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曾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发现并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也要求:"语文教学要在进行语言训练的同时,使学生潜移默化受到政治思想教育,让学生从小受到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尊敬守法,做新世纪有用人才的教育".针对小学语文教育来说,尊崇教材应该始终是摆在第一位的要素,而语文作为一门相对重要的基础性学科来说,德育渗透教育应该贯穿语文教育的始终.本文即是基于学习评价基本理念下对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德育渗透所做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以课程为载体,建构新型生态德育关系,实现学生生命成长是学校德育对立德树人的现实遵循。然而,当前中学德育课程却出现"反生态"的现象:课程理念与目标违背生态位原理,课程内容与组织割裂整合式观念,课程实施与评价背离协同化理念。在生态整体主义的视域下,生态整合式德育的课程理念凸显"道德人"的培养,课程内容聚焦"泛关系"的性质,课程实施强调"多样化"的方式。因此,建构中学生态整合式德育课程必须着眼认识层面、实践层面与制度层面,要厘清生态整合式德育课程的生命、生活与生态的价值向度,明确教师和学生作为生态德育主体的圆融互摄关系,将课程制度建设作为建构生态整合式德育课程的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3.
随着生态危机日趋严重,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出现了25处“环境”、39处“生态”的字样,并专设“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章节,首次提出了“美丽中国”.如何将生态问题以教育的形式渗透到中职德育课堂,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新课题.本文通过理清生态教育的理念,抽取适合中职学生德育课堂教学的生态教育目标,构建以生态教育为核心的德育课堂体系,使中职学生通过有效的生态教育课堂,获得对生态意识、生态情感、生态文明的新德育观.  相似文献   

4.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曾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发现并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也要求:"语文教学要在进行语言训练的同时,使学生潜移默化受到政治思想教育,让学生从小受到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尊敬守法,做新世纪有用人才的教育"。针对小学语文教育来说,尊崇教材应该始终是摆在第一位的要素,而语文作为一门相对重要的基础性学科来说,德育渗透教育应该贯穿语文教育的始终。本文即是基于学习评价基本理念下对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德育渗透所做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在当今中国,时代的发展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构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实施生态德育的必要性.生态德育是学生全面发展和提升道德修养的客观要求.从构建和谐社会、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方面来阐释生态德育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德育的根本意义在于学生精神世界的提升,德育的根本指向是人的发展和完善;让德育回归学生的真实生活,重视培育和发展人的情感,重视双向沟通、对话、伦理和代际交往;让学生在良好的教学生态中会自动形成德性,教学生本化是形成良好的教学生态和建立德育真正基础的关键。在此认识的基础上,近年来,我校对"智慧低碳"德育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教育界最主要的话题就是立德树人,"德"是"人"的德,"人"是有"德"的人.生活德育有两个内涵:一是在学生的生活当中实施德育,二是让学生在德育当中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实现德育,必须做到三个坚持:一是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二是坚持德育过程向生活开放,三是坚持生活德育过程中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将学生的生活与德育联系在一起时,学生的自主认识可以得到尊重.在初中德育中采用生活德育的思路,实际上是将德育进行课程化处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在生活中实现德育,在德育中体验生活".  相似文献   

8.
"德育平台"既是一个物化形态,又是一种教育理念的实践,即以学生的主体性存在为前提,让学生借助教育者提供的优质教育资源,在精心创设的教育情境中进行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体验性和创造性学习,最终达到德育目的.  相似文献   

9.
马光  高小宽  吕亚慈 《考试周刊》2014,(59):150-151
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是高校德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在国家建设生态文明背景下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一个新要求。目前我国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水平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并不相称,在大学生德育过程中加强生态道德教育十分必要。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教育要将法律法规的学习、关爱生命教育、社会道德意识教育融入到德育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中,从而切实提升学生的生态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10.
生态德育从根本上说是学生的素质教育,就是造就具有优良的生态智慧、生态意识和生态能力素质的人。目前生态德育处于边探索边实践的阶段。本文从生态德育的目的出发,提出了在生物学科教育中渗透实施生态德育的意义、方式和原则。  相似文献   

