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我国正处在教师教育变革由“增量”转向“提质”和夯实科学人才队伍建设基础的关键期,“国优计划”作为重要的政策工具,为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带来新机遇,助力在遴选对象的专业背景、学历层次、培养方向等方面实现创新,体现教师教育变革在人才类型、培养模式、来源结构等方面的价值转向。建议通过增设研究取向课程,实现理论实践双向构建;强化跨学科育人实践,培育拔尖创新人才师资;构建“国优计划”共同体,发挥协同育人机制优势;推进严格筛选和评价制度改革等策略保障“国优计划”政策落实效果。  相似文献   

2.
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培养教育硕士是吸引优秀人才从教、提高教师培养质量的有效之举.然而受价值理念、人才培养、专业惯力等影响,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在教育硕士培养中还存在积极性不高、招生规模偏小、学科结构偏差等问题.为深入推进部分高水平综合性大学深度参与教育硕士培养、构建高质量的教师培养生态,需要从完善教师培养的体制机制、探索研究生层次教师培养模式、共建教师培养共同体、促进教师培养从技术理性向反思性实践转型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  相似文献   

3.
选择教师培养模式应考虑经济发展水平、师资供求状况及学校自身的基础。高水平师范大学和有条件的综合性大学可以实行学科专业教育与教师专业教育相分离,为培养高学历、研究型教师进行先导性探索;普通本科高师院校宜采取“宽口径、厚基础、高水平”的人才培养模式,发挥“主力军”的作用;应积极推进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过渡,具备条件的地方向一级过渡,实现小学教师本科化;以终身教育理念统领教师职前培养、职后培训的一体化建设,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教育平台和依托。  相似文献   

4.
“国优计划”是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的又一强力举措,其在遴选对象的专业背景、培养层次以及培养方式等方面进行的创新举措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国优计划”具备重要的战略意义,也面临着基础教育优质师资的均衡分布、师范性与学术性的协调发展、培养对象精准遴选与实际从教等方面的可能挑战。因此,有必要加大政策宣传,调动各方积极参与;创新教师教育体系,提高院校培养质量;关注选拔与示范,保障政策执行效能。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教师教育体系下,高水平综合性大学成为高层次师范人才培养的重要来源。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开展教师教育是国际教师教育体系发展的趋势,也是我国教师教育深化改革的新时代要求。以我国综合性大学发展教师教育的政策分析为逻辑起点,结合国际比较研究深度剖析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发展教师教育的挑战,研究发现,高水平综合性大学举办教师教育的体制机制尚未完善,在实践中存在学术性与师范性难以平衡、教师教育优势特色不明显、专职教师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受限等问题。为进一步丰富学术性与师范性融合的时代内涵,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应发挥自身优势,发展以面向基础教育研究为取向的教师教育课程,联动优势学科形成交叉学科视域下教师教育的共同体,设立“临床教职”形成更为灵活的教师教育者人事制度。  相似文献   

6.
我国教师教育格局逐步由单一封闭向多元开放转变,综合性大学已成为教师教育的新生力量.面对教师教育发展的有利形势,综合性大学的教师教育应开拓思路,借鉴师范大学的经验,发挥综合性大学的自身优势,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要有所创新,建立合理有效的教师培养机制,为建立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提供高质量、专业化的师资保障.  相似文献   

7.
田杰  张强 《江苏高教》2023,(9):50-58
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办教师教育是基础教育师资培养、高质量教师供给、民众高教育期待的因应诉求。通过访谈A大学19名学科教学专业硕士生,运用院校影响I-E-O模型,从个体视角考察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办教师教育与学生发展的互构,以透视其实践成效与育人质量。研究发现:学生外因主导的报考策略使其专业发展让位于教育机会获得;本科教育背景差异引致学生就读体验的不同,呈现出“如鱼得水型”“扬长补短型”“内忧外患型”三类适应情况。这形成了学生个体与院校结构间的互构生态,进而反映出学生从向外借力到内在探索的行动转向、“低满足-高满意”的教育结果,以及综合性大学办教师教育的独特优势与阶段性不足。为此,国家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供充分的资源保障;综合性大学要扬长避短,加大生源甄选力度;学生要达成报考策略与自我发展的耦合,理性做出教育选择。  相似文献   

8.
发挥综合性大学优势,办好教师教育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通过对江苏省综合性大学举办教师教育情况的调研,认为综合性大学举办教师教育具有许多潜在的优势,但目前存在认识不足、专业化特点有所削弱、课程结构不够合理、培养模式单一等问题。文章就此提出对策与建议:提高综合性大学对举办教师教育的认识、理顺教师教育的校内管理体制,探索具有综合性大学优势的专业化师资培养培训模式,培养“适销对路”教育人才,完善教师教育有关制度和政策等。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学前教师教育运作机制中存在专业教育资源的整合性不强、多元主体的制度化融合未形成、教师专业发展协同还不深入、协同创新激励机制的针对性缺失等问题。要探索建成学前教师教育“三位一体”协同创新的战略协作共同体,进一步强化统筹组织机构,明确多元主体的职责;集聚协同创新要素,搭建深度融合多元平台;优化学前教师培养模式,形成多方参与共育体系;完善配套管理政策,建立针对性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0.
要闻     
《今日中学生》2023,(Z4):5-6
<正>培养高素质教师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关于实施国家优秀中小学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意见》提出,从2023年起,国家支持以“双一流”建设高校为代表的高水平高校选拔专业成绩优秀且乐教适教的学生作为“国优计划”研究生,在强化学科专业课程学习的同时,系统学习教师教育模块课程(含参加教育实践),为中小学输送一批教育情怀深厚、  相似文献   

