作为中动结构的重要表现手段,一直是中外学者研究的热点。本文拟从属性、条件、成因等方面,分别对英汉中的"中动词"进行对比研究,旨在从认知角度探讨"中动词"的形成理据和语法化过程。  相似文献   

16.
在东北方言中,"整"和"造"是两个使用频率相当高的泛义动词,可称得上是东北方言中的两个"万能动词"。本文对这两个动词在东北方言中的意义与功能进行了描述,并初步从史的角度进行了解释,列表分析了两个泛义"万能动词"的异同,进而凸显出东北地域这两个方言动词的语法特色,为泛义动词类型比较提供个案研究参照。  相似文献   

17.
“形式动词”不过是带动词性宾语的动词的一个分支,因为它排斥动宾型宾语;另一分支则是可带动宾(或动补)型宾语的动词,两分支可合称为“后续动词性宾语动词”。把这类动词的宾语解释成动名词,是囿于宾语必须是名词性词语的片面认识。朱德熙称之为“主谓短语”,古汉语中亦有以“之”字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主谓短语。后续动词性宾语动词尤其是后一分支存在较为普遍。把这类动词从及物动词中分离出来进行研究,可以从新的角度分析语法现象,解决语法问题  相似文献   

18.
语法教学是外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高中语法中“非谓语动词”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许多学生感到“非谓语动词”难掌握。在多年的外语教学中我对“非谓语动词”教学做了一些探讨。 一、利用母语进行非谓语动词教学 以往讲语法时我都给学生提供大量例句,让学生通过例句自己找规律,从而掌握语法规律。在教学中我发现“非谓语动词”这项语法虽然很复杂,但“非谓语动词”的汉语意思很明显,所以我通常用母语进行教学。“非谓语动词”顾名思义,就是“不能做谓语的动词”。既然是动词,就有时态类、语态类变化,就有自己的逻辑主语、宾语…  相似文献   

19.
日语中的“-につぃて”“-にぉぃて”“-につれて”“-にしたがつて”等由动词转换而来的表达形式.通常被称为“复合辞”“复合助词”“后置词”等。该文选择“复合助词”的说法,考察源自动词的这一表达形式的语法化情况。主要参考汉语中相关介词方面的研究,分析日语动词语法化的诱因、前提条件,考察动词语法化的复合助词与原动词的关联。结果表明,在意义用法方面,复合助词与汉语的介词基本呈对应的情况,但在词义范围和细节表达方面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征。相对于汉语的动介兼类词的概念,日语中也有必要对兼具复合助词功能的动词进行界定。  相似文献   

20.
从动词重叠的语法性质、语法意义、适用句式及功能、可重叠的范围等方面 ,勾勒出动词重叠研究的轮廓 ,并展示主要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