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研读教材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教师研读教材应更多地关注学生视角。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视角去解读数学教材;从学生的知识经验视角去研读数学教材;从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视角去读懂数学教材。教师从学生视角研读数学教材的过程就是为学生开辟登山盘山道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小学数学教师》2015,(1):15-18
张洪菁(河南省安阳市自由路小学):我对这节课的设计思路是:首先开门见山、出示课题,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谈谈对周长的字面理解,由此唤起学生的原有认知。接下来,通过三只小羊跑步的情境,先指出什么是一周,再揭示长度,明晰什么是周长;在“指一指”环节,安排了指树叶、三角板、身边物体表面的边线,让学生逐步感知周长;在“描一描”...  相似文献   

3.
一、缘起:周长能摸、能描吗?笔者近期去基层学校教学视导,先后观摩了四位教师执教的"周长"一课(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例3)。四位教师的教学设计各具特色,其中都有一个摸周长、描周长的教学环节:在揭示周长概念之后,先让学生摸周长——摸数学书封面、课桌面等实物表面的周长;然后让学生描周长——描树叶、长方形等不规则或规则图形的周长。这引发笔者的思考:周长能摸出来吗?能描出来吗?教师采用这个教学环节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  相似文献   

4.
<正>一、设置悬念,激发创新"学贵在疑"。教学时,如果教师依据教材的"新""奇""特",巧设疑问,制造悬念,为学生创设一种思维情境,就可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进而激发学生创新。例如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数学,教学时,我们首先提出问题:"你用什么方法可以测量出桶底的周长?"学生很快地答出用米尺  相似文献   

5.
下面以北师大版教材三年级下册“什么是周长”的教学实践为例,阐述如何借“体验”促进学生对概念的感悟与理解。一、激活经验,建立表。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讲,“周长”这一概念在生活中已然接触过,只是对于周长的理解仅限于浅层的生活感知,没有上升为数学概念,在教学中基于学生的已有认知展开探究,能够为学生搭建思维的脚手架。  相似文献   

6.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十分重视这样的数学教学: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去学习数学;把数学知识再回归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什么是"数学生活化"教学、如何实现有效的数学生活化教学、这两方面浅谈了自己的教学体会,和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7.
1.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和交流,感悟周长的含义,知道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周长。 2.通过围、量、算等操作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测量、计算周长的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相似文献   

8.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什么是周长》.2.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通过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的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相似文献   

9.
<正>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领悟"出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能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实际,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已成为每位数学教师重视的问题。因此,广大教师不应拘泥于教材,课堂教学中应巧妙地创设一  相似文献   

10.
从数学视角钻研数学教材,是有效教学的根本所在,也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途径,更是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基本保障。教师要善于从数学知识、数学文化和数学学科等视角去钻研数学教材,以更好地明晰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更科学地把握数学知识的本质,然后通过精心预设、精准施教,让学生快乐学数学、智慧学数学。  相似文献   

11.
唐瑞峰 《学子》2013,(4):90-91
一、"加法"1.增加生活化数学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景,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相互交往的一种活动,而教材给我们提供的只是表态性教学素材,它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加上教材编写过程中受篇幅的限制,教材编写人员与学生所处地域不同。因此,一套教  相似文献   

12.
高静 《江苏教育》2007,(12):44-45
“周长是多少”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开展的一节数学活动课。教材中设计了丰富的实践操作活动.旨在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加深对周长的认识。进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和智慧。  相似文献   

13.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经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喜欢数学;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践运用等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通过自主探索,猜想验证等活动,让学生去创造数学;引导学生利用抽象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相似文献   

14.
数学活动经验是学生在经历数学活动的基础上获得的经验,是他们经历数学活动之后所留下的直接感受、体验与感悟。由"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练习"这一课,谈如何让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来积累、提升、内化数学活动经验,使获得数学经验与理解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能、感悟数学思想并列,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5.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经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喜欢数学;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践运用等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通过自主探索,猜想验证等活动,让学生去创造数学;引导学生利用抽象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相似文献   

16.
"生活即教育"与数学教学密切相关。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是一种实现新课程目标要求的有效策略。应用时,应从现实生活出发,将教材的内容与生活的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引领学生关注社会生活,联系生活经验,经历学习体验,让学生爱上数学,会学数学、用数学。一线数学教师要注意防止用"生活味"去完全代替数学课所应有的"数学味",只有处理好数学和生活的辩证关系,才会使数学课堂教学获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性,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所开展的各式各类活动中,有体验、有感悟,形成的相关经验是后续学习的重要源泉,也能有效提升本身的数学思维能力,带动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累积有效活动经验。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尝试。一、将生活经验"引"进来"数学来源于生活",很多数学经验可以由生活经验加  相似文献   

18.
一、解放学生的眼睛解放学生的眼睛 ,就是让学生去观察 ,给学生充分观察的机会 ,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不同角度去捕捉数学信息 ,提出数学问题。新教材最为突出的特点 ,是在每节课都提供了一幅生动有趣的情景图 ,每幅图中都蕴含着相应的数学信息。这就要求教师在使用教材时 ,一定要解放学生的眼睛 ,让学生去观察 ,去说一说情景图都有什么 ,都在干什么 ,你想对老师说些什么。从而多角度地提出数学问题。在教学 1 0的加减时 ,学生通过充分观察情景图 ,捕捉了许多数学信息 ,从而提出了许多数学问题。如 :(1 )树上有 6只猴子 ,树下有 4只猴子 ,一…  相似文献   

19.
低年级数学教材图片丰富,形象生动,十分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然而数学语言和思考过程在书上却不多见。教师如何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与教材特点,抓住数学的本质,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引领孩子们用心去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品味数学的魅力,让低年级的数学课也充满浓浓的"数学味",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课题。通过实践与思考,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途径提升数学课堂的"数学味"。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数学思考低年级学生数学知识比较匮乏,他们所具有的就是直接的生活经验,所以虽然低年级的数学知识比较简单,还是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一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领学  相似文献   

20.
正课前思考"周长与面积"是上海版《数学》三年级第二学期"整理与提高"中的内容。这一内容的学习,建立在三年级第一学期学习长、正方形面积和前一阶段学习长、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之上,是面积与周长的简单的综合。从教材的要求看(下图),学生只需要根据一个长方形的面积和长(或宽)能求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即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