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方法:从运动生物力学角度分析跳高的起跳动作,通过使用Qualisys光学动作分析捕捉系统,分析内蒙古师范大学跳高专项学生在起跳中存在着问题,以及研究心理因素对起跳蹬力的影响从而讨论其对跳高成绩的影响。目的:研究跳高起跳阶段中起跳腿力学分析,发现运动员在跳高中存在的技术动作问题,研究跳高运动员的心理因素对跳高成绩的影响。结果:(1)起跳过程中蹬力最大时,膝关节的位置在149.9±7.7°。(2)跳高专项运动员在起跳离地瞬间的技术动作与国内优秀运动员之间的比较仍然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主要是在髋关节与踝关节。(3)从不同的心理暗示的影响来看,适当的目标激励对与运动员的成绩的提高是有利的。意义:找出跳高起跳技术动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心理因素对跳高成绩的影响,希望能为我国跳高项目水平的提高有促进作用,并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背越式跳高中的助跑线路、助跑节奏、助跑距离及技术特征和起跳中起跳脚的着地、缓冲、蹬伸技术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在助跑起跳过程中要注意动作的准确性及节奏,尤其要加强助跑起跳结合技术的练习.  相似文献   

3.
正起跳是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的关键技术,其任务是迅速地改变人体运动方向,创造尽可能大的垂直速度和合理腾空角度,并为过杆动作的顺利完成创造条件。按照动作的结构,可把起跳动作分为起跳腿的着地、缓冲、蹬伸三个阶段。一、起跳腿的着地阶段助跑的最后一步摆动腿支撑人体重心移过垂直部位后,起跳脚迅速迈向起跳点。此时要依靠摆动腿的有力蹬伸,保持身体内倾姿势向前送髋,使起跳腿一侧的髋超越摆动腿一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影响跳高运动员起跳高度主要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对跳高运动员的起跳技术方面提出了新的认识.现今我国在跳高运动员起跳技术方面的研究上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象运动员的腿部力量的训练、助跑速度、助跑节奏、助跑技术训练以及在训练中与专项结合等方面.针对这些,本文对影响跳高运动员起跳高度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跳远和跳高的起跳动作,又叫做踏跳。跳远时运动员经助跑后,由固定在沙坑直道上的跳板踏跳;而跳高时沙坑边没有固定的跳板,横杆前的地面均可以踏跳。无论跳远和跳高,踏跳是很关键的一个动作,它是助跑动作的延续,腾空动作的开始,运动员除了需要确定好起跳腿与摆动腿,以及踏正步点外,动作本身是由摆臂、摆腿和迅速蹬直起跳腿三个部分组成。其中,迅速蹬直起跳腿是关键的关键,与此同时,还要求摆臂、摆腿与蹬地动作协调配合。  相似文献   

6.
速度是背越式跳高的灵魂,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录像解析法,数理统计法研究得出:正确的起跳技术基础上的快速助跑、助跑速度的合理利用以及摆动速度是决定背越式跳高成绩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刘影 《林区教学》2008,(9):134-135
论述助跑速度与起跳技术对背越式跳高技术的重要作用,助跑速度直接关系到背越式跳高成绩,起跳技术直接决定背越式跳高成绩。就助跑速度和起跳脚着地技术对助跑与起跳效果的影响,从弧线助跑、起跳点的位置、起跳脚着地角度、起跳脚着地方式等几方面对助跑和起跳脚着地技术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背越式跳高可以分成助跑、起跳、过杆三个步骤,教师要展开专项训练,让学生逐个突破.在助跑环节要设计组合训练和计时训练,提升合理分配时间的能力;在起跳阶段要逐步掌握缓冲蹬伸的技术要点,学会协调身体,掌握转身动作;在过杆环节要通过立式练习、仰式练习形成空感,提升腾空过杆的能力.经过专项训练,学生能循序渐进,真正掌握背越式跳高...  相似文献   

9.
背越式跳高中速度的利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判断跳高技术的标准。通过查阅文献、数据,分析得到:背越式跳高中水平速度向垂直速度转移的好坏与起跳阶段起跳腿各关节角度的适宜程度、起跳腿伸肌的离心收缩能力以及摆动技术有关。我国运动员速度的利用率较差,需要进一步加强腿部的专项力量素质,提高起跳腿伸肌的离心收缩能力,使之与助跑速度相匹配。  相似文献   

10.
对2010年全国田径锦标赛男子跳高项目前六名运动员的最好一次试跳的起跳技术进行三维运动学分析,研究发现:在保证起跳阶段膝关节充分蹬伸的前提下,踝关节蹬伸幅度是影响起跳腿离地瞬间身体重心高度值(H1)的一个重要因素;起跳脚着地瞬间能保持较高水平速度的同时,具有较高的速度转化率,能有效提高身体重心从H1至重心最高点腾起的高度值(H2).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中外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起跳技术运动学分析,认为发展运动员短跑速度能力,提高起跳水平速度,起跳垂直速度和腾起角度,是当今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起跳技术的显著特征,也是影响跳远成绩的重要运动学指标。只有各项技术实现最佳组合和匹配,才能取得好成绩。  相似文献   

