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大型复杂污染场地的污染治理修复是国内外环境领域面临的重大难题。大型复杂污染场地具有影响范围广、污染物种类多、生态环境威胁大等特征,这类场地污染物的环境行为认知和高效治理修复都面临巨大挑战,其中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的形成机制、污染源的精准识别、智能决策优化等关键科技问题亟待解决。我国大型复杂污染场地在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珠江三角洲等经济发达地区呈集群式分布,涉及化学品制造业、石油等燃料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等行业。基于我国国情,文章提出了大型复杂污染场地修复治理的关键“三步曲”(TSRTCM),从调查评估与科学认知、方案决策与技术筛选、工程实施与监测评价3方面着力破解修复治理难题。大型复杂污染场地环境修复能有力支撑污染防治攻坚战,有助于区域经济社会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2.
污染场地修复是污染场地管理的重要环节,土壤修复技术是使遭受污染的土壤恢复正常功能的技术措施。技术包括原位修复技术与异位修复技术,目前最常用的创新技术是生物强化修复。  相似文献   

3.
我国工业污染场地土壤与地下水重金属修复技术综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当前,工业场地土壤和地下水重金属污染日趋严重,对食品安全、饮用水安全、区域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健康、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甚至社会稳定构成严重威胁与挑战,亟需引起高度关注和重视。文章结合环境修复产业发展现状和国内外文献综述,以重金属地球化学行为特征为背景,深入阐述重金属污染土壤与地下水风险评估技术,并对相关修复技术原理、研究进展以及优缺点进行系统的梳理,以期为我国重金属污染场地修复技术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场地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问题,是世界关注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对污染场地实施科学管理,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到较高水平后必然要面对的问题。近三十年来,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如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欧盟等已经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污染场地调查评价与修复治理的技术体系。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土地功能频繁而规模性地转化,民众越来越关注土壤与地下水的污染问题,急需建立用以规范和指导我国场地土壤和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与修复治理的技术体系。基于此,中国地质调查局于2006年启动了“典型污染场地土壤与地下水调查技术与评价研究”地质调查项目,旨在通过对我国典型污染场地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5.
重金属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的有效落实,一方面能够有效缓解我国土地资源管控的压力,避免重金属污染对地下水与周边生态自然环境造成持续性的破坏;另一方面凭借场地修复方式,更可以改善场地土壤结构与质量,以便为后续工程体系的构建奠定坚实基础。本文基于重金属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的特点展开分析,在明确分类与选择应用同时,期望能够为后续国土资源的修复提供良好参照。  相似文献   

6.
中国地下水污染有效防控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因现阶段财力资源有限,在进行地下水保护时通常只能对部分已污染场地和预计污染场地采取有限的防治措施。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则要求当前的经济发展不能给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带来巨大负担。为妥善解决上述矛盾并有效地保护地下水资源,本文提出了主要针对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地下水污染有效防控方法与对策,其中包括地下水保护优化管理模型,经济有效的地下水污染修复方法,地下水污染的环境影响评价策略,并对地下水保护管理机制建设,法律和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重金属污染事件频发,严重影响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土壤重金属污染与防治成为人们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结合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对典型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工程实践进行了介绍,提出未来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环境水文地质学的角度,系统地分析了地下水水源污染的主要途径,较全面地探讨了地下水源污染防治技术与方法,并提出了修复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承德街道大砬子化工厂地修复工程分为土壤及地下水修复治理。污染土壤采用生物降解素降解技术;污染地下水采用阻隔、"酸碱中和、高级氧化、吸附"等一系列工艺及回灌技术,经治理后的土壤指标达到《展览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暂行)》(HJ350-2007)B级标准值及《重金属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标准》(DB43/T1165-2016)标准,水体指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标准。  相似文献   

