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画家的风格主要是他的思想性格,或者说,是他在作品中集中体现出来的创作个性.艺术风格既具体表现于作品的艺术形式,即反映在作品的结构、语言等各种因素之中,又植根于作品的内容.艺术作品是通过艺术家创作出来的.形成画家创作个性的条件,除了个人的思想性格以外,还有生活阅历、审美趣味、艺术修养等等因素.  相似文献   

2.
欧亨利是美国二十世纪初期最著名的短篇小说家之一.他的作品风趣幽默,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美国的社会现实.同时,他的作品也因为其奇巧的构思、出其不意的结局而著称.他的作品中充满了人性美与人情美.本论文将分析欧亨利作品的主题思想以及从修辞层面和写作技巧方面分析他的作品的语言特点.  相似文献   

3.
爱默生的作品是形式美与内容美的有机结合.在<美感>中,他大量使用色彩词、定冠词、连词以及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渲染美的主题,有力地体现他超验主义思想.所以,对用词特色的分析是欣赏这部作品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肖邦,波兰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他一生的创作,除少数几首歌曲外,几乎全部是为钢琴而作,他的钢琴作品在钢琴音乐发展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他创作了包括练习曲、前奏曲、玛祖卡舞曲、波洛涅滋舞曲、圆舞曲、夜曲、即兴曲、协奏曲、叙事曲、谐谑曲、奏呜曲等各种体裁的作品.其中,叙事曲在他的创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贝多芬的音乐作品一直被后世人所喜爱,他的作品激昂有爆发力,时而欢快时而悲愤,给人无限的情绪带动,在他众多的作品中钢琴奏鸣曲就有20多首,其中的月光奏鸣曲在许多音乐会中出现,可见人们对他这首曲子的喜爱之处.这首月光曲的作品风格与规整的奏鸣曲式组合有很大的不同,可以说是他自成一体的音乐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6.
巴赫不但对音乐作品、音乐体裁上有所创作,在钢琴的作品和复调演奏上更是达到了一个顶峰,被称为"音乐之父".我们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必须去了解巴赫的音乐思维方式,去了解他的作品的结构、作品的演奏技法、作品的创作意图以及作品的风格等多个方面,才能更好地演奏好他的作品.  相似文献   

7.
在文学创作中,萧乾是一个捕捉意象的高手.在他的作品中,一个个独具匠心的意象到处跳动、别有情趣,令人倍感新鲜.这些意象艺术效果不尽相同,但都为作品带来了浓厚的诗趣.  相似文献   

8.
宋欣语 《陕西教育》2009,(7):141-141,104
贝多芬晚期作品的音乐风格与他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文化思潮,个性特征以及他的内心世界是分不开的,只有了解这些才能充分认识其晚期的作品,才能在演奏中正确的把握其晚期音乐的精髓和风格特征.本文从贝多芬晚期作品的创作背景、曲式结构、调式调性、复调手法等方面入手进行分析.期望能对他晚期的创作理念与技法有更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9.
纪伯伦是黎巴嫩著名的诗人、散文作家和画家,是一位热爱生活、热爱全人类的艺术家.美与爱是纪伯伦作品的主旋律.他的作品既有理性思考的严肃与冷峻,又有咏叹调式的浪漫与抒情.他善于在平易中发掘隽永,在美妙的比喻中启示深刻的哲理.  相似文献   

10.
茅盾同志是当代的语言大师、伟大的革命文学家.他一贯重视作品的语言质量.他认为文学语言一定要健康、纯洁、生动、朴实.他身体力行,在数以千万字计的浩如烟海的作品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言语风格,为我们开创了一种崭新的文风.他的作品总是朴实而富形象,准确而富力量,简练而富光彩.现在,我们试以茅盾同志的《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等短篇小说和随记《故乡杂记》为范例,从四个方面谈谈茅盾同志作品的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11.
秦牧的散文是一种智力的文体,在体式上继承了“五四”闲话体散文的特点,但又对之进行改造,并吸收了抒情散文叙事如画,感情浓郁的妙处,创造出将抒情、叙事、议论融为一体的新文体。  相似文献   