11.
戚万学 《教育研究》2021,42(2):13-17
我国举办着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基础教育阶段就有2.4亿学生,谁来教这些学生,谁又来培养教师,这是我国教育体系承载的重大使命。逐渐地,我国形成了以师范院校为主、综合性大学参与的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应该说,这是改革的产物,是进步的结果。但是在复杂因素影响特别是有关评价导向下,这个体系出现了一些目标外结果,突出表现为师范院校实质性综合化,综合性大学象征性参与。高质量教师供给成为各方共同关注的紧迫课题。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还得用改革的办法来解决。于是,师范院校追逐着教师教育模式的理想,学术界凝练出师范院校“再师范化”和教师教育学科化的思想,国家提出了建设高水平示范性师范大学的构想。本期专题围绕新时代如何建好师范院校,更好发挥师范院校主体作用进行讨论,以深化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2.
强教必先强师。教师教育关系到教师高质量发展。21世纪以来,“师范教育”一词被“教师教育”替代、将教师教育纳入高等教育体系、高水平非师范院校参与教师教育这三大事件都是着眼于教师高质量发展。教师教育联结教育强国建设的基础教育“基点”与高等教育“龙头”。基于基础教育“基点”的教师教育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基础教育能否“搞得越扎实”、真正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基点,从而起着基础性支撑作用。作为高等教育“龙头”的教师教育就在于引领与创生:引领意义包括引领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和教师发展的方向,以及在“师范大学—地方政府—中小学”教师教育模式中起主导作用;创生意义则在于创新教师教育模式。构建以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非师范院校参与的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蕴含了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非师范院校参与、教师教育体系构建这三大要义。在新的形势下,师范院校要守正创新,即扬师范院校的师范之长守教师教育之正,补师范院校的学科之短创教师教育之新。  相似文献   

13.
综合性大学发展教师教育的“两难性问题”及其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合性大学发展教师教育面临着培养模式的封闭与开放、课程结构的学科性与教育性、职前与职后的“割据”与一体化等两难性问题。综合性大学必须从制度上建立专业化的教师教育机构,推进教师教育的学术性、专业性建设,分阶段、分步骤实施教师教育专业化。  相似文献   

14.
本项成果以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立项项目“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为依托,以传统师范教育的变革与转型为背景,以教师专业化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要求为导向,以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为中心,着重探讨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教学改革的理念和实施路径。研究和实践的重点内容是:如何在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的专业教学中更新教育理念,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的一体化建设,提升教师培养和培训的专业化水平,建构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的良性发展模式,推进新时期教师教育的改革和创新,形成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的独特优势和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15.
综合性大学参与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是我国教师教育高端创新发展的一个战略生长点。从招生与分配机制、教学课程体系、评价体系这三个关键环节的整体创新入手,提出了培养实践应用型创新人才为导向的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略,探索综合性大学突破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之间的壁垒、深化教师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综合性大学举办教师教育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合性大学已经成为我国教师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综合性大学具有举办教师教育的潜在优势,但教师教育有其自身的教育规律,特别是在我国教师教育正处于重大历史转折时期,综合性大学举办教师教育不能完全按照师范院校的培养模式,必须整合其资源优势,把综合性与师范性结合在一起,创新培养模式,积极营造教师教育文化氛围,培养教师意识,加强同师范院校的合作,重视与中小学的联系,密切关注基础教育改革,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才能提高教师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7.
综合性大学举办教师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总体上还处于探索阶段,其教师教育要办出特色,应树立培养探究型或反思型教师的理念,设置开放的、灵活的、模块化的课程,编写具有对话性、反思性的教材,开展学生主动参与和反思、实践取向的教学改革,强化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实践,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18.
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需要从“适应”转向“引领”,从“学术水平”转向“教育水平”。为此,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应系统评估教育资源;在“研究”的状态下培养、服务、引领;完善课程体系,体现教师成长的特点;适度发展本科层次的“教育”学士。  相似文献   

19.
1996年《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鼓励综合性高等学校和非师范类高等学校参与培养、培训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文中阐述了综合性大学参与教师教育工作有助于完善新的教师教育培养机制,高师院校应承认现实、积极应对,与综合大学在良性竞争和相互学习中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教师教育基地的运行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传统的高师教育模式进行综合化改革的同时,也鼓励综合性大学和非师范高等学校参与培养、培训中小学教师工作,探索在有条件的综合性高等学校中试办师范学院。目前,这种多样化的高师办学格局在江苏省已经初步形成,现在我们将考虑的问题是,建立苏南、苏北2个省级的教师教育基地,在具有教师教育传统的师范大学或综合性大学中,遴选出实力较强的大学,建立省级教师教育基地,办成专门从事教师教育的新型办学实体和教师培养与管理模式改革的实验基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