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从真理层面培养评论者的独立品格独立品格并不仅仅是一个道德层面的要求,也是一个真理层面的要求。一个思维水平低下的人,因为不具备独立发现、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常常在无意中盲从他人的意见,不能做到人格独立、思想独立,这是一种人格的悲哀。对于一个新闻评论者来说,要想避免受到这种悲哀的困扰,就非下苦功不可。思维的敏捷品格,思维的深广品格,思维的独立品格,思维的流畅品格,思维的准确品格是对评论者的思维要求。为了具备这些思维品格,一个新闻评论者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训练思维水平。  相似文献   

2.
即兴评论是指评论者没有经过事先架构,而是通过对所陈述内容的掌握,就当时的感受对社会问题或现象表达的意见和态度。篇幅可长可短,无一定之规。它是电视新闻节目中主持人或专业评论者对当前具有普遍意义的事件、问题或社会现象就当时的感受表达的意见和态度。思维对于电视新闻即兴评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电视新闻即兴评论者要正确认识新闻事实、准确讲述评论新闻事实,就更是离不开良好的思维品质。电视新闻评论者要以特有的新闻敏感到生活中去  相似文献   

3.
20多年来,多少写过一些书评或准书评的文章。以我愚见,书评至少可以有两类四种。一类是直接书评。一类是间接书评。直接书评是就书论书,一种是学术性的,一种是宣传性的或广告性的;间接书评是就书论己,所评之书只是背景、由头、切人点,目的是表述自己的观点,一种是论证自己的观点,一种是反驳他人的观点。写哪类的书评,大概取决于所评之书的内容与质量.评论者的偏好与境况。以本人而言,对质量有异议的,多是直接书评;对质量无异议的,  相似文献   

4.
陈堂发  张晓 《青年记者》2009,(13):13-14
[现象]媒体有发表评论的自由,但媒体往往忽略了对被评论者人格的尊重,甚至造成对被评论者的侵权。而“不告不理”的民事诉讼制度容易给人们带来一种错觉,凡未引发侵权纠纷的言论都是合法正当的,其实不然,只是有的被评论者没有诉诸法律而已。  相似文献   

5.
[现象]媒体有发表评论的自由,但媒体往往忽略了对被评论者人格的尊重,甚至造成对被评论者的侵权.而"不告不理"的民事诉讼制度容易给人们带来一种错觉,凡未引发侵权纠纷的言论都是合法正当的,其实不然,只是有的被评论者没有诉诸法律而已.  相似文献   

6.
新闻评论者的民主意识是指评论者所具备的有关民主的观念和认识,它包含两个层次。第一,评论者在公民身份主导下对民主内涵及相关意义的认知。评论者首先是国家公民,民主意识是公民最基本的意识要求。第二,评论者在新闻评论实践者身份主导下对民主内涵及相关意义的认知。  相似文献   

7.
新闻评论者民主意识的建立最初来源于一种自发的社会民主政治心理,这种心理是公民的基本政治心理素质之一,表现为对民主的一种体验和感性认识,评论者作为公民自然拥有这样一种建立在客观政治环境基础上的直接经验性的意识。但从一种自发的民主心理上升到一种理性的民主意识是一个复杂漫长的过程,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民主意识的培养不  相似文献   

8.
内地某省委书记关于"舆论监督也是一种正面报道"的讲话,在新闻界掀起了波澜.一些评论者认为,在领导人喜欢报喜不报忧的情况下,强调舆论监督是一种正面报道,是对舆论监督的支持.这种拍马屁的言论,恰恰说明一些评论者根本不了解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也不了解新闻报道的基本常识.  相似文献   

9.
传媒评论是一种主体性活动,由评论者依据个人的体验和理解评价传媒行为,无疑具有强烈的主体色彩。严格地说,传媒评论是主体意识形态的表露,评论者通过文本表达自己的感受,把传媒动态或传媒作品纳入主体范式,作出价值判断和审美认识。传媒评论的主体作为复杂的社会群体,分布在社会各个层面。任何社会成员对传媒的作品及运作都有自己的感受,构成了不同类型的评论主体。从形式上看,传媒主体包括专业性主体和非专业性主体。专业性主体是指大众传播事业的管理者、实际工作者和研究者,他们熟悉传媒知识和实际工作情况,或掌握传播技术和…  相似文献   