11.
"灌输"曾与教育、德育等词通用,它们之间确实存在的相似性是其成为教育隐喻、德育隐喻的重要条件,也是其在教育中盛行的原因.本文试图探析灌输隐喻的在教育和德育中的演变,并分析其最初的合理性和之后的缺陷,在此基础上将摒弃道德灌输进行到底.  相似文献   

12.
生态体验式德育是融生态和体验于一体的一种新型德育模式,它通过创设富有教育意义的德育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自主体验、思索、领悟情境活动存在的丰富道德内涵,并内化为自己的道德意识,形成自觉的道德行为。课题组将生态体验式德育模式引入技校生群体,检验生态体验式德育对技校生道德发展的作用。差异性检验结果显示,随着学生年级的上升,学生接受生态体验式德育的时间越长,学生的道德水平也就越高,表明生态体验式德育可以有力促进学生道德的发展。结构方程模型显示,生态体验式德育主要是通过加强学生的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程度来提升其道德水平的。  相似文献   

13.
德育低效状态一直是困扰当今我国学校教育的普遍问题,其产生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德育方式上的误区.在"大德育"理论框架下,德育方式出现了"主知主义"与"主行主义"两种偏向,忽视社会价值引导与学生个体自主建构的统一.道德教育只有坚持社会价值引导与学生个体自主建构的统一,才能提高德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14.
生态德育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生态德育以培养具有生态智慧、生态情感和生态能力的道德主体为理论目标,基本内容是生态价值观和生态思维教育、生态规范教育和人际关爱教育,实践性品格是其本质特征.生态德育研究具有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学校德育生态研究旨在用整体的德育生态观的关照德育中出现的问题,而在学校德育生态系统中,教师作为德育实施者,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更应注意德育生态建构。基于当下校园欺凌频发的问题,教师在整个学校德育生态系统中的应然取向包括以下四点:一是教师把自身作为学校德育生态整体性的一部分,强调"身教";二是教师对学生生命性的关注:引导学生敬畏生命;三是教师应根据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变化而保持德育内容的动态性;四是教师要注意营造主体间性的师生关系与相互理解和尊重的生生关系。  相似文献   

16.
德育问题是最根本的问题,小学阶段需要重视学生良好的心理、品德的形成.德育问题生是教育的疑难杂症,其转化过程是反复和复杂的工程,针对单一主体的教育转化不仅收效甚微,甚至会起到反作用.从教育角度来看,急需整合一种多方面构建的教育力,实施全方位、精准的教育转化.本文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以"德育会诊制"为载体,从"问题生成、剖析性质、动态诊治"等方面进行问题生的转化与疏导,从而构建基于学生生命健康的德育体系.  相似文献   

17.
莫惠贞 《生活教育》2014,(22):19-19
德育工作是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我校积极反思德育现状,及时调整德育策略,实行生态德育,包括实施心灵德育,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构建和谐生态课堂,使德育工作渗透到每个教育环节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引导学生健全人格,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李波 《辽宁教育》2002,(1):35-35
德育过程是指对学生进行思想晶德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晶德形成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心理矛盾运动,而使其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它在学校中的具体体现则是在德育目标的作用下,德育活动和德育评价互相依存、互相影响,积极促进德育自身完善的过程,那么作为校长应如何去控制德育过程呢?  相似文献   

19.
徐勤娜 《文教资料》2008,(25):131-132
德育一直是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当今社会信息发达,经济飞速发展,社会与学校之间的距离日益缩小,引起学生思想行为方方面面的变化,因此,做好学生的道德观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几个方面简要阐述了德育的重要性及其实施策略.德育教学必须坚持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德才观必须以"做人"与"做事"关系为出发点,成才教育必须围绕人才的发展方向来进行.  相似文献   

20.
北安三中是一所完全中学,现有27个教学班,1500多名学生,120名教职员工,是北安市办学规模较大的一所完全中学.近年来,学校坚持以育人为核心,积极构建人文德育课程,加强学校德育阵地建设,推进德育工作改革创新,实施有效德育,为实现学校人文特色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有效德育总体思路 学校坚持"德育为先,发展为重"的教育战略,整合德育资源,完善人文德育环境,开发和建设人文德育课程,强化人文德育常规,开展人文德育科研,创新德育载体,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让学生享受广博的文化知识滋养、高雅的文化氛围陶冶、优秀的文化传统熏染和深刻的人生实践体验,实现主体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