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笔者首先运用求几何平均值的方法,分别计算出2004年~2013年乌鲁木齐及其相邻城市的城市综合规模,然后通过断裂点理论,得到2004年~2013年乌鲁木齐及其相邻城市的断裂点距离,对乌鲁木齐城市空间影响范围变化进行分析。对乌鲁木齐及其周边影响区域的经济协调发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科技风》2016,(21)
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成为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水资源承载力能够客观、科学的评价一个城市水资源对于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承载能力。本文以临沂市为研究区域,主要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临沂市水资源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临沂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已经达到相当规模,部分县区水资源承载能力已接近饱和值,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潜力较小。  相似文献   

3.
城市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推行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解决水资源的供求矛盾,需从理论和方法方面进行深入分析。通过对城市水资源发展循环经济的3R原则进行探讨,确定城市水资源发展循环经济的概念内涵,分析城市水资源发展循环经济的微观层面、区域层面和社会层面的主要对象及相互联系,提出了3个层面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内涵及特点;结合城市水资源循环利用的各种驱动手段,探索城市水资源发展循环经济的直接驱动及间接驱动机制,提出各种驱动机制的协同作用方式,为实现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城市滨水区域景观生态的建设,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及水资源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得到了城市管理者的重视.很多学者专家认为城市滨水区域建设不仅注重视觉效果,更要重视城市滨水区域生态系统的保护建设.  相似文献   

5.
目前国内水资源较为短缺,城市用水紧张。针对此问题,水资源的跨流域调运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城市的调水问题建立了数学模型,从数学角度设计了主要的调水路线,其基本思想是从丰水区域的河流向缺水区域的集中点进行调水,综合考虑输运成本等问题,优先调运最近的水资源。本文利用软件LINGO和MATLAB求解最优化模型,达到成本最低、收益最大的目的。本文还提出"重心模型",用于计算缺水区域的集中点,即"重心",实现水资源的合理调配。  相似文献   

6.
基于乌鲁木齐市城市发展与水资源开发利用历史数据,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干旱区绿洲城市发展与水资源需求预警系统仿真模型,并对乌鲁木齐市城市发展的水资源需求进行多情景模拟。模拟结果显示:①现有水资源条件难以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各情景下水资源对城市发展系统均存在较强约束,采用调水与节水方案,乌鲁木齐市中、高速发展情景下到2030年将分别存在5.17亿m3、30.15亿m3的水资源缺口;②节水方案对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提高的效果远大于调水的效果,社会经济发展越快,节水带来的效果越明显;③适度增强城市人口和产业的集聚与规模效应,降低用水定额,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是提高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最有效的途径;④通过跨流域调水提高区域的供水能力,有助于减弱水资源系统对城市发展系统的约束作用。  相似文献   

7.
唐宏  夏富强  杨德刚  黄凤  乔旭宁 《资源科学》2014,36(6):1168-1174
基于乌鲁木齐市城市发展与水资源开发利用历史数据,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干旱区绿洲城市发展与水资源需求预警系统仿真模型,并对乌鲁木齐市城市发展的水资源需求进行多情景模拟。模拟结果显示:①现有水资源条件难以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各情景下水资源对城市发展系统均存在较强约束,采用调水与节水方案,乌鲁木齐市中、高速发展情景下到2030年将分别存在5.17亿m3、30.15亿m3的水资源缺口;②节水方案对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提高的效果远大于调水的效果,社会经济发展越快,节水带来的效果越明显;③适度增强城市人口和产业的集聚与规模效应,降低用水定额,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是提高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最有效的途径;④通过跨流域调水提高区域的供水能力,有助于减弱水资源系统对城市发展系统的约束作用。  相似文献   

8.
常伟 《中国科技信息》2008,(4):41-41,43
引细工程是为解决鞍山城市缺水问题、特别是城市生活缺水问题,同时可以提高细河水资源利用率的跨区域调水工程。  相似文献   

9.
利用乌鲁木齐地区10个水文气象站50多年(1961~2012年)气象资料,对乌鲁木齐地区平均气温、降水量、相对湿度主要气候要素的若干特征及趋势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近50多年来,乌鲁木齐地区年平均气温增温趋势最强的是北部平原地区,贡献最大是冬季增温显著;乌鲁木齐年平降水量增加趋势最强的是北部平原地区,贡献最大是夏季降水量增加显著;乌鲁木齐地区增湿趋势最强的南部中山带和高山带,以冬季(1月)气候倾向率最大对全年相对湿度增加贡献最大。20世纪80年代开始增温度和增湿及降水量增大,21世纪初度和增湿及降水量增幅达最大。创新点在于,建立无资料地区气候要素预测模式,发现乌鲁木齐地区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随海拔高度增高遵循多项式分布。为水资源影响机理提供理论基础,为当地政府制定气候变化背景下水资源合理利用提供决策支持。为乌鲁木齐地区中山带水利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哈尔滨市是东北的重要城市之一,近几年来,面临着水资源短缺和严重的污染问题,严重的制约了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以实现哈尔滨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指导思想,进行水资源承载力分析,为有限水资源利用效益的增加、恢复区域地下水和保持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效益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朱永彬  史雅娟 《资源科学》2018,40(5):1040-1050
水资源价值评价与定价是编制水资源资产负债表的基础条件,也是确定城市供水价格和水权交易的前提。本文利用模糊数学评价方法,从供水、需水和水质三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指标的选取既满足反映水价的代表性需要,又考虑数据的可获得性,力求指标体系具有可操作性和推广应用价值。基于该评价模型,本文选取中国32个大中城市为研究对象,对其水资源价值进行评价,同时计算出反映支付能力的水资源价格。结果显示,中国水资源价值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特征,北方城市水资源价值普遍高于南方城市,反映出中国水资源空间分布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区域特征。其中,郑州和银川的水资源价值最高,太原、沈阳、石家庄等12个城市的水资源短缺形势也依然较为严峻。水资源价格方面,北京最高,为28.7元/t;青岛、济南、上海和太原等城市的水资源价格也较高(>15元/t)。  相似文献   