10.
书评的艺术性,可以从很多方面反映出来。这里只谈四个方面。一、美的思想内涵。书评是一种心灵活动,是评论者对读者和原著作者的心灵的交流。评论者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把自己的心袒露给读者和原著作者:1、对原著要认真、求实,要忠实于原著,使自己的理解符合原著的精神,不歪曲,不断章取义;要发掘原著的真实价值,弘扬其内在精华,使原著通过自己的正确评论在读者心间产生影响;评论不是注释、解说,更不是盲目的吹捧或粗暴的批判,评论是理解、是选择,是一种创造,这种创造,不仅是拓展原著的观点和学术视野,更重要的是开掘出原著未曾揭示的更新、更深的内涵。2、对读者要坦诚,评论者要认真地把自己对原著的研究成果奉献给读者,使读者读完评论后感到比自己原来思路更开阔了,立足点更高了,更深地领悟到原著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1.
计科宪 《报刊之友》2012,(12):153-154
新闻评论作为“报刊的“眼睛”和“报刊自己的“喉舌”,其作用的发挥有赖于新闻评论者“思想的力量”,具体包括思维力、选择力和判断力。新闻评论者通过自己的选择、阐释、判断,增加了新闻事实的认知价值,提供了一种有附加值的新判断。  相似文献   

12.
议论与言论     
米博华 《今传媒》2007,(10):1-1
评论者要有爱大发议论的习惯.好的评论员必须具有这种潜质:有话要表达、要发议论,时刻关注社会,有强烈的参与意识.我曾在自己的"创作谈"中写道:一个好的评论员,要具有这种素质,即敏感和敏锐.敏感,是对客观世界细微的变化都能够强烈地感知;敏锐,是对社会生活中任何一种变化的方向都有深切地体悟,见微知著或居安思危.  相似文献   

13.
计科宪 《今传媒》2012,(12):153-154
新闻评论作为"报刊的‘眼睛’"和"报刊自己的‘喉舌’",其作用的发挥有赖于新闻评论者"思想的力量",具体包括思维力、选择力和判断力。新闻评论者通过自己的选择、阐释、判断,增加了新闻事实的认知价值,提供了一种有附加值的新判断。  相似文献   

14.
一、从认识论角度看科学精神的重要性新闻评论者与科学研究者在发现真理、认识世界的终极目的上是一致的。科学精神可以成为评论者发现真理、认识世界的有力武器,其工具性通过以下方面得以体现。科学精神激发探索兴趣。科学精神包含客观真实、理性存疑、容纳异见、追求创新四个方面,缺一不可。正是这些要求,成为激发新闻评论者探索未知社会的原动力。在接触客观真实的材料和经过反复证明的观点、原理、定理的基础上,因为真实可靠的材料之间容易建立起密  相似文献   

15.
杜涛 《今传媒》2014,(6):47-49
本文按照评论主体获取论据途径的不同,把时评论据分为日常累积型论据和调查研究型论据。日常累积型论据是指评论者通过日常学习、生活的经历所积累的认识或知识;调查研究型论据是指评论者通过调查研究所获得的与论题相关的事实和认识。这种分类方式可以促使评论者重视调查采访的作用,并以研究型思维来查找论据,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一、从职业道德入手树立科学精神时下,我们都在加强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建设,这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这些要求对于一个评论者来说也是必不可少:正直——这是仗义执言的基础;不依附权势——这是防止评论者蜕变为特定利益集团代言人的基础;真诚——这一点至少保证评论者人格不分裂,不是行卑而标  相似文献   

17.
新闻评论是报纸的灵魂。但是,眼下许多报纸的新闻评论官腔十足,老百姓看了不免摇头蹙眉。在新闻评论中引用领导人的话、摘引红头文件的内容不是不可以,但动不动将一些细小的事情抽象成一种理论,老百姓领会不了,评论者的“苦口婆心”就等于放了空炮了。  相似文献   

18.
1935年,曹禺鉴于演出者和评论者一致认为《雷雨》是社会问题剧或政治宣传剧的严重误读,在《<雷雨>的写作》中明确表示:"我写的是一首诗,一首叙事诗……这固然有些实际的东西在内(如罢工……等),但决非一个社会问题剧。"在1936年1月的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社会,新闻媒体已经越来越成为一种知识传播的载体,而新闻评论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确保通过评论作品能够启迪大众思想,增益大众知识,就要有穷究事理的精神,要有按照事物自身规律来认识与反映事物的态度。这是受众对评论作品寄予的希望,也是评论者应该具有的思想品格。这样一种思想品格.我们称之为“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20.
作为新闻要素的五个"w",Who(谁)是不可或缺的一个。因此,一篇合格的新闻报道,在处理人物(无论是讲述新闻事实者还是评论者)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