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日本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川端康成,自幼深受日本古典文学的熏陶,佛教中的无常思想对其影响深刻,加之他自身特殊的生活经历,从而形成了他人生无常、万事皆空、灭我为无、无中生有的虚无思想。川端康成的这一思想在他的登峰之作《雪国》中有充分表现,本文对此进行了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2.
《雪国》集中反映了川端康成的虚无思想。这种虚无思想与西方现代派的虚无主义不同 ,它带有浓厚的东方色彩 ,深受日本古典文学传统、印度佛教的影响。民族文化蕴藏的深深的悲哀使川端康成的虚无思想具有“物哀”意味 ,佛教让他超越对立 ,形成万物如一的宇宙观 ,产生有无相连、虚无相生的虚无观  相似文献   

3.
《雪国》是川端康成的巅峰之作,也是他虚无思想体现最为集中的一部作品.而这种虚无精神的内核是通过镜像、雪、死亡等一系列的意象来体现的,《雪国》向读者营构了一个虚无的意象世界.它不仅是川端康成对人生的终极意义的探索和思考,也代表了那个时代的人的悲观心态.  相似文献   

4.
《雪国》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代表作。川端康成是日本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也是日本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川端康成一生受佛教及禅宗思想的影响。禅宗的"虚无"思想不仅构成了"雪国"的精神世界,同时也净化了《雪国》。利用禅宗的"虚无"思想来分析作品,以期为《雪国》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作为谙熟古典文学传统和民族审美意识的作家,川端康成既深得传统的佛教禅宗的无常思想,表现了人生虚幻、生死轮回的“悲哀美“;又接受佛教禅宗对于虚无的顿悟和化解,阐释了寓有禅机、充满思辩的生命哲学.  相似文献   

6.
文学大师川端康成将东方传统美与西方现代派手法相结合,创作了传世之作《雪国》。作品的核心是淡定的美学追求,充满着纯净、空灵、忧郁的色调,集中展示了一种东方式的虚无美学思想。他的美学思想是和日本传统的“物哀”精神一脉相通的。因“表现了日本人的内心精华”而成为“日本抒情小说的经典”。  相似文献   

7.
“禅”与川端康成的“虚无”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世的哀微和成长道路的坎坷以及时代社会的动荡冲击是川端虚无思想形成的外部条件,日本传统文化中佛教无常观念的承秉是川端虚无思想生成的内在基因。其具体表现为:人生短暂虚幻,一切命中注定,生死轮回转世等;其实质是一种富有禅机、充满思辨的生命哲学顿悟。  相似文献   

8.
作为谙熟古典学传统和民族审美意识的作家,川端康成既深得传统的佛教禅宗的无常思想,表现了人生虚幻、生死轮回的“悲哀美”;又接 受佛教禅宗对于虚无的顿悟和化解,阐释了寓有禅机、充满思辩的生命哲学。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哈姆莱特》与《红楼梦》的主人翁所表现的虚无思想进行了比较研究,从不同文化、时代背景及民族性格等方面,深入探讨了两大名著中虚无思想形成的原因及特色,并指出由于虚无所具有的那种客观、冷静和超然的特性赋予了两部作品深刻的哲理内涵——对社会人生透彻了悟,表现了其存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雪国》作为川端康成的代表作,深受以《源氏物语》为代表的日本传统文学的影咱。它借爱情反映现实生活,写出了对人生悲哀、虚无的感受,体现了川端康成的“回归传统”情结。  相似文献   

11.
《雪国》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它因“表现了日本人的内心精华”而成为“日本抒情小说的经典”。笔者认为,这部小说通过主人公岛村“从‘物’到‘灵’的追寻”最终走向幻灭的过程,体现了作者虚无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2.
陈利娟 《文教资料》2009,(32):23-24
《雪国》是川端康成的代表作,他因《雪国》等作品而成为“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获此殊荣,原因之一是作品中传达出了独特的虚无关。本文分析了《雪国》的虚无思想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13.
《伊豆的舞女》作为川端康成的代表作之一,它透过一双对舞女满怀朦胧爱恋的眼睛,表现了舞女的纯真和清雅,以及她内心的悲伤和哀愁,渲染出一种幽雅与纤细既悲美的情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川端康成的佛教虚无观。  相似文献   

14.
从感觉、悲情、虚无看《雪国》展现的"神秘"之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美学是研究人对现实审美关系的一门科学。本文通过分析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小说《雪国》中感觉美、虚无美、悲情美,深入探讨了作家与现实复杂微妙的审美关系——“瞬间美丽”,从而解析了《雪国》背后神秘之“美”。  相似文献   

15.
区分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是研究红楼梦虚无思想的前提;对红楼梦中一些虚无思想的描写应纵观全书,全面辨证地具体地分析,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红楼梦中对佛、道人物和道、观、寺、庙的调侃、嘲讽的描述,说明曹雪芹了解佛道经典而不信佛道。有意无意的借助佛道一些语言表达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要分清两种不同的虚无思想,是悲痛中的苦闷彷徨还是对神佛世界神往的超凡出世?从作者创作红楼梦的伟大实践看,作者的人生态度是积极的,不能认为红楼梦写的是“偏重人生消极一面”。  相似文献   

16.
<正>1968年,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因为以“卓越的感受性”和写作技巧表现了民族心灵的精髓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通过回望古典文化,川端康成将心灵朝向民族的故乡,从而领悟了自然生命的奥义。本期让我们通过短篇小说《红梅》来感受川端康成的创作风格,体会其文字中漫溢的“物哀”之美。  相似文献   

17.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的文学世界蕴涵着浓浓的东方意味,他的作品笔调是空灵的,静寂的,舒缓的,弥漫着淡淡的忧伤和从容的虚美。文学是他一生的精神寄托和价值追寻,体现了他对人生皆苦的体尝,流露出对虚无境界的向往,更代表了他对众生悲悯,对万物怀善的佛心。他的佛禅情怀,让他的艺术世界呈现出一片崇高而纯净的美,恰如朵朵曾经陪伴禅宗冥想入定的莲花,于孤寂中漂浮于茫茫如海的尘世,久久散发出清雅的芳香。  相似文献   

18.
川端康成是日本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他的作品主调虚无、哀伤、悲悯,又极尽含蓄蕴藉之美,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深深的禅意,感受到一种超凡脱俗、淡泊宁静的禅境。本文拟以川端康成早期的代表作《伊豆的舞女》为例,从生即是苦、虚无之美、物哀之美、幽玄之美几个方面来分析贯穿川端康成作品的佛禅精髓。  相似文献   

19.
《管子》四篇的虚无和因循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无和因循思想是<管子>四篇中的重要范畴."虚无"指使内心保持空、虚的状态,"因循"指做事有所遵循和依从.二者构成一个有内在张力的统一体,是先秦道家为君主设计的一种内心修养方法.<管子>四篇的虚无和因循思想代表了道家暨黄老学派对修养、行为及其关系的看法,对它的探讨对于认识道家暨黄老学派的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的文学世界蕴涵着浓浓的东方意味,他的作品笔调是空灵的,静寂的,舒缓的,弥漫着淡淡的忧伤和从容的虚美。文学是他一生的精神寄托和价值追寻,体现了他对人生皆苦的体尝,流露出对虚无境界的向往,更代表了他对众生悲悯,对万物怀善的佛心。他的佛禅情怀,让他的艺术世界呈现出一片崇高而纯净的美,恰如朵朵曾经陪伴禅宗冥想入定的莲花,于孤寂中漂浮于茫茫如海的尘世,久久散发出清雅的芳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