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文化符号是一个民族、国家或地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精华,是建构文化身份的一种极佳方式,而短视频平台能够快速实现其传播需求,通过互动等方式快速帮助用户建构文化身份认同。文章通过符号互动论的视域,探讨抖音文化符号的案例,为我国短视频平台文化符号的传播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2.
许恒瑞  周红利 《今传媒》2024,(3):110-113
随着5G技术的发展,短视频平台逐渐成为传播医学知识的重要渠道。本研究基于技术接受模型(TAM)和计划行为理论模型,探究影响用户对医学科普类短视频平台使用意愿的因素,发现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主观规范及自我效能对用户行为规范有正向影响,感知风险对用户行为规范有负向影响;提出医学科普类短视频发布平台应结合用户使用意愿,优化短视频内容和制作形式,以满足用户需求,提升医学知识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徐杰 《传媒》2021,(20):53-55
短视频这些年得以快速发展,但在技术加持和便利网络条件下,短视频雷同内容随处可见、浮躁肤浅符号蔓延、不良内容肆意传播,优质内容也因此被逐步埋没.对此,主管部门依据相应法律法规加强对短视频平台的监管,引导创作者和平台走上优质原创的内容之路,同时培养短视频用户的媒介素养,提高其批判思辨和理解能力,避开种种隐匿的电子陷阱,多方共同努力成就天朗气清的短视频网络空间.  相似文献   

4.
随着短视频层出不穷的更新,极大转移传统电视用户的注意力,新闻类栏目也更加式微.为了谋求生存,各级电视台新闻栏目也开始入驻短视频平台进行跨媒介传播,推进媒介的深度融合.文章主要从地方电视台新闻类短视频传播入手进行传播策略分析,并对当下的新闻类短视频传播现状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5.
张培培 《出版广角》2021,(17):85-87
互动仪式链理论从微观社会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了群体内部的互动行为与价值生产模式,为短视频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东京奥运会作为运用短视频传播赛事的首届奥运会,开启了全媒体时代体育赛事传播的新图景.文章通过引入互动仪式链理论,从传播形式、内容创造、创新模式三方面探讨东京奥运会短视频的传播实践,并基于互动仪式框架指出奥运短视频传播过程中的价值生产,以及用户的情感能量与资本符号的积累模式,从而探寻短视频发展新风向.  相似文献   

6.
周洁 《传媒》2021,(18):56-59
随着网络技术和传播工具的发展,抖音类平台上的短视频强势爆红,但随后也因传播主体的伦理素养堪忧及需求偏异、短视频的特性及平台把关失限、传播场域失序和社会伦理失范投射等原因暴露出虚假低俗信息横行、易上瘾及隐私被侵犯等伦理"破限"问题.要想实现短视频平台的伦理归位,需要政府、平台、用户等多方协作,共同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全民治理网络,政府完善法治监管,平台加强伦理自律,用户提升伦理素养,合力打造文明优质的短视频内容生态.  相似文献   

7.
谈沪豫 《青年记者》2020,(11):80-81
目前,抖音已经成为企业、媒体、政府机构重视的传播平台.在城市形象传播的过程中,抖音以其独特的产品特性发挥着显著的作用.抖音:城市形象传播的载体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城市形象的传播要求发生了变化.移动端短视频替代传统互联网图文传播成为主要模式.同时,城市形象传播的主体也相应发生变化,从政府单一宣传到以政府为主导,联合社会力量共同传播.因此,立足城市文化和城市居民,以用户需求为驱动,以用户生产为内容来源,以短视频为载体的手机App,更符合移动互联网时代城市形象传播的要求.抖音既为城市形象传播提供了平台,又为其制造了话题热度,承载了城市影像呈现与文化表达,在城市形象传播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短视频是一种极具多媒介特色的视听产品,为少数民族文化进入大众视野提供交流空间。“苗家阿美”账号具有传播少数民族文化特色的特点,将其作为个案,从建构符号化场景、文化交融、情感展演等方面研究苗族文化在短视频中的传播路径。根据其传播内容特点,分析在传播过程中视频内容呈现的不足,以此探究少数民族文化在短视频中传播的创新路径,为促进民族文化传播以及实现民族文化融合提出建议,如加深场景的符号化、增强内容的文化传播价值以及推动文化融合增强认同感等。  相似文献   

9.
研究不同短视频平台用户交互行为的差异,对平台导向和用户选择有着重要价值。文章基于趣味区隔理论对不同短视频平台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各维度的差异性进行研究,以抖音、快手、b站3个平台“徐州八孩母亲”事件相关视频为例,对拉斯韦尔5W传播模式中传播者、内容、接收者、反馈效果4个维度的差异性进行假设检验,结合主题模型挖掘标题文本与评论文本的主题倾向,并借助布尔迪厄趣味区隔理论对差异性进行阐释与分析。研究发现:不同短视频平台的差异性源于用户间形成的趣味区隔,用户在短视频传播的交互中不断强化其价值观边界,同时平台逐渐形成趣味共同体;短视频平台用户交互行为差异反映出不同的阶层需求和价值观差异,而平台又通过自身调性构建来迎合和强化其特性。  相似文献   

10.
张文娟  朱颖颖 《传媒》2020,(1):45-48
随着人类社会全面进入视听时代,在5G的助力下,短视频将成为最主流的信息传播方式。2018年,Vlog作为短视频的一种新样态受到热捧,从时长、技术、包装、内容、用户等五个方面丰富和拓展了短视频的外延。但从传统短视频到Vlog,其内涵未变,皆是技术、资本、娱乐三重驱动下碎片化影像的展演、互动与陪伴。  相似文献   

