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虹 《新闻界》2006,(5):96-97,62
主持人是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的一座“桥梁”,在传递信息、沟通情感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广播主持人来说,有声语言是其表达节目内容的唯一手段,但对于电视主持人而言,有声语言并不是与受众沟通的唯一方式,因为通过电视画面,主持人的表情、手势、服饰、坐姿等等都可能与节目内容产生联系。与受众取得更好的沟通。因此,在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种种传播手段中,除语言符号外,非语言符号的运用也成为主持人传播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2.
金海宁 《视听界》2005,(5):60-61
一、非言语传播:此时无声胜有声主持人是传播者和受传播者之间的一座人物化的“桥梁”,它的根本任务就是通过发挥自身的传播器官的作用,有效地传达节目内容,以影响受众的心理和行为。对于电视主持人来说,有声语言并不是与受众的惟一沟通方式,因为通过电视画面,主持人的眼神、表  相似文献   

3.
孙晓菁 《视听纵横》2005,(4):106-107
对于电视主持人来说,有声语言并不是与受众的唯一沟通方式,因为通过电视画面,主持人的眼神、表情、身姿、手势等等都可能与节目内容产生关连。因此,非言语信息的运用,对电视主持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非言语信息,别称为身态语言,是不用嘴说的语言。  相似文献   

4.
对于电视主持人来说,有声语言并不是与受众的唯一沟通方式,因为通过电视画面,主持人的眼神、表情、身姿、手势、修饰等都可能与节目内容产生关联,与受众更好地沟通,因此,非言语讯息的运用,对电视主持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非言语讯息,别称人体语言,身态语言,形体语言,行为语言等,对于口头语言来说,上述这些称谓是转意上的语言,就是说它们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语言,但又能起表意的语言作用。  相似文献   

5.
对于广播主持人来说,有声语言是其表达节目内容的唯一手段,这不必多说,但有学者从传播学角度进行分析认为,一个电视节目主持人所给予人的信息不仅可以通过口播的形式,还可以通过电视画面发挥自身的传播器官的作用,如眼神、表情、身姿、手势、修饰等都可能与节目内  相似文献   

6.
林桂花 《东南传播》2016,(6):144-145
电视的优势在于声画兼备、视听并用,有声语言和非语言符号共同作用于视听节目。电视播音员主持人不只是用有声语言传递节目内容,非语言符号的表达在节目中同样不可忽视,其中,形象符号的表达、体态语的运用、道具的使用三大因素是其核心;电视播音员主持人借此在节目中加以表现,能更加贴近节目内容,并作为有声语言的辅助信息和补充信息,与有声语言一起,汇集于节目,相得益彰,目的是让电视节目传播达到更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节目主持人主要是通过有声语言与受众进行信息传播、交流与沟通的,因此,如何运用语言对节目主持人来说十分重要。可以说,节目主持人的语言修养,关系到节目主持的成败。节目主持人的语言修养问题包括许多方面。本文从节目主持人的语言审美、节目主持人的修辞水平、节目主持人的语境适应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电视娱乐节目主持人的个性化语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节目主持人是电视媒体中直接面向受众.以有声语言为主要传播手段.集社会性和人际性于一身的、富有亲和力的传播者。主持人以真实的个人身份出现在观众面前,并与之进行直接的、面对面的交流。这种交流更多的是通过主持人的语言、意向、认识等来完成的.其中最重要的是语言交流。主持人在驾驭节同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各种语言表达方式,如有声语言、表情、手势等与观众进行交流和沟通,实现信息的有效、高效传播。  相似文献   

9.
宁波 《东南传播》2013,(3):135-138
谈话节目是当今社会最为流行的电视节目形态之一。通常由主持人、嘉宾、现场观众在演播现场围绕话题展开即兴、双向、平等的交流。在谈话节目当中,主持人以有声语言作为媒介,与受众沟通和交流,媒介的意图、栏目的宗旨,也都是通过有声语言进行传达,并通过设置问题,来引导实现谈话节目的进行。本文将以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对话》栏目会话文本为实证,解析电视谈话节目的话语结构,解读主持人在节目中的话语角色,具体探讨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的话语策略以及主持人在谈话过程中所使用的礼貌和合作等语用原则。  相似文献   

10.
六十多年来,电视台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发展,而主持人也通过电视用有声语言进行传播。为了使传播内容更加的清晰、准确,更好的被受众接受,主持人也需要把握"说服传播"(Persuasive Communication)技巧,从自身、受众、环境等诸多角度,提高话术技巧,增强传播效力,对受众施加影响使之改变态度。从而达到节目的传播目的。  相似文献   