12.
裂隙与症候——论四十年代"不合时宜"的孙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犁在20世纪40年代解放区的文学创作总体上呈现出一种明丽、向上的诗意风貌,表达了他对一个大时代的激情参与和诗意传达,凸显一个应和时代脉动的战士作家形象。但是在其40年代的一些抗战叙事中,也可以让人感受到蕴含其中的个人性感受。《琴和箫》和《钟》是孙犁在不同时期遭到非议甚至批判的两部"不合时宜"的作品,从对文本本身及其本事的解读,可以在诸多症候中触摸到创作主体与其激情参与的时代之间所存有的裂隙。  相似文献   

13.
正确选用题材是散创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这项工作做得怎样,直接影响到作写作意图的表达,影响着散的质量。秦牧的散在这方面做出了很好的表率,值得人们好好学习。  相似文献   

14.
在钱穆的思想世界里,文化即是历史,文化即是人生,研究文化本身就是一种哲学。钱穆把文化的本质视为人生,视为生命,并从生命的内部去找寻文化的心性本体,从而使“文化”获得了哲学的认可与关注,文化进入了哲学范畴的领域。钱穆判定中西文化,一是内倾型文化,一是外倾型文化,它们的不同实质上就是人生表现的不同,即“成己”与“成物”的不同。钱穆对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前景充满信心,各民族文化的新生必将带来世界文化的新生,中华文化对现代世界文化的新生将担任十分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5.
鲁迅的一生深受尼采哲学的影响。在他创作的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或明或暗地发现尼采哲学的痕迹。而在鲁迅后期的创作中,由于生活经历的增长和人生阅历的丰富,他对尼采的思想进行了扬弃,从而具有他自己的色彩,但我们仍然在文本中可以看到,尼采对他的影响仍然存在。文章以《铸剑》入手,通过对比分析,分别指出"超人"、"怀疑主义"和"权力意志"这些尼采的哲学意象在鲁迅小说中的显现与嬗变,体现尼采对鲁迅后期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安作璋先生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从事秦汉史研究并取得卓越成就的著名史学家,其论著曾受到史学大师郭沫若先生的赞赏,被日本学界誉为"秦汉史之大家"。从20世纪80年代始,安先生践行司马迁"通古今之变,究天人之际"的治史思想,研究范围逐步拓展到中国通史、地方通史、文化通史、文献学等领域,建树颇丰,独步学林,至今已成为一代史学大家。通过阅读安先生的论著,与安先生面对面访谈,努力探寻他在史学多个领域独辟蹊径,不断前行的内因和规律,希望能够给读者以启迪。同时还邀请陈乃华、张仁玺、高志文三位教授撰写了三篇专题研究论文,与访谈录一同发表,以鄕读者。  相似文献   

17.
古来学界多有以李斯为法家者。但考诸史实,不管是其学术源流,还是其政治表现,李斯都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了儒学色彩。见利忘义的性格特点,导致他在为政过程中犯下了种种错误。秦朝的残暴政策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不能从表面上据此而将李斯归人法家。  相似文献   

18.
杜牧是晚唐最著名的诗人之一,曾有“晚唐翘楚”之誉。本文试图用色彩来分析诗人的世界观和内心情感流程,并从诗人色彩的运用入手,用一种全新的视点走进诗人最隐秘的潜意识中,挖掘他灵魂深处的情感经历。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赵国具体史实为依据,通过对赵国实际国情的阐述,分析李牧的性格、地位、权力及其所处的环境,由此证明战国末期李牧的历史悲剧的发生,是有其必然性的。  相似文献   

20.
作为清初著名的戏曲家和文学家,尤侗历来受到文人学者的关注,对其评价亦经历了清代、近现代及当代三个阶段,学者们也从诗文创作、戏曲创作及艺术成就,乃至文坛影响等多个角度对其人其作进行观照与审读,取得了很大成果。因此试以时间为序,搜集整理各种戏曲史、文学史等文献著作,全面论述自清以来对于尤侗及其戏曲创作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