11.
郑莹  杨健 《新闻前哨》2020,(1):35-36
近年来,短视频迎来了发展黄金期,无论是其用户规模还是应用的数量,都得以快速提升。短视频不仅成为传统媒体占领新媒体领域传播高地的重要手段,短视频平台也成为传统媒体布局传播矩阵的重要一环。本文从短视频的形式内容、传播效果、用户需求三个方面入手,分析短视频这一传播形态给传受方式、新闻传播领域所带来的影响,同时对短视频的发展趋势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12.
2020年是中国短视频发展的转型年,是短视频发展竞速的"上半场",呈现出三个鲜明特征:第一,井喷式增长,即短视频行业的宏观特征,表现在注册用户规模持续扩大、用户月活跃度急速攀升、运营的智能化更加凸显;第二,场景的多元,即短视频行业的微观特征,表现在平台的多元化、类型的精准化、内容的主流化;第三,分层式传播,即短视频行业的传播特征,重点表现在垂直化分层传播、圈层化分层传播、破圈再融合传播.未来,短视频行业在用户规模井喷式增长触顶后出现新拐点,开始进入求质的"下半场",主要表现为内容创作上更加优质和技术引领上更加创新.  相似文献   

13.
5G时代,视频或将成为人们最重要的信息传播方式,短视频正是其中不可或缺的构成部分,主流媒体也将借此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从目前主流媒体的短视频新闻报道看,主要通过入驻短视频平台和自建平台两种途径展开短视频报道,总体看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然而短视频新闻报道也存在若干不足之处:传播内容同质化严重;报道语态亟待改变;报道缺乏用户思维.对此,本文提出如下建议:充分发挥主流媒体视频传播矩阵潜力;提升短视频新闻报道制作水平;拓宽传播渠道与跨平台内容输出;注重短视频新闻报道交互价值.  相似文献   

14.
吴斌 《新闻传播》2023,(18):65-67
短视频平台的兴起,为传统新闻媒体信息传播提供了新的平台。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的短视频用户规模已经达到了9.23亿,占整体网民的90.5%。如此庞大的规模足以展现出短视频平台在当下信息传播领域中的地位。在当前媒介融合的发展趋势中,传统新闻媒体需要加强进军短视频平台的战略部署,借助短视频平台的优势,推进自身的信息传播的范围及影响力,强化核心竞争力,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科学、正确、积极的新闻服务。  相似文献   

15.
短视频是当前最具影响力的传播媒介,是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力量。短视频平台涵盖了多类主体所创作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短视频作品,较为全面地反映了我国在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文化典籍等领域所取得的“双创”进展。探索短视频内容生产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从文化保护、研究阐释、技术展示、美学表达,以及可见的影像与不可见的文化土壤间的辩证关系等方面入手,思考分析短视频内容生产的创新路径,对于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短视频的质量,更好地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积极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和莹 《青年记者》2020,(9):40-41
短视频快速发展,使用户自主生产新闻内容成为一种潮流.短视频UGC新闻,是指在短视频平台上由用户发布自主生产的新闻(资讯)内容,时间长度在5分钟以内,新闻线索发现、手机拍摄、上传(平台审核上传)等一系列流程均由用户完成的新型新闻生产方式.短视频UGC新闻生产理念:分享性与公共性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短视频用户规模达6.48亿,用户使用率高达75.8%.目前新闻资讯类短视频生产模式主要有两种:以梨视频为代表的新闻短视频客户端和以新京报“我们视频”为代表的短视频栏目.  相似文献   

17.
新媒体时代,技术的发展为文化的创新和传播提供了诸多便利.短视频作为当今时代人们使用最广泛的主导性媒介,其出现为技术与文化的融合提供了新的可能.作为当下跨文化传播较为成功的案例,李子柒古风美食类短视频在海外的爆红为我国对外文化传播提供了新的思路.相较于复杂的文字符号,视频符号生动性、可视性、临场性的特征使其在打造"共情"...  相似文献   

18.
主流新闻媒体基于短视频APP平台传播新闻信息逐渐形成一种新的主流媒体传播形式,两者融合促进双方的共同发展,形成合作共赢的局面。基于短视频APP平台的主流新闻媒体传播促进短视频从用户生产的内容模式转变为专业生产的内容模式,有利于提升短视频内容的品质,有利于拓展主流新闻媒体的传播渠道,让更多的年轻观众接受到主流新闻媒体的传播内容。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短视频平台逐渐兴起,其在内容传播、广告营销及社交联动等方面都有着强大的发展潜力。然而,短视频领域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各种类型的侵权现象。本文针对当下短视频传播现状,结合新近的短视频侵权案例,分析当前网络平台短视频内容创作及传播过程中存在的侵权问题,探究侵权现象的类型,从平台、用户、体系三个不同的角度提出规避策略,助力短视频行业长久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邱立楠  顾倩莲 《中国编辑》2024,(4):84-89+96
网络空间已成为民众重要的“精神家园”。但随着短视频传播景观和新闻形态对短视频内容生产活动的持续驯化和强劲规训,大量价值导向失范和不良内容在短视频平台不断涌现,严重危害了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在平台算法和流量利益驱动下,短视频内容生产在形式和内涵两个层面都悄然发生价值转向。而生产可供性与被技术赋权“激活”的用户、社交可供性与内容的“可见”、移动可供性与具身传播等三个维度,是不良短视频内容频发乱象的生产逻辑,给短视频带来庸俗化、理性话语被湮没、算法偏见消解短视频的新闻性等现实忧患,亟须补齐优质内容生产短板、矫正底层生产逻辑、祛魅流量分配机制与价值建构、强化平台审核规范,形成多主体全链条的营造合力,为网络空间注入清朗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