11.
主持人是广播电视媒体中直接出面与受众打交道的最活跃的人,是集社会性和人际性于一身、具有亲和力的传播。他们在节目中以主持人的身份出现,在节目中处于主导地位,通过有声语言传播信息、串联节目、表述观点,与受众平等沟通交流,驾驭节目进程。  相似文献   

12.
电视新闻节类目主持人,既是电视新闻传播流程中的咽喉要道,又是电视新闻面对广大受众传播信息的门面。一个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言行举止乃至于服饰装扮,都会直接影响、感染电视受众;同时,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如何把握好对事件、文字、镜头前状态的处理,如何运用好有声语言和副语言应对不同类型的新闻,是考验一个合格主持人的必然条件。  相似文献   

13.
马琴 《新闻前哨》2012,(10):98+101-98,101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更是电视播音主持人与观众交流沟通的重要手段。他们通过悦耳动听的有声语言向观众传播信息、交流情感。中国传媒大学的张颂教授指出了“德才兼备,声形俱佳”的原则。就是说播音主持人应做到声音悦耳、口齿清晰,表达准确,语言流畅。这些都需要电视播音主持人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一、提升语言素养。增添艺术魅力1.较强的语言素质节目主持人首先要对书面语言进行深刻的分析和理解,然后转化成准确的有个性烙印的有声语言传达给受众。即在表达前,首先在脑海里营造一种立体的语言意境,将语言内容情景化,通过充分的情感酝酿,运用恰当的声音使人、事、景、物生动鲜明地展现在眼前。一个优秀的节目主持人,还要对语言有较强的掌控能力,无论是紧急情况,还是感人的现场,都应使自己的语言和声音既生动机敏又沉稳理性。  相似文献   

14.
一、电视访谈节目中主持人的价值定位 电视访谈节目是建立在以主持人为主体的一种艺术样式.与一般主持人不同,对于电视访谈节目来讲,主持人是节目的灵魂,集节目的策划者、节目方针的体现者、节目内容的组织者和节目播出的主持者四种角色于一身.一名优秀的电视访谈节目主持人要能够正确的引导受众、传播思想理念,在节目的舆论引导中成为节目定位的体现者、信息传播的引导者和话语权的掌控者.  相似文献   

15.
有声语言是节目主持人进行工作的基本工具,对于广播节目主持人来说,有声语言则是传达媒介意图的唯一手段.因此,对于广播节目主持人的语言功力、语言表现力、语言魅力等语言能力的高标准和严要求,是必须的.  相似文献   

16.
语言是电视节目主持人的传播方式,主持人依靠口头语言、人体语言和电视语言把节目思想传递给观众,这些语言的综合运用是电视传播媒介的一大特长,它是全息性的。而人体语言是一种具有一定语义的伴随语言,与有声语言同步发出或夹杂在语流之中,运用恰当对有声语言具有强化、补充、丰富、修正的作用,进而使节目更具个性魅力。   一、准确定位   不同的节目需要主持人有不同的个人形象,只要与节目的追求相吻合,将节目要求同本人秉赋、特长相结合,使两者相得益彰,才会赢得受众的青睐,因而节目主持人要有一个准确的定位。   随着…  相似文献   

17.
有声语言是主持人进行主持工作的最基本工具,尤其对于广播节目主持人来讲,有声语言是给听众传播信息的唯一表现形式。因此,广播节目主持人在传播信息时不仅要注重语言信息的正确与规范性,更要注意加强语言艺术的美感,吸引听众,并让听众体会身临其境的感觉。广播节目主持人应如何加强对语言艺术的运用,增强节目的吸引力,给观众带来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8.
电视是当今世界影响较大的消费媒体之一,作为文化传播的载体,它既是艺术和娱乐方式,更是传播信息的主要手段。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视新闻节目从播报内容、语言风格、主持人形象等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蜕变。这种蜕变不仅满足了受众的"平民化"视角和"娱乐化"品味,同时也使得电视新闻力求在政府与群众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19.
节目主持人的语言个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声语言在广播电视中占有决定性的地位。在广播中,它是直接为听众所感知的东西,是主持人联系听众的纽带和桥梁。在电视中.尽管主持人可以借助于表情、姿态、服饰、背景等多种非语言手段来表达自己的某些意图或风格。但终究还是离不开有声语言。因为有声语言能给听众、观众最完整的概念。由此可见,研究和强化节目主持人的语言个性.对办好广播电视节目,提高节目主持人的素质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0.
谢岩 《视听界》2000,(3):31-31
形体语言,又称人体语言,行为语言,体态语言。电视节目主持人处于节目传播和受众参与的汇交点上,要想高质量地完成传递信息这一任务,保持电视传播直观形象、声画并具的优势,以达到平等交流、情感共鸣的目的,就不仅要靠有声语言的手段,还必须借助形体语言的正确运用,充分发挥形体语言的魅力优势。形体语言的作用和艺术魅力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