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我国农民收入增长趋缓的真正原因是农业人口过多。改变这种状况的唯一出路是让更多的农民“走出”农业 ,“走出”农村 ,到非农产业和城镇“觅食”。在这个前提下 ,进行农业经济结构调整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使留在土地上的那部分农民的收入也得以提高。这样一来 ,农民的增收就有希望。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民收入增长趋缓的真正原因是农业人口过多。改变这种状况的唯一出路是让更多的农民“走出”农业,“走出”农村,到非农产业和城镇“觅食”。在这个前提下,进行农业经济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使留在土地上的那部分农民的收入也得以提高。这样一来,农民的增收就有希望。  相似文献   

3.
改革和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全方位为"三农"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大问题。2003年1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必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更多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全社会工作的重中之重。”2004年1月下发的中央一号文件再一次把全党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放在了“三农”问题上,并对促进农民增收制定了具体的政策措施。作为与农业、农村、农民联系最紧密的农村职业教育,就必须坚持全方位为“三农”服务的指导思想,站在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保持农村社会稳定,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4.
“三农”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如何提高农民的素质和技能,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对农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农民教育直接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服务,有利于广开门路,培养社会急需人才、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有利于农业持续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三农问题”是关于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总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为了解决好“三农问题”。站在理性的角度来思考解决“三农问题”,应该该做到:对于农民,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农民素质;对于农业,加强基础地位,用工业的办法解决农业的问题,提高农业生产力,走工业化、集约化和多样化的道路;对于农村,配套和完善公共服务和公共生活设施,走城市化、城镇化和大农庄的集中化的道路,并加快工业化。同时,解决“三农问题”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定位于全球化之中,统一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之中。  相似文献   

6.
在推进中国社会整体现代化的进程中,“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问题,是其中较难攻克的一个堡垒。受历史的封建传统的思想、制度的影响,再加上现当代重工轻农的政策影响,农村成为中国社会最贫困的地区,农民成为中国社会最广大的弱势群体。农民的权利贫困,如政治参与权利、公共事务决策权利、受教育权利、享受社会保障权利等等的弱势和缺失,既是广泛的社会现象,也是农村、农民难以走出贫困得以快速发展的本质因素。因此,根除农民这一政治主体的权利贫困,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推进中国社会整体现代化所急迫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建设新农村,不仅仅是让农民住上好房子、穿上新衣服,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因此,必须加强农村基础教育,不断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加强农村职业技能教育,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加强民主法制教育,不断提高农民的政治素质;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提高农民的健康素质;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不断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三农”问题日益凸显,解决“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农民素质对解决“三农”问题影响很大;在分析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现状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农村成人教育对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解决“三农”问题的作用;最后提出了加快发展农村成人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三十年的农村改革是八亿农民走出黄土地追求美好生活艰苦创业的三十年,也是中国农村走出贫穷落后,走向富足繁盛的三十年。三十年来,农民的解放和提升,农业的改造和发展,农村的变革和演化给了中国“三农”太多的可圈可点,给了中华民族太多的惊喜和感动。今后农村改革的路还很长,但是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农民还将会以“中国农民伟大的创造”精神,迈好前进的每一步。  相似文献   

10.
只有让大部分农民从大山中走出来,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摆脱贫困山区的落后面貌。然而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贫困山区农村劳动力外出流动的比例要低出很多,主要原因在于贫困山区农民外出流动的收入很低而成本高昂。在农民走出大山的过程中,农村职业教育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为了帮助更多的农民走出大山,贫困地区的农村职业教育必须改革。  相似文献   

11.
“农业、农村、农民”的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基础,重新学习毛泽东关于“农业、农村、农民”的思想,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只有让大部分农民从大山中走出来,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摆脱贫困山区的落后面貌。然而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贫困山区农村劳动力外出流动的比例要低出很多.主要原因在于贫困山区农民外出流动的收入很低而成本高昂。在农民走出大山的过程中,农村职业教育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为了帮助更多的农民走出大山,贫困地区的农村职业教育必须改革。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市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深入实施“让百名农民上大学、让千名农民出国门、让万名农民进工厂、让十万农民学技术、让百万农民受教育”五大行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业进步和农民增收致富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农村成人教育对解决"三农"问题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我国现阶段农村人力资源现状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农村成人教育可影响农民的经济收入来源、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其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最直接、最有效等解决“三农”问题的作用,最后提出了加强农村成人教育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5.
汤生玲、曹晔的新著《农村职业教育论》著者:希望更多的人关注农村职业教育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农业大国,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毛泽东、邓小平同志就曾指出:中国问题就是农民问题。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和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三农”问题中最本质的问题是农民问题“,解决农民问题就是减少农民”,虽并不全面,但也不无道理。而要有效减少农民,最重要的就是提高农民谋生就业的能力。近年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出现了大范围的民工荒、技工荒,一方面反映了中国正逐渐成为…  相似文献   

16.
要解决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切实提高农民收入,必须在提高农民素质上下功夫。浙江省江山市创建了“农民素质培训工程”,积极发挥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在农民教育上的作用,不拘泥成规,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大胆创新,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以发挥教育培训在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中的作用。江山市农村成人教育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农业是根本”的著名论断,从全局的高度为我们阐明了农业在现代化建设中重要的战略地位,为我们党和国家在新时期制定农业发展政策提供了理论基础。可以说,“农业是根本”这一经典论断是邓小平农业、农村和农民思想的核心和基础。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已经整整30年了,中国的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此时不由回忆起文坛巨匠——农民作家赵树理。他扎根农村,站在时代的高度,以现实主义的眼光对农村和农民进行伦理和人性的审视,对农村和农民热情讴歌。文章通过对赵树理与“山药蛋”派的分析,希望当代文学工作者能像赵树里和“山药蛋”们那样,心系农民、农村、农业,写出更多反映当前农村改革的作品。  相似文献   

19.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无论在新中国建国前后的革命和建设时期,还是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新形势下,都是重大问题。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积极推进农村城镇化和有序引导农民非农化,是当今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0.
河南省"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试点行政村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直接观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对河南省60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试点行政村进行了实地考察,研究结果显示:农民体育锻炼人数试点行政村明显高于非试点行政村:“农民体育大院”的形成是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中的新生事物,带有浓厚的文化娱乐乡情和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时代特色,带有方向性和政策的导向性,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和实用价值;体育大院的选址在农村学校附近不仅解决了学生的运动场地,同时也不影响农民体育活动的开展,是目前农民体育健身场地最佳选址点;室外乒乓球不适宜在河南多风的农村地区推行的新结论.期望为政府决策和学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