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对城市公共空间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公共空间是属于公众的场所,是市民可以无拘无束地光顾、自由自在地活动的地方,也是享受城市生活、体验城市风情、彰显城市个性、领略城市魅力之所在。公共空间是为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设计的,要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2.
街道承载着一个城市的记忆、文化和民俗风情,其活力来源于对其场所精神的传承和场所记忆的留存。在梧州骑楼百年发展史中,骑楼街道具有鲜明的建筑特征、空间特征和场所特征。骑楼街道依托一脉相承的岭南文化底蕴,形成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商埠文化、日常生活文化等独特的文化记忆及其场所精神。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深入,骑楼街道存在场所精神流失与城市文化记忆危机问题。骑楼街道在建设中需要注重对场所感的营造和骑楼记忆的活化。营造逼真的骑楼街道空间体验情境、创新骑楼街道空间文化体验主题、开展骑楼街道空间参与性活动、设计并创新骑楼街道空间体验产品,是激发骑楼街道场所活力、延续骑楼街道文脉、留存骑楼街道记忆、重塑骑楼街道场所精神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城市街道柔性边界是连接建筑临街立面与街道部分的空间,起到衔接建筑空间与街道空间的作用,为建筑中或直接在建筑前面产生城市公共生活提供了可能.有着柔性边界的街道能为公众提供一个宜于交流的城市外部公共空间,人们可以通过这个空间来开展各种室外公共活动,体验多姿多彩的城市生活,增加城市的活力.  相似文献   

4.
《古典时期的雅典城市研究》结构严谨,内容广博。它从城市视角诠释了希腊古典文明的基本特征,古雅典城市是雅典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雅典城市的公共空间为雅典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活动提供了场所和设施。  相似文献   

5.
城市门户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组成单元,是城市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流和城市各种活动的重要场所。以延安市高坡—三十里铺地段城市门户空间为例,运用城市设计理论、方法,对山地城市门户空间的设计目标、原则、理念、方法等进行探索,并提出了宏观、中观和微观的分析方法,以为其他山地城市门户空间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6.
针对人们在历史文化名村中对文化感知力和空间体验不足等问题,提出从互动体验的角度探究历史文化名村的构成要素,具体从村落历史文化、空间尺度肌理和历史古建筑三个方面分析保护更新的方法。在此基础之上,以岳西县响肠老街保护性改造为例,深化老街场所各要素与人们的互动体验,让人们感知老街的记忆,体验老街的活力。  相似文献   

7.
徐慧萍 《教师》2020,(3):72-73
小学生空间观念形成需经历"观察物体-初建模型-抽象出几何图形-获取表象-思维、概括"几个阶段。小学数学的几何与图形知识,有着丰富的现实原形,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经历数学活动,让其通过感知体验、对比辨析、图形变换和迁移转化来逐步发展空间观念。  相似文献   

8.
简显鹏 《文教资料》2009,(18):12-14
城市、道路、高楼、宴会是<古诗十九首>中四个主要的空间意象.通过对它们的细致分析,我们看到,空间意象既关乎文本本身又关乎创造文本的语境.它将诗人的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联系起来,寄托着"我"的特定空间体验,不失为打开诗人心灵世界和诗歌文本世界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9.
从人的存在和发展来看,人存在的空间不仅有自然物理空间,还有社会空间。人的生存空间是人在自身的实践活动中生产、创造出来的。空间生产包括物理空间生产和社会空间生产两种类型。两种空间生产分别呈现为显性和隐性的状态,他们之间表现出既互为前提又互为结果的辩证关系。不能准确、清晰地把握两种空间生产之间的关系造成了当代中国城市建构实践中的一些不必要的风险代价。在更深的层次上,当代中国城市建构现存问题背后的实质是资本关系及其意识形态神话。实现城市建设从技术建构到社会建构的转换成为当代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0.
空间理论认为空间是社会建构的产物。《庄子·人间世》以文本叙述的方式参与了社会空间的生产,它把空间体验为充满灾难的地理场所和持续地塑造差异空间的过程。社会空间确定了个体的地理位置,也造成了生存困境:个体应该重新规划地理想象,在内心建构幸福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