10.
我国目前的土壤污染趋势越来越严峻,很多的耕地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而污染使得我国的耕地面积骤然锐减,严重影响到我国的农产品产量,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针对我国土壤污染越来越严重的问题,相关部门也予以了高度的重视,随着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开始将生物修复技术应用到土壤污染治理中,本文就生物修复技术在土壤污染治理上的应用进行了简要的探究,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如今,生态建设已经逐渐成为了与经济发展并重的一项事业,其在应对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上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事实上,就生态建设这一系统性的工程而言,水土流失等相关问题的解决尤为重要,而就这种解决来说,生态修复技术的运用变得愈来愈为明显。本文将紧紧围绕着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生态修复技术这一中心主题,从目前我国的生态现状出发,通过对生态修复技术的可行性以及其常用技术等几个方面的内容进行分析和介绍,以期在一定程度上为相关方面的不足提供一定的弥补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植物修复技术具有成本低、环境友好和可再利用等特点。目前已经成为各国科学家研究的重点之一。本文介绍了植物修复技术的概念、类型和机理,并且对植物修复在有机污染土壤的应用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13.
1.成果简介 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姜月华研究员负责完成的中国地质调查局“长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项目,系我国在东部四大平原区开展的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的计划项目之一。项目应用地质雷达等技术开展了加油站、垃圾场等有机污染场地地下水污染调查,采用多种环境同位素研究了区域不同含水层地下水流场和污染状况,应用特制专门采样器材和严格取样流程采集地下水样品,并使用钻探、抽水试验和数值模拟等手段,基本查明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污染状况。  相似文献   

14.
地下水污染机理与修复重点实验室(简称污染修复实验室)成立于2012年6月,由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简称水环所)集合我国首轮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的技术骨干力量、地质微生物研究室和纳米铁地下水修复团队等技术力量组成。2013年,先后获批进入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调查局和河北省重点实验室建设行列。实验室主要开展地下水与土壤污染物检测技术、污染物在土壤与地下水中的迁移转化机理、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控以及土壤与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等研究。  相似文献   

15.
王璐 《内江科技》2009,30(2):114-115
农药是重要的环境污染物,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污染。生物修复技术是利用土壤中的各种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吸收、降解和转化土壤中的污染物,使土壤恢复到健康状态。本文介绍了土壤污染的几种常用的生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及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16.
电镀行业是产生重金属污染的主要行业之一。土壤重金属污染尤其是镍污染是国内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之一。在对某电镀企业厂区土壤监测结果分析评述的基础上,通过探讨比较分析生物修复方法中的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植物与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等各方法利弊。推荐采用植物与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对该区域污染土壤进行修复治理。  相似文献   

17.
文章对湖泊的污染现状、污染特征以及湖泊污染水体的主要修复措施进行了介绍。对湖泊污染的特征主要从富营养化、有机有毒污染物污染以及重金属污染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对湖泊水体污染治理的工业工程措施和生物修复技术做了重点论述,指出生物修复是湖泊污染水体修复的长期的环保的修复方式,同时对于不同特征的污染水体,应根据其污染特点制定相应的修复方案。  相似文献   

18.
重金属废水的植物修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修复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用于清除水体中重金属污染的生态技术。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是通过植物根系移去、挥发或稳定水体环境中的重金属污染物,降低污染物申的重金属毒性,具有成本低、不破坏土壤和河流生态环境、不引起二次污染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对污染场地环境水文的保护逐渐受到重视,而勘察技术的应用则是污染场地修复的重要保障。污染场地环境整体勘察工作的重点在于明确污染类型及程度,依照勘察结果制定合理的修复措施。本文简单分期了环境水文地质勘察概况,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勘察技术的应用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20.
随着火车机车运行速度的加快,部件磨损的速度也日益加快,使用焊接修复技术对易磨损部件进行修复目前也较为常用。本文介绍了手工电弧焊、埋弧自动焊、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和等离子弧在机车易磨损部件上的应用,介绍了它们的优缺点和技术要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