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石油:中东经济增长的引擎中东素有世界石油宝库之称,其石油蕴藏量之丰、油质之好、开采成本之低、运输之便捷,皆令世界其他地区难以望其项背。据2003年的数据统计,全世界石油探明蕴藏总量为1734亿吨,中东地区储量就有1066亿吨,占将近2/3。  相似文献   

2.
石油被称为液体黄金。中东素有“世界石油宝库”之称,其石油蕴藏量之丰、油质之好、开采成本之低、运输之便捷,令世界其他地区难以望其项背。据2006年的数据统计,全世界石油探明蕴藏总量为1734吨,其中中东地区的石油储量就有1066亿吨,约占总量的近2/3。  相似文献   

3.
石油被称为液体黄金。中东素有"世界石油宝库"之称,其石油蕴藏量之丰、油质之好、开采成本之低、运输之便捷,令世界其他地区难以望其项背。据2006年的数据统计,全世界石油探明蕴藏总量为1734吨,其中中东地区的石油储量就有1066亿吨,约占总量的近2/3。而且,中东地区也是世界上天然气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其  相似文献   

4.
重难点解析1.中东地区石油的分布及石油输出线路。中东地区石油资源丰富,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65.4%。石油分布、石油输出也是本章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一、亚洲油气资源丰富 ,为油气大陆桥建设提供有利条件西亚是世界的石油宝库。据第 1 4届世界石油会议估算 ,中东剩余探明石油、天然气可采储量分别占世界的 54 %和 33%。但中东地区的石油生产国主要石油储量受到国家石油公司的控制。地处中亚的几个国家 ,是世界上又一个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的地区。哈萨克斯坦陆上已探明石油储量为 2 1亿吨 ,天然气储量为 1 7万亿立方米 ;土库曼斯坦是中亚人口最少的国家 ,天然气可采储量达到 2 1万亿立方米 ,石油年产量达 550万吨 ;阿塞拜疆也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地处中亚的世界最大咸水湖里海大…  相似文献   

6.
中东地区一直都是世界石油格局的核心地带,随着科技的突破和高油价时代到来,这一格局出现了实质变化.西半球非常规石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改变了油流的流向,随之带动国际关系格局的改变.本文通过论述"世界石油新格局"中的加拿大油砂资源"常规化"趋势来阐述新形势下对中国能源安全的新思考.  相似文献   

7.
石油是世界重要的战略物质之一 ,也是当今世界上最主要的能源。目前 ,其消费比例占世界能源消费构成近 5 0 % ,但其分布相当不均 ,主要分布在中东、拉美、非洲、俄罗斯、亚洲、北美和西欧七个地区或国家。特别是中东地区 ,其石油储量占世界一半以上 ,同时中东波斯湾沿岸还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产油地区 ,也是最大的石油出口地区 ,其石油出口量占世界石油出口总量的 60 %。随着美英对伊拉克的开战 ,国际市场油价在相对平稳中时有波动。伦敦市场北海布伦特原油价格一度跌至每桶 2 5 5 0美元这一近 3个月来的最低点 ,但从在以后的几日 ,又反弹至…  相似文献   

8.
中东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石油输出地区,而日本则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进口国,石油因素在日本中东政策的制订上发挥着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财经报》2004年1月15日报道:国际能源机构(IEA)最近公布的《石油市场报告》表明,预计2004年中国石油用量将达到每天580万桶(80万吨).全年消费总量可能达到3亿吨左右,日前全球石油产量为30亿吨,这意味着今年我国的石油消费将占全球石油产量的1/10,成为继美国(年消费量为10亿吨)之后的第二大石油消费国。  相似文献   

10.
一、背景介绍 近一年来,世界石油价格飙升,从去年初的20美元一桶上升到最近的67美元一桶,一些研究机构甚至预测石油价格将上升到100美元以上.而当今我国的经济正在飞速发展,能源需求大增,南方一些地区甚至出现"油荒"现象,政府规定成品油的价格,导致炼油企业全行业亏损,炼油企业减产停产以减少亏损.我国每年进口的石油和成品油超过1亿吨,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据测算,我国到2010年石油进口将达到2.5亿吨,进口依赖度超过60%,超过现在美国的水平.届时我国的石油进口需求有可能得不到满足.我国石油公司在外投资也遇到重重阻力,如,今年中海油欲收购美国尤尼科公司,却因遭到美国政府、议会的强力阻挠而归于失败.中国的石油安全问题凸现.  相似文献   