12.
踏跳从力学角度可分为踏段和跳段。踏段是踏跳腿以最合理的着板动作和角度 ,使助跑速度损失率尽量减小 ;跳段是把握蹬伸时机 ,以强有力的蹬伸获取尽量大的垂直速度和合理的腾起角度。掌握完整的踏跳技术是提高跳远成绩的根本。  相似文献   

13.
以世界优秀跳远选手刘易斯和埃米扬的典型两跳为参照,分析了我国优秀跳远运动员在助跑速度、绝对速度、速度利用率、腾起角度与两选手之间的差异,提出了近期内练就刘易斯一样以速度见长的技术特点(低跳跃型)可能性不大的情况下,适度调整垂直速度和水平速度的比例,降低助跑速度利用率,增大腾起角,走埃米扬力量见长(高跳跃型)技术之路,是我国优秀跳远运动员提高成绩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对中长跑训练新动向的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文献资料法、统计对比法及本人多年的训练实践,在分析大量有关资料的基础上,根据中长跑训练发展的动向,针对目前中长跑训练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速度”为中心,以短补长,以长补短,长短互补,全面发展的训练思路。  相似文献   

15.
通过收集部分中外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起跳阶段的主要运动学参数,运用平均数分析、样本T检验、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等方法,对运动成绩与主要运动学参数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踏板速度、腾起垂直速度、腾起角度与跳远成绩显著相关(P〈0.01);腾起初速度与腾起水平速度均在第一主成分的公因子上,此类参数反映了运动成绩91%以上的信息量;我国选手的有效距离利用率(实测成绩与实跳距离之比)高于国外选手,但助跑速度和腾起角度均低于国外选手(P〈0.01)).因此,进一步提高我国运动员的助跑速度,发展运动员的腿部力量、增强起跳能力进而增大腾起角度,是提高我国选手运动成绩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录像方法对福建普通高校公体与体专优秀110m栏运动员的技术动作进行研究。经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体专运动员技术较为合理;公体运动员在技术上的差距表现为起跨腿向前提拉晚,造成膝盖碰撞或刮倒栏架,过栏时间较长,过栏时腾空过高造成“跳栏”,栏间跑节奏不稳,未能三步跑完全程。建议:改善起跨腿技术、解决起跨距离、掌握好栏间跑节奏,提高教学水平和比赛成绩。  相似文献   

17.
速度、技术、力量和爆发力是决定跳远成绩的主要因素,通过运用文献法、比较分析法对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的30m、100m成绩及助跑步数进行比较分析,阐述了速度指标与步数的对应关系,助跑技术、助跑速度与跳远距离的关系,提出具体有效的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8.
The degree of compatibility between defensive responding and leverpress topography was investigated. Rats were trained to leverpress on a Sidman avoidance schedule for one 60-min session. Measures of defensive responding (jumping and rearing) were recorded during initial training. Shock intensity (.5, 1.0, and 2.0 mA) and S-S interval (1, 3, and 5 sec) were varied in Experiment 1. S-S interval had no effect on defensive responding or on performance. Rate of jumping was an increasing function of intensity only at lower intensities. Both jumping and rearing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leverpressing. Shock intensity (1.0 and 2.0 mA) and lever position (3.02 and 16.83 cm) were varied in Experiment 2. Response rate was an increasing function of intensity at the high lever position but not at the low position. Correlations between rearing and leverpressing, and between jumping and leverpressing, were not significant for either lever position. Bolles’ (1970) theory of species-specific defense reactions was invoked to account for initial facilitated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19.
The stretch reflex is a spinal cord pathway between a muscle's stretch receptors and its own motor units. This reflex is thought t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normal motor function, because it is unique as a monosynaptic pathway, and because its hyperactivity is a hallmark of many motor disorders. We previously reported a difference in the stretch reflexes in healthy newborn infants and nonambulatory individuals with cerebral palsy (CP): these reflexes are characterized by responses from the stretched muscle and from the reciprocal or antagonist muscle. We proposed the existence of a functional spinal cord pathway that connects both agonist and antagonist muscles at a single joint. We hypothesized that this "reciprocal excitation" is a functional pathway of all newborn infants, which during the normal course of development of motor skills in infants is eliminated. If the CNS is damaged at birth, as in CP, the pathway of reciprocal excitation endures and is reinforced. In the current study of newborns, we recorded stretch reflex responses from all major muscle groups of the lower limb. This "irradiation of reflexes" is a normal phenomenon of the newborn CNS. This pathway becomes suppressed during normal maturation and control of coordinated limb movements.  相似文献   

20.
浅析短跑中的速度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采用文献资料法,结合多年来的实践体会,分析短跑训练中产生速度障碍的原因,探讨克服速度障碍的方法,旨在提高短跑运动水平,供同仁们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