12.
大连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模糊模式识别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盖美  田成诗 《资源科学》2003,25(2):44-50
大连是中国北方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和国际风景旅游城市,也是全国重要的缺水城市之一。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大连市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目前关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沿研究大都还停留在概念的提供和定性分析上,缺乏量化的理论和方法。模糊模式识别模型通过量化的手段阐明可持续利用的具体方法和途径,使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可衡量性和可操作性。本文首次采用此模型对大连市水资源进行可持续利用分析,结果表明大连全市及大连市区近、中、远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级别特征值都有逐年减少,尤其大连市区2010年水资源开发已逐渐接近区域水资源承载力,水资源开发潜力不大,这一结论恰与实际相符,进一步证明了此方法的可行性。最后,提出了大连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本文简要阐述了创新型城市的内涵及创新要素组成,并对乌鲁木齐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的经济、社会环境等基础条件进行了分析,最后从城市创新涉及的主体、资源、环境与机制等方面对乌鲁木齐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北京城市扩张过程中的供水格局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京地区地下水资源丰富,居民点附近的地下水是历史时期城市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地表水源不足与维持漕运通畅是历史时期北京地区水利设施建设所面临的主要矛盾。元代以前莲花池水系是北京地区城市发展的水资源基础,城市供水保障区域经历了以永定河为主转移至以瓮山泊、高粱河地区为主的变化过程。元代,城市发展的水资源基础转移至高梁河水系。通惠河的开通将城市供水保障区域拓展至昌平白浮泉地区,明清时期白浮泉水源的断绝使保障区域范围回缩至瓮山泊一带。1949年以来,北京的供水系统逐步完善,城市供水实现跨区域、多来源、多系统的联合调度。地下水供水保障区域呈现横向扩张、纵向加深的变化趋势,取水口由集中于市区和近郊逐步外移至远郊,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地表水的利用由区域内自给有余转变为依靠跨区域调水补充不足,供水保障区域由本区域向流域上游的河北、山西两省扩张。南水北调工程的建成已经使供水保障区域从海河流域扩大至长江流域。预测北京的供水系统结构将进一步改变,对外调水、雨洪水及回用水等水源的利用量将继续增加,地下水和地表水的供水压力减小,有利于城市水环境及水生态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盖美  吴慧歌  曲本亮 《资源科学》2016,38(7):1336-1349
水足迹从消费角度建立了水资源利用与人类消费模式的联系,衡量人类对水资源系统的直接占用,是当前测度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对水资源生态环境系统影响的最有效的指标之一。本文基于2004-2013年辽宁省14个城市的水足迹面板数据,利用随机前沿分析SFA和数据包络分析SBM方法分别计算了辽宁省14个城市的水资源利用绝对效率和相对效率;通过基尼系数和变异系数来分析水资源效率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水资源利用效率差异在不断缩小,且有收敛趋势;借助核密度估计模型,分析了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动态演变规律。结果表明,近10年间,沈阳、大连、鞍山及盘锦的水资源绝对效率和相对效率水平均较高,阜新和朝阳绝对效率和相对效率均位于全省最低水平;地理位置分布整体呈现中部内陆至南部沿海向东西两侧逐渐递减的特征;辽宁省水资源利用相对效率处在逐渐提高的状态,各城市相对效率值差距在不断缩小。利用聚类分析对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行时空分异研究,构建了空间权重矩阵,显示辽宁省水资源利用效率存在空间自相关关系;空间集聚分析显示,高高集聚区域主要分布在辽宁省经济水平相对发达的城市,如大连、鞍山、盘锦等地区;低低集聚主要集中在经济欠发达的城市,如阜新、朝阳、葫芦岛;高低集聚和低高集聚一般分布在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之间。因此,可以通过提高低低集聚地区的水资源利用效率促进提高周围地区水资源利用效率,有利于辽宁省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整体提高。  相似文献   

16.
乌鲁木齐作为我国西部的中心城市,面临着城市与人口快速增长带来的交通压力,如何打造与城市社会经济规模相匹配的综合交通系统,提高城市交通系统运行效率有赖于对各类交通数据的深入研究,本分回顾分析了乌鲁木齐城市交通数据采集的现状情况,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城市管理是指城市管理机构为城市创造最佳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为城市居民的居住、工作、生活、休息提供理想场所的管理活动过程。乌鲁木齐自从开埠通商以来,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诸多领域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从多领域多角度研究近代乌鲁木齐城市管理是我们的一种尝试,特别是杨增新统治时期。  相似文献   

18.
张翌曼  芦琴  张佳 《科技风》2023,(2):129-131
当下,水资源保护、水土保持和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是一项造福子孙万代的重大工程。作为水资源短缺的咸阳市,在这方面下足了功夫,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同类城市建设提供了一些经验。本文以咸阳市为例,在水土保持规划、区域重点工作划分、采取的措施、取得的经验、今后努力的方向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以期可以提供一些借鉴,助力水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工作。  相似文献   

19.
以吉林省地级城市为研究对象,从造成城市干旱缺水的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的暴露性、脆弱性和防旱抗旱能力入手,对城市干旱缺水风险程度进行了评价,以期为实现吉林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和老工业基地改造战略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水资源污染影响城市发展及人们日常生活品质。城市人口规模的增加使水资源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工作迫在眉睫。文章主要分析城市水资源污染来源及危害,论述污染与治理现状,提出有效的城市水资源污染治理及环境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