11.
瞩目海洋     
朱阳 《阅读与鉴赏》2007,(6):30-31,70
我国海洋的专属经济区面积相当于50个海南省大,约300万平方千米。海洋资源相当可观。比如南海石油储量在230亿至300亿吨之间.有“第二个波斯湾”之称。如果按每年我国石油消费量3亿吨计算.南海石油够我国用100年。  相似文献   

12.
经济发展面临能源挑战1993年以前,中国能源系统是建立在自给自足的基础上的,1993年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家,石油净进口量1109.2万吨,占当年石油消费量的8.02%。以后各年石油进口量逐年加大,2000年石油净进口量6974万吨,已占当年石油消费量的33%。在21世纪前30年正是中国工业化迅速发展时期,对能源的需求将相应的大幅度增加,尤其是对石油的需求。据有关预测显示,2010年石油需求量为2.6亿吨,国内产量预计1.65亿吨,缺口约为1亿吨,天然气也将有300亿立方米的缺口,油气总缺口1.74亿吨油当量,2020年缺口将增加到3.26亿吨油当量。2000年,国际市场石油价…  相似文献   

13.
"二战后",中东地区的石油与国际劳务市场对石油输出国和劳务输出国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导致中东国家在经济发展模式、社会结构以及教育体制等方面的巨大转型。本文概述了"二战"以来中东地区的国际劳工状况,剖析了石油和国际劳工对中东经济与社会结构的影响。作者认为,石油和国际劳工是影响现代中东社会结构变迁的重大因素。  相似文献   

14.
综合性:地理环境要素众多,形成原因和条件也多样,所以要会综合考虑地理问题:由哪些因素构成?他们之间的关系与作用如何?哪些是主导因素?哪些是次要因素?例如中东地区动荡不安、战乱频繁的原因,首先要考虑地理因素,中东处于五海三洲之地,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交通要道,备受关注。其次分析资源因素,“都是石油惹的祸”,那里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  相似文献   

15.
自1993年起,我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进口量逐年递增。2004年我国进口原油1.23亿吨(全年石油消费量约2.8亿吨),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石油需求国。国际能源机构预测,2010年我国进口石油2.15亿吨,2020年将进口3.45亿吨,对外依赖度将达到66%。  相似文献   

16.
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石油从一般性商品跃为战略性物质。美国借战争之机成为世界经济和军事大国,提出"十四点原则"意欲争霸世界,海湾丰富的石油资源引起美国的"关注"。战后,美国政府积极支持本国石油资本向海湾地区扩张,迫使中东霸主英国签订"红线协定",插足伊拉克,打破了英国对海湾石油资源的垄断。  相似文献   

17.
冷战后,一些大国不顾美国霸权的威慑,竞相加入到争夺中东石油的行列。美国为了阻止其他大国获得中东石油支配权和萨达姆政权以“石油牌”抵抗制裁,发动了伊拉克战争。尽管美国与其盟国在中东石油利益上存在着竞争甚至冲突,但是有着共同的一致性利益。考察冷战后美国与世界其他大国中东石油之争及其互动关系,对于中国实施石油安全国际化战略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8.
科技知识     
诱人的海底世界海底石油和天然气是海底最重要的矿藏。科学家估计,海底石油的储量占全球石油总储量的1/3以上,在大陆架浅水区就储藏着1,100亿吨的石油。近年来,海底石油的勘测和开采已由近海的大陆架向深海区转移,并在海深大约3,582米的海渊里发现了含油沉积层。这充分说明,大海深处也有石油!要知道,  相似文献   

19.
教材分析 1.编写意图分析 "中东"是在学生学习了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之后,从引导学生关注世界上的热点问题和热点地区出发,围绕中东之所以成为热点地区的原因,以重要的地理位置、丰富的石油资源等知识为线索,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地理读图能力,以及总结规律、原因分析、信息判断等能力.通过对本地区石油资源多,以及与此相对应的经济特征和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等内容的探讨,渗透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观以及人地协调的观念.  相似文献   

20.
石油是我们看待美国中东政策的一个视角和窗口.美国的中东石油外交政策在美国的中东外交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不仅是维护美国垄断财团利益、美国中东石油利益的重要措施,更对美国国家安全有重大影响.美国通过合作主义外交有效地维护了美国在中东的战略利益,但美国在对外扩张的同时,也体现了其权力与自由的悖论,而这也反映了美